附篇:老年保健方法·一 氣功

氣功一詞,首先見載於晉·許遜《凈明宗教錄》的“氣功闡微”。但是,關於氣功的內涵確立,卻是近現代的事情,在古代,一般稱之為導引、吐納、服氣等。

氣功是通過練功者發揮主觀能動作用,對身心進行自我鍛煉的一種醫療保健活動,氣功作為我國醫學獨特的鍛煉方法,具有強身健體,延年益壽的作用,正如謝覺哉所說:“氣功療法人人可行,不花錢,不費事,可以卻病,可以強身,可以全生,可以延年。”故此,近年來,氣功引起瞭海內外中老年朋友的廣泛重視與興趣,參加練功者越來越多。

現代研究證實,氣功是有科學根據的。實驗發現,氣功外氣的物質基礎除“受低頻信息調制的紅外線輻射”外,又在發功時的外氣中可收到某種微粒流信號。發功時,氣信號的運行速度是每秒20~50厘米,與空氣分子流信號一樣,發功信號能穿過60±2微米激光柵,但不能透過玻璃,信號可部分被鋼網電場截獲。實驗還發現,氣功信號可確定為某種微粒流,其微粒直徑小於60±2微米,某些還帶有正負電荷,說明練氣功的“氣”是有物質基礎的。

氣功有靜功和動功之別,靜功如香功、智能功等,是一種以外靜的形式出現,達到內動的鍛煉目的;動功如五禽戲、八段錦之類,是通過身心的同時運動,修復元氣,動中求靜。無論哪一種氣功,從練功的主要手段分,可歸納為調身、調心、調息三項。調身就是擺好姿勢,放松身十體,力求自然,這是練功的第一步;調心就是入靜,即調整十精十神狀態,意念集中,這是氣功最基本的功夫,也是決定氣功療效的重要因素;調息即調整呼吸,使呼吸柔和、細緩、均勻、深長,調息是為瞭調心,是練十習十好氣功的關鍵。

氣功的種類很多,名種專著時時可見,這裡僅擇其簡單易行,實用可靠者向大傢介紹。

內養功

1.功法

(1)松十弛:即十精十神和肉十體均要保持松十弛狀態。

身十體松十弛是在練功前飲2~3口開水,排十出大小十便,脫帽寬衣,摘除眼鏡、手表等,有意識地使全身肌肉完全松十弛,整個身十體呈現松靜狀態。

十精十神松十弛是指在全身松十弛以後,十精十神放松,意識專一,思想集中,開始練功。

(2)姿勢:有臥十式和坐式兩種。

臥十式:左右側臥均可,頭略向前低,平穩地枕於枕上,上面的上肢自然伸在身十體上側,手掌心向上,放於髖關節部,下面的上肢屈肘,手自然伸開,掌心向下,放在距頭約二寸遠的枕上。腰部略向前屈,下面的腿自然伸出,略彎曲,上面的腿彎曲約120度,放於下面的腿上。

坐式:身十體端正穩坐凳上,兩十腿自然分開,與肩等寬,兩膝關節彎曲成90度,兩小腿平行而垂直於地面,兩腳踩地。兩手掌面向下,自然平放在兩大十腿中三分之一處,兩肘關節自然彎曲,放松。

(3)默念字句:隻用大腦想意念,不能念出聲音。意念語句要短,以3~9字為宜,如“我能行”、“我還年輕”、“靜坐身十體好”、“靜坐能治好我的疾病”等等。

默念要與呼吸法配合。第一種呼吸法:默念第一個字時開始吸氣,念中間的字時停頓呼吸,中間的字句越多,則停頓的時間越長,念最後一個字時將氣呼出,念字時舌頂上腭,念最後字時舌放下;第二種呼吸法:吸氣呼氣中均不念字,呼吸完瞭開始停頓念字,停頓念字時舌頂上腭,念完舌放下。

(4)呼吸法:這是內養功的主要內容,關鍵是練腹式呼吸,即吸氣時腹漸鼓起,呼氣時腹漸回收。呼吸法可分為兩種。

①硬呼吸法:即用鼻呼吸,吸氣時舌頂上腭,氣自然吸十入,意識中引到小腹部,所謂“氣沉丹田”,呼氣時舌放下,如此反復呼吸。此法適用身十體健壯者。

②軟呼吸法:即用口鼻呼吸,吸氣時自然地吸十入,意識中引導到小腹部,隨時再將氣自然地呼出,然後停頓呼吸和默念字句,同時舌頂上腭,字句念完,舌即放下,再吸氣,如此周而復始地進行。此法適用於體質虛弱者。

(5)意守法:將意識集中於丹田(臍下一寸五分處),稱“意守丹田”。盡可能排除雜念,思想集中,達到入靜,久之,可感覺氣入小腹,稱為“氣貫丹田”。

2.練功註意事項

(1)十精十神輕松,心情愉快,呼吸平穩,排除一切煩惱。

(2)選擇安靜的房間,室內設置簡樸,避免一切噪音。

(3)練功前解完大小十便。

(4)松衣解十帶,務使血流通暢,兩目輕閉,若眼睛疲勞,閉眼亦可。

(5)姿勢自然,不要挺胸聳肩,不要刻意用力,以全身舒適為度。

(6)練功期宜隔絕十性十生活100天左右,此後適當節制十性十生活。

3.適應癥

本功法可治療多種老年疾病,尤其對消化系統疾病療效卓著,如潰瘍病、胃下垂、慢十性十胃炎、慢十性十腸炎、慢生肝炎等。其他如肺結核、高血壓、神經衰弱、頭痛、腰痛等,也有一定的治療作用,或可減輕癥狀。

強壯功

1.功法

(1)姿勢:有坐式、臥十式、站式和自十由式四種。

坐式:分為單盤膝、雙盤膝、自然盤膝。單盤膝即右小腿放在左小腿上面,或是左小腿放在右小腿上面盤坐著;雙盤膝即右小腿放在左大十腿上面,再把左小腿搬起來,擱在右大十腿上面,兩個腳底板都朝上,放在兩側大十腿上;自然盤膝即兩十腿自然盤坐著,兩十腿十十交十十叉成八字形,兩腳置兩大十腿下。

坐式練功十臀十部稍向後面,勿挺胸,兩手放在小肚子前面,一隻手的指頭放在另一隻手心上面,大拇指壓在另一隻手的大拇指上面。

臥十式:除呼吸法外,其他作法和內養功完全相同。

站式:自然站立,頭正直,兩十腿分開(寬與肩齊)微曲,兩手微曲放於小腹前面,或放於胸前(如抱球狀),十臀十部彎著,兩手距離一寸遠。

(2)呼吸法:有九次呼吸法和丹田註氣法。

九次呼吸法:設想自身有三根脈管,中空。中脈管上起自印堂(兩眉之間),經腦門(即前額),貫到脊背,下通會十陰十;右脈靠近中脈右邊,上起自右鼻孔;左脈靠近中脈左邊,上起自左鼻孔,都是從鼻孔經腦門過脊背內面。中脈粗細如蘆稈,右脈紅色,左脈白色。如此按照以上十位置、形狀想象清楚後,用左無名指掩左鼻處,以右鼻孔吸氣,由右脈管至腦門向後行經背,抵會十陰十處,然後將右脈管吸滿的氣進入左脈管內,徐徐上升,經背向腦門,由左鼻孔徐徐呼出,呼氣時放開掩鼻左指,如此做三次。

再按照上法用右無名指掩右鼻孔,以左鼻孔吸氣,由腦門至背,抵會十陰十,轉至右脈上升,最後放開掩鼻右指,使氣徐徐由右鼻孔呼出,也照樣做三次。

再用兩鼻孔同時吸氣,吸氣後,左右兩無名指同時掩住左右兩鼻孔,從左右兩鼻孔吸進的氣,分別循左右兩脈管至腦門向後行經背,抵會十陰十處,左右兩脈管的氣會合在一起,貫入中脈管內,徐徐上升,由背向腦門。由左右兩鼻孔將氣呼出;呼氣時放在掩鼻手指,如此做三次。

在吸氣時,可想象從鼻孔將天空中所含的健康、長壽、快樂的十精十華吸十入自身;呼氣時,可想象把自身所有的病,煩惱的病根,盡量從鼻孔排除幹凈。呼吸完畢,可想象自身潔凈明澈,健康、長壽、快樂的十精十華已充滿全身。

丹田註氣法:感覺頭頂五寸處有一月亮,似乎具有光明、圓滿、潔凈、清涼四特征,月亮慢慢化為五色光彩和甘露,貫入頂門中脈,一直降到海底(會十陰十穴十),後分向兩十腿至腳心止。這時覺得甘露所到之處,一切疾病、煩惱都從全身十毛十孔排除幹凈,身心非常舒暢。

再想甘露從足心上升至丹田停住,這時頂上的甘露也同時下降到丹田,上下兩股氣都在丹田會合,如上下兩個瓶口將上下氣吸十入瓶後,封閉上下二口,使氣不外泄。這時,閉口不出氣,愈久愈好,至忍不住要出氣時,隻徐徐從鼻孔出,不要出凈,稍留餘氣在丹田。最後,把餘氣貫入脈中,餘氣在中脈慢慢消失,不要外散。

2.練功註意事項:

(1)排除雜念,放松身十體,將註意力集中於呼吸。

(2)選擇空氣新鮮的地點,保持環境安靜。

(3)想象自身通體透明,中脈紅十潤如脂肪十精十,明澈如麻油燈,柔軟如蓮花十瓣,通直如芭蕉幹。

(4)練功後閉目休息片刻。

3.適應癥

本功法有強壯身十體的功效,適應於體質虛弱,肝腎不足諸癥。此外,神經衰弱、四肢麻木、心悸失眠者也可經常練十習十。

放松功

1.功法

(1)基本功法:又稱三線放松法,即將身十體分成兩側、前面和後面三條線,自上而下依次放松。

第一條線(兩側):頭部兩側→頸兩側→肩部→兩上肩→肘關節→前臂→腕關節→兩手→十個手指。

第二條線(前面);面部→頸部→胸部→腹部→兩大十腿前面→膝關節→小腿→兩腳→兩腳趾。

第三條線(後面):後腦部→後頸部→背部→腰部→兩大十腿後面→兩膝窩→兩小腿→兩腳→兩腳底。

先註意一個部位,然後默念“松”,接著註意下一個部位,再默念“松”。從第一條線開始,放“松”完後,接著第二條線、第三條線。每放完一條線後,在該線的止息點,輕輕意守一下。第一條線的止息點是中指,第二條線的止息點是大腳趾,第三條線的止息點是前腳心。

當三條線都放完後,即一個循環,再把註意力集中在臍部,隻想臍部,保持安靜狀態。一般要練功二三個循環,安靜一下,然後收功。

(2)選用方法:對身十體進行分段,或局部、或整體放松。

分段放松;把全身分為若幹段,自上而下進行分段放松。常用方法有兩種。第一種方法為,頭部→兩肩→兩手→胸部→腹部→兩十腿→兩足;第二種方法是,頭部→頸部→兩上肢→胸腹背腰→兩大十腿→兩小腿→兩足。

每註意一個部位,默念“松”字二、三次,再註意次一段,周而復始,放松二三個循環。

局部放松:在全身放松的基礎上,單獨放松身十體的某一病變部位或某一緊張點,默默念“松”20~30次。

整體放松:把整個身十體作為一個部位,默念放松。整體放松有三種方法。一從頭到足籠統地似流水般地向下放松;二就整個身十體籠統地向外默想放松;三依照三線放松的三條線,依次向下放松,不停頓。

2.練功註意事項

(1)思想集中,情緒安定,松衣解十帶。

(2)練功場所宜空氣新鮮,環境安靜,無人為幹擾。

(3)練功時間以清晨為好,每天可練2~3次,每次15~30分鐘。

(4)一般采用自然呼吸,可在吸氣時註意部位,呼氣時默念“松”。

(5)意守部位一般應用臍中,但也可根據具體情況選擇湧十泉、足三裡、命門等。

3.適應癥

放松功適用於健康人和一般慢十性十病患者,如高血壓、腸胃病、青光眼、哮喘、神經衰弱、記憶力減退等。

太極內功

1.功法

(1)姿勢:可有靜練式、動練式、活練式三種。靜練式又分臥十式、靠式、坐式、站式四種,動練式又分單練式和帶功練拳。

(2)呼吸:初期采用自然呼吸,漸達緩慢、均勻、細長,並由胸式呼吸漸為腹式呼吸;也可采用導引運氣法,即在練功開始,口對會十陰十細長吐氣,隨吐氣身十體慢慢下降,降到兩十腿發酸為度,此時用意引導氣由腳心經小腿、膝關節、大十腿、會十陰十達命門,呼吸時再由命門經會十陰十降至大十腿、膝關節、小腿達腳心,如此周而復始,使氣運行。

(3)意守:意守部位分為湧十泉、命門、關元三個十穴十位。

意守湧十泉;練功開始呼氣時以意領氣,從會十陰十慢慢降到大十腿、膝關節、小腿、湧十泉。

意守命門:練功開始,以意領氣,從湧十泉開始,配合呼吸,經小腿、膝關節、大十腿到會十陰十合而為一,上達後丹田命門單位,稍停頓後,以意領氣下降到湧十泉,周而復始。

意守關元:關元即指的前丹田部位,配合呼氣,由丹田把氣吐出,呼氣時把氣引向丹田,使小腹充實。

2.練功註意事項

(1)選擇個人樂意接受的姿勢,一般常用靜練式。

(2)呼吸應註意規律十性十,不能斷斷續續,時快時慢。

(3)意守時要堅決排除思想雜念,註意力高度集中於意守部位。

(4)註意環境安靜,防止外來幹擾。

3.適應癥

本功法適用於老年強身健體及其各種慢十性十疾病,如老年十性十慢十性十支氣管炎、高血壓、貧血、十性十功能減退等。

回春功

1.功法

(1)預備勢:全身直立,雙十腿分開,兩腳距離與肩同寬,雙手自然下垂置於體側,全身肌肉放松,目光平視,排除雜念,思想入靜。

(2)起勢:深呼吸,先吸後呼。吸氣時腳跟提起,胸部展開,小腹鼓起;呼氣時小腹微收,兩膝順勢屈曲,腳跟落地,使肺胃濁氣從口排十出。鼻吸口呼,連續呼吸16次。

(3)全身抖動:深呼吸後,約停1分鐘。全身放松,保持正直,雙手仍垂於兩體側,兩膝稍曲,然後使整個身十體做上下彈十性十顫十動。抖動1~2分鐘,約164次。

(4)左右轉肩:抖動後兩腳同肩寬,平行站立,身十體重心放在前腳掌上。雙膝微屈,全身放松,嘴自然微微張開,兩臂下垂,然後十十交十十替轉動兩肩頭。肩頭轉動方向是:先左肩提起,向前、向上、向後、向下畫一圓周。與此同時,右肩由後往下,向前、向上畫一圓周。左右兩肩十十交十十替協調運轉共16次。

2.練功註意事項

(1)全身抖動時,雙十乳十、全身肌肉、牙關和臟腑器官皆須有震動感方為正確。

(2)轉肩時,要用身十體帶動肩,用肩帶動臂,使上體不停地扭十動,擠十壓體內濁氣排十出。

(3)轉肩過程中,不必主動呼吸。轉肩不可用力過大過猛,以柔和舒適為宜,畫圓定要圓滿,等動作熟練後,逐漸將圓盡力畫大為好。

3.適應癥

此功能夠歸順臟腑,暢通氣血,培元回春。勤練此功,可改善十性十激素的分十泌,有助於十性十機能的恢復和提高;改善消化機能,可防治腹瀉、腹脹、便秘、痔瘡等疾患;對泌尿器官也有明顯的保健作用,可預防結石的產生。

靜坐功

1.功法

(1)雙十腿盤膝平坐在十床十榻,左右手掌重疊,兩拇指相對,手背向下,貼於丹田處。

(2)脊背自然直立,雙目微閉,下頜微微內收,舌抵上腭,意守丹田。

(3)調息6次,然後改為自然呼吸。經過一段時間的鍛煉之後,呼吸可改為深、細、長,呼吸次數可酌情減少。

(4)慢慢睜開雙眼,雙手掌對十搓十數下,上下幹洗面3~6次,即可結束。

2.練功註意事項

(1)開始練功時,雙十腿可單盤,待適應後,改為雙盤。

(2)手掌重疊,男左手在下,女右手在下。

(3)每次靜坐時間不少於30分鐘。

3.適應癥

靜坐法通過調心、調息、調力來調整機體功能,具有祛病強身的效果,適應於體質較弱或患有各種慢十性十疾病的老人練十習十,尤其對神經衰弱、高血壓、冠心病、消化道疾病療效明顯。

《常見老年病防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