食物、食品及中醫保健醫療食品的概念
食物系指供人食用的天然物質。它可以提供人十體必需的營養素滿足生理與心理方面的要求,如飽腹感和色、香、味、形的食欲享受感等。一般不具備劑型、劑量、用量和用法方面的限制。如糧食、水果、蔬菜等。
食品,系指由食物加工而成的,便於食用的成品。其十性十質與食物是一樣的,如糧食加工品、菜肴等。
傳統保健醫療食品系指按傳統食品風味加工制作的具有一定保健醫療作用的食物加工品。又稱“藥膳”、“壽膳”、“禦膳”等。,是介於食品與藥品之間的一種品類,既具有食品的十性十質,提供人十體必要的營養素,又有一定的劑量要求。
近年來在國內外十流行的滋補藥膳,也多源於傳統保健醫療食品,以菜肴為主體。這類食品是以滋補藥為主,或以其它特定藥物作為原料,按照一定的組方,經過十精十心炮制加工,再與特定的食物配合烹調而成。藥膳建立在中醫的理論基礎上,符合中醫的十陰十陽十五行,辨證施治學說。它是取藥物之十性十,用食物之味,食借藥力,藥助食威,相輔相成,相得益彰的一種食療方法。而且我國中藥資源甚為豐富,為藥膳提供瞭良好條件。僅在目前常用的五千種中草藥藥材中,可供作藥膳食品的就有五百種左右。[例如]冬蟲夏草、天麻、人參、貝母、黃芪、山藥、當歸、白術、首烏、熊掌、燕窩等。
食物的配伍應用
在生活和臨十床十中單獨應用一種食物來保持營養或進補或治療的情況是很少的。人們為瞭增強食物的效用和可食十性十,常常把不同的食物搭配起來應用。這種搭配關系,稱為食物的配伍。根據食藥同理、同用的原理,食物的配伍,基本依照藥物配伍的“七情”理論。其中,“單行”是指用單味食物烹制,另外幾方面都是談配伍關系的,它是我們組方配膳的基礎。配伍關系基本上分為協同和拮抗兩方面。食物的協同配伍方面包括“相須”和“相使”,拮抗方面包括“相畏”、“相殺”、“相惡”和“相反”。
相須配伍
同類食物相互配伍使用,起到相互加強的功效。如百合燉秋梨,百合與梨共奏清肺熱、養肺十陰十之功效。雪羹湯中的荸薺與海蜇共奏清熱化痰之功效等。
相使配伍
一類食物為主,另一類食物為輔,使主要食物功效得以加強。如五加皮酒,辛散活血的酒,加強瞭五加皮祛風濕的功效;如薑糖飲,十溫十中和胃的紅糖,增強瞭生薑十溫十中散寒的功效。
相畏配伍
一種食物的不十良作用能被另一種食物減輕或消除。如扁豆中植物血凝素的不十良作用能被蒜減輕或消除。某些魚類的不十良作用,如引起腹瀉、皮疹等,能被生薑減輕或清除。
相殺配伍
一種食物能減輕或消除另一種食物的不十良作用。如上例,蒜能減輕扁豆中植物血凝素的不十良作用。實際上,相畏和相殺是同一配伍關系從不同角度的兩種說法。
相惡配伍
一種食物能減弱另一種食物的功效。如蘿卜減弱補氣類食物(如鵪鶉、燕窩、山藥、山雞等)的功效。
相反配伍
兩種食物合用,可能產生不十良作用,形成瞭食物的配伍禁忌。據前人的經驗,食物的配伍禁忌比藥物的配伍禁忌(十八反、十九畏)還多。如柿子忌茶、白薯忌雞蛋、蔥忌蜂蜜等。但對食物禁忌的經驗,目前尚缺少科學實驗的結論,有待今後加以重視和研究。
依據配伍“七情”十精十神,在保健食品配制上前人也作瞭不少努力。舉例如下:
升降並舉:升浮十性十質食物和沉降十性十質食物並用。以防止升降過偏之弊。如蔥豉湯中加食鹽,以防止蔥、豉過於辛十溫十發散之十性十。
散收同用:補益類食物常調以發散十性十食物,以防止滋膩之十性十。如芫爆裡脊中的芫荽,可防止豬肉滋膩礙胃之十性十。
寒熱並調:即寒涼十性十質食物和十溫十十熱十性十質食物並用,以防止寒、熱過偏之弊。如炒苦瓜佐以少量辛熱的辣椒,可防止苦瓜苦寒過偏之十性十。
攻補兼施:即瀉實祛邪十性十質食物和補虛扶正十性十質食物並用,以防止攻邪而傷正之偏。如薏苡粥中添加紅棗,即可防止薏苡仁清熱利濕過偏之十性十。
其他尚有表裡兼顧、動靜相調等配伍方法,也都是“七情”配伍的發展應用。
飲食應用禁忌
概述
祖國醫學是很重視飲食宜忌的,對臨十床十也確有實際意義。有關飲食宜忌的最早根據為《素問·宣明五氣篇第二十三》所載“五味所禁”以及《素問·五藏生成篇》所載的“五味之所傷”等。後世醫傢在實踐中不斷加以發展總結,形成瞭一套為大傢所遵循的理論和學說。漢代《金匱要略·禽十獸魚蟲禁忌並治第二十四》中說:“所食之味,有與病相宜,有與身為害,若得宜則補體,害則成疾。”故用相宜食味治病養病,謂之食養或食療。而不相宜食品則禁之,謂之食禁或食忌,俗稱“禁口”或叫“忌口”。祖國醫學根據幾千年來的實踐,在治病防病中提出不同的飲食宜忌,其總的原則是以食物的四氣五味,來調整人十體的十陰十陽十偏勝,以達到治療疾病和保護健康的目的。
祖國醫學也早已註意到過分強調忌口,可能引起營養不十良,因此主張忌口要根據具體的情況來定。[例如]如金代醫傢張從正已認識到過分忌口的不對,在其所著《儒門事親》一書中曾記載一例久瀉患者,給服羊肝而愈,他認為病人的高度消瘦與病情遷延難愈是“忌口太過之罪也”。明代醫傢陳實功說:“飲食何須戒口,冷硬膩物休餐。”清代葉桂也說過:“食入自適者,即胃喜為補。”都是主張靈活掌握飲食宜忌的實例。
中醫所指的飲食宜忌包括廣義和狹義兩種概念。廣義的飲食宜忌概念涉及到食物與體質、地域、季節、年齡、病情以及飲食調配、用法、用量等方面。而狹義的飲食宜忌概念僅包涵飲食與病情方面的禁忌。
患病期間飲食禁忌
病癥的飲食宜忌是根據病癥的寒熱虛實、十陰十陽十偏勝,結合食物的五味、四氣、升降浮沉及歸經等特十性十來加以確定的。
《內經》曾對各種不同疾病的飲食禁忌進行瞭闡述,除禁忌飲食五味過偏等外,《素問·熱論篇第三十》還具體地指出:“病熱少愈,食肉則復,多食則遺(腹瀉),此其禁也。”唐代孫思邈《千金要方》中即指出:“凡諸惡瘡差後,皆百日慎口,不爾,即瘡發也。”
中醫學對病人的飲食禁忌方面積累瞭很多經驗,並有系統的理論指導。根據中醫文獻記載,古代醫傢把患病期間所忌食的食物高度概括為以下幾大類:生冷冷飲、冷食、大量的生蔬菜和水果等。為脾胃虛寒腹瀉患者所忌。、粘十滑糯米、大麥、小麥等所制的米面食品等。為脾虛納呆或外感初起患者所忌。、油膩葷油、肥肉、油煎炸食品、十乳十制品(十奶十、酥、酪)等,為脾濕或痰濕患者所忌。、腥膻海魚、無鱗魚(平魚、巴魚、帶魚、比目魚等)、蝦、蟹、海味(幹貝、淡菜、鮑魚幹等)、羊肉、狗肉、鹿肉等。為風熱證、痰熱證、斑疹瘡瘍患者所忌。、辛辣蔥、薑、蒜、辣椒、花椒、韭菜、酒、煙等,為內熱證患者所忌。、發物指能引起舊疾復發,新病增重的食物。除上述腥、膻、辛辣等食物外,尚有一些特殊的食物,如蕎麥、豆芽、鵝肉、雞頭、鴨頭、豬頭、驢頭肉等。為哮喘、動風、皮膚等病患者所忌。六大類。
另外,個別疾患,如麻疹初起可適量食用發物,如豆芽、芫荽等,以利透發等,均屬例外情況。
臨十床十上常見的寒證宜忌的原則為益氣十溫十中、散寒健脾。宜食十溫十十性十熱十性十食物,忌用寒涼、生冷食物。、熱證宜忌的原則為清熱、生津、養十陰十。宜食寒涼平十性十食物,忌食十溫十燥傷十陰十食物。、虛證十陽十虛者宜十溫十補,忌用寒涼,十陰十虛者宜滋補,清淡,忌用十溫十十熱,一般虛證病人忌吃耗氣損津、膩滯難化的食物。十陽十虛病人不宜過食生冷瓜果、冷十性十及十性十偏寒涼的菜肴食物。十陰十虛病人則不宜吃一切辛辣刺激十性十食物,如酒、蔥、大蒜、辣椒、生薑之類。由於虛證患者多數有脾胃功能的減退,難於消化吸收,因此也不宜吃肥膩、油煎、質粗堅十硬的食物,食物應采用清淡而富於營養的為宜。、實證是指病實邪實而言,如熱證、寒證中都有實證,在虛證中也有正虛邪實的。飲食宜忌也要根據辨證情況標本兼治或者急則治其標,緩則治其本,抓住主要矛盾才能配合藥治而獲良效。常見實證如水腫忌鹽、消渴忌糖,是最具針對十性十的食治措施。的飲食宜忌。
服藥飲食禁忌
清代章杏雲所著《調疾飲食辨》一書“發凡”中雲:“病人飲食,藉以滋養胃氣,宣行藥力,故飲食得宜足為藥餌之助,失宜則反與藥餌為仇。”這一認識是頗為正確的。病人服中藥時有些食物對所服之藥有不十良的影響,則應忌服,也有某些食物可以增進藥物作用的發揮。《傷寒》、《金匱要略》中指出服藥時忌生冷、粘膩、肉、面、五辛、酒、酪、臭物等。服藥期間對某些食物的禁忌,前人稱為服藥禁忌,也就是通常所說的忌口。
[文獻]在古代文獻上有甘草、黃連、桔梗、烏梅忌豬肉;薄荷忌鱉肉;茯苓忌酯;鱉魚忌莧菜;雞肉忌黃鱔;蜜忌蔥;天門冬忌鯉魚;白術忌大蒜、桃、李;人參惡黑豆、忌山楂、蘿卜、茶葉;土茯苓忌茶等。
但對飲食宜忌不能絕對化,要具體病情具體分析,如水腫忌鹽,中醫列為五不治之一,但有時也由此引起鈉減體倦而虛損,即長期忌鹽引起的低鈉血癥。進一步正氣不足而病情難以好轉;故水腫不重的病人不宜絕對忌鹽。小兒麻疹忌食過度,可致營養不十良。還要註意個體差異,如有些患者罹患皮膚病,因某種飲食而發作或加重,即應禁忌。飲食經調制或配制後是可以改變其十性十質而改變其宜忌的。
孕期和產後飲食禁忌
孕期和產後,母體處於特殊生理階段,飲食調養有著重要意義。妊十娠期,母體臟腑經絡之血註於沖任經脈,以養胎元。此期母體多表現十陰十虛十陽十亢狀態,因此應避免食用辛辣、腥膻之品,以免耗傷十陰十血而影響胎元,可進食甘平、甘涼補益之品。如孕早期宜食清淡易消化飲食,對妊十娠惡阻孕婦應避免進食油膩之品,可食用健脾、和胃、理氣之類食物。 、 孕中期胎兒生長發育較快,宜加強滋補。 和 妊十娠後期由於胎兒逐漸長大,影響母體氣機升降,易產生氣滯現象,故應少食脹氣和澀腸類食物如蕎麥、高粱、番薯、芋頭等,為防止或減輕水腫,應采用少鹽或低鹽飲食。 的飲食禁忌。
孕期飲食禁忌,是指懷孕期間孕婦應忌食或盡量避免食用對胎兒不利的飲食物,又稱“忌食養胎”。《時病論》說:“清腸之槐花,去寒之薑、桂,利濕之米仁,……皆為犯胎之品,最易誤投,醫者不可不敬懼乎”。根據飲食物對胎兒的不同影響,歸納起來,主要有活血類食物活血類食物能活血通經、下血墮胎,故孕期應忌食。這一類食物主要有桃仁、山楂、蟹爪等。如《本草綱目》說蟹爪“能墮生胎,下死胎。” 、滑利類食物滑利類食物能通利下焦,克伐腎氣,使胎失所系,導致胎動不安或滑胎,故應避免食用。這一類食物主要有冬葵葉、莧菜、馬齒莧、茄子、荸薺、慈菇、薏苡仁等。如《隨息居飲食譜》說慈菇“功專破血、通淋、滑胎、利竅”。 、大辛大熱類食物此類食物不僅能助生胎熱,令子多疾,並可助十陽十動火,旺盛血行,損傷胎元,故孕期避免食用或忌用。這一類食物主要有肉桂、幹薑、花椒、十胡十椒、辣椒,以及生薑、大蒜、羊肉、雀肉、鰻鱺魚等。如《隨息居飲食譜》說花椒“多食動火墮胎”,說十胡十椒“多食動火燥液,耗氣傷十陰十,破血墮胎,……故孕婦忌之”,鰻鱺魚“多食助熱發痛,孕婦及時病忌之”等。 、酒類飲料酒類飲料,特別是烈十性十白酒,為純十陽十之物,能助火生熱,消胎氣,影響胎兒生長發育,甚則導致胎兒畸形,故孕期應忌酒類飲料。 以及其他有關食物。其他食物如昆佈、麥芽、槐花、鱉肉等,因昆佈能軟堅化結,麥芽能催生落胎,槐花能墮胎等,故孕婦也應忌食。
孕婦產後,瘀血內停,不宜進食酸澀收斂類食物,如烏梅、蓮子、芡實、柿子、南瓜等,以免不利惡十露排十出;亦不宜進食辛辣發散和滲利小十便類食物,以防加重產後氣血虛弱。
中醫學認為,“產後必虛”。產婦多表現十陰十血虧虛,或瘀血內停等癥象。另一方面產婦還要以十乳十汁喂養嬰兒。因此,產後的飲食原則應以平補十陰十陽十氣血,尤以滋十陰十養血為主,可進食甘平、甘涼類糧食、畜肉、禽肉和蛋十乳十類食品,慎食或忌食辛燥傷十陰十、發物、寒十性十生冷食物。[文獻]正如《飲膳正要》所說:“母勿太寒十乳十之,母勿太熱十乳十之,……十乳十母忌食寒涼發病之物。”《保嬰傢秘》雲:“十乳十子之母當節飲食,慎七情,調六氣,養太和。因母強則子強,母病則子病,故保嬰者必先保母,一切酒、面、肥甘、熱物、瓜果、生冷寒物皆當禁之。”總之,古人對孕十乳十期的飲食是甚為重視並嚴格要求的。
參考:中國居民膳食指南
一、食物多樣、谷類為主
人類的食物是多種多樣的。各種食物所含的營養成分不完全相同。除母十乳十外,任何一種天然食物都不能提供人十體所需的全部營養素。平衡膳食必須由多種食物組成,才能滿足人十體各種營養需要,達到合理營養、促進健康的目的,因而要提倡人們廣泛食用多種食物。
多種食物應包括以下五大類:
第一類為谷類及薯類:谷類包括米、面、雜糧,薯類包括馬鈴薯、甘薯、木薯等,主要提供碳水化合物、蛋白質、膳食纖維及B族維生素。
第二類為動物十性十食物:包括肉、禽、魚、十奶十、蛋等,主要提供蛋白質、脂肪、礦物質、維生素A和B族維生素。
第三類為豆類及其制品:包括大豆及其他幹豆類,主要提供蛋白質、脂肪、膳食纖維、礦物質和B族維生素。
第四類為蔬菜水果類:包括鮮豆、根十莖十、葉菜、茄果等,主要提供膳食纖維、礦物質、維生素C和十胡十蘿卜素。
第五類為純熱能食物:包括動植物油、淀粉、食用糖和酒類,主要提供能量。植物油還可提供維生素E和必需脂肪酸。
谷類食物是中國傳統膳食的主體。隨著經濟發展,生活改善,人們傾向於食用更多的動物十性十食物。根據1992年全國營養調查的結果,在一些比較富裕的傢庭中動物十性十食物的消費量已超過瞭谷類的消費量。這種“西方化”或“富裕型”的膳食提供的能量和脂肪過高,而膳食纖維過低,對一些慢十性十病的預防不利。提出谷類為主是為瞭提醒人們保持我國膳食的良好傳統,防止發達國傢膳食的弊端。 另外要註意粗細搭配,經常吃一些粗細雜糧。稻米、小麥不要碾磨太十精十,否則谷粒表層所含的維生素、礦物質等營養素和膳食纖維大部分流失到糠麩之中。
二、多吃蔬菜、水果和薯類
蔬菜與水果含有豐富的維生素、礦物質和膳食纖維。蔬菜的種類繁多,包括植物的葉、十莖十、花苔、茄果、鮮豆、食用藻等,不同品種所含營養成分不盡相同,甚至懸殊很大。紅、黃、綠等深色蔬菜中維生素含量超過淺色蔬菜和一般水果,它們是十胡十蘿卜素、維生素B2、維生素C和葉酸、礦物質(鈣、磷、鉀、鎂、鐵)、膳食纖維和天然抗氧化物的主要或重要來源。我國近年來開發的野果如獼猴桃、刺梨、沙棘、黑加侖等也是維生素C、十胡十蘿卜素的豐富來源。
有些水果的維生素及一些微量元素的含量不如新鮮蔬菜,但水果含有的葡萄糖、果酸、檸檬酸、蘋果酸、果膠等物質又比蔬菜豐富。紅、黃色水果如鮮棗、柑橘、柿子和杏等是維生素C和十胡十蘿卜素的豐富來源。
薯類含有豐富的淀粉、膳食纖維,以及多種維生素和礦物質。我國居民10年來吃薯類較少,應當鼓勵多吃些薯類。 含豐富蔬菜、水果和薯類的膳食,對保持心血管健康、增強抗病能力、減少兒童發生幹眼病的危險及預防某些癌癥等方面,起著十分重要的作用。
三、常吃十奶十類、豆類或其制品
十奶十類除含豐富的優質蛋白質和維生素外,含鈣量較高,且利用率也很高,是天然鈣質的極好來源。我國居民膳食提供的鈣質普遍偏低,平均隻達到推薦供給量的一半左右。我國嬰幼兒佝僂病的患者也較多,這和膳食鈣不足可能有一定的聯系。大量的研究工作表明,給兒童、青少年補鈣可以提高其骨密度,從而延緩其發生骨質丟失的速度。因此,應大力發展十奶十類的生產和消費。豆類是我國的傳統食品,含大量的優質蛋白質、不飽和脂肪酸、鈣及維生素B1、維生素B2、煙酸等。為提高農村人口的蛋白質攝入量及防止城市中過多消費肉類帶來的不利影響,應大力提倡豆類,特別是大豆及其制品的生產和消費。
四、經常吃適量魚、禽、蛋、瘦肉,少吃肥肉和葷油
魚、禽、蛋、瘦肉等動物十性十食物是優質蛋白質、脂溶解十性十維生素和礦物質的良好來源。動物十性十蛋白質的氨基酸組成更適合人十體需要,且賴氨酸含量較高,有利於補充植物十性十蛋白質中賴氨酸的不足。肉類中鐵的利用較好,魚類特別是海產魚所含不飽和脂肪酸有降低血酯和防止血栓形成的作用。動物肝臟含維生素A極為豐富,還富含維生素B12、葉酸等。但有些臟器如腦、腎等所含膽固醇相當高,對預防心血管系統疾病不利。我國相當一部分城市和絕大多數農村居民平均吃動物十性十食物的量還不夠,應適當增加攝入量。但部分大城市居民食用動物十性十食物過多,吃谷類和蔬菜不足,這對健康不利。
肥肉和葷油為高能量和高脂肪食物,攝入過多往往會引起肥胖,並是某些慢十性十病的危險因素,應當少吃。目前豬肉仍是我國人民的主要肉食,豬肉脂肪含量高,應發展瘦肉型豬。雞、魚、兔、牛肉等動物十性十食物含蛋白質較高,脂肪較低,產生的能量遠低於豬肉。應大力提倡吃這些食物,適當減少豬肉的消費比例。
五、食量與體力活動要平衡,保持適宜體重
進食量與體力活動是控制體重的兩個主要因素。食物提供人十體能量,體力活動消耗能量。如果進食過大而活動量不足,多餘的能量就會在體內以脂肪的形式積存即增加體重,久之發胖;相反若食量不足,勞動或運動量過大,可由於能量不足引起消瘦,造成勞動能力下降。所以人們需要保持食量與能量消耗之間的平衡。腦力勞動者和活動量較少的應加強鍛煉,開展適宜的運動,如快走、慢跑、遊泳等。而消瘦的兒童則應增加食量和油脂的攝入,以維持正常生長發育和適宜體重。體重過高或過低都是不健康的表現,可造成抵抗力下降,易患某些疾病,如老年人的慢十性十病或兒童的傳染病等。經常運動會增強心血管和呼吸系統的功能,保持良好的生理狀態、提高工作效率、調節食欲、強壯骨骼、預防骨質疏松。 三餐分配要合理。一般早、中、晚餐的能量分別占總能量的30%、40%、30%為宜。
六、吃清淡少鹽的膳食
吃清淡少鹽的膳食有利於健康,即不要太油膩,不要太咸,不要過多的動物十性十食物和油炸、煙熏食物。目前,城市居民油脂的攝入量越來越高,這樣不利於健康。我國居民食鹽攝入量過多,平均值是世界衛生組織建議值的兩倍以上。流行病學調查表明,鈉的攝入量與高血壓發病呈正相關,因而食鹽不宜過多。世界衛生組織建議每人每日食鹽用量不超過6克為宜。膳食鈉的來源除食鹽外還包括醬油、咸菜、味十精十等高鈉食品,及含鈉的加工食品等。應從幼年就養成吃少鹽膳食的十習十慣。
七、如飲酒應限量
在節假日、喜慶和十十交十十際的場合人們往往飲酒。高度酒含能量高,不含其它營養素。無節制地飲酒,會使食欲下降,食物攝入減少,以致發生多種營養素缺乏,嚴重時還會造成酒十精十性十肝硬化。過量飲酒會增加患高血壓、中風等危險,並可導致事故及暴力的增加,對個人健康和社會安定都是有害的。應嚴禁酗酒,若飲酒可少量飲用低度酒,青少年不應飲酒。
八、吃清潔衛生、不變質的食物
在選購食物時應當選擇外觀好,沒有泥污、雜質,沒有變色、變味並符合衛生標準的食物,嚴把病從口入關。進餐要註意衛生條件,包括進餐環境、餐具和供餐者的健康衛生狀況。集體用餐要提倡分餐制,減少疾病傳染的機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