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年十性十耳聾是老年人常見的耳部疾病,臨十床十以聽力減退,甚至失聽為特征。《左傳》解釋為“耳不聽五聲之和,為聾”。
臨十床十上耳聾與耳鳴多同時存在。《醫學入門》說:“耳鳴乃是聾之漸也”。特別是老年人,幾乎有耳鳴的人都有高頻聽力的下降,有的人因耳聾較重而耳鳴被掩蓋。老年十性十耳聾的特點為兩側對稱十性十聽力下降,發生年齡因人而異,有的始於40歲,有些老人到80歲聽力尚佳。
【發病原因】
1.人屆老年,中耳及內耳的聽功能結構均可發生老年十性十退變,如中耳為鼓膜增厚,彈力減少,聽骨韌帶松馳,聽骨關節發生纖維化、鈣化及僵硬等;內耳為螺旋神經節細胞減少,柯替氏器及血管紋處有廣泛老年十性十退變。
2.全身十性十病變的影響。如高血壓、動脈硬化、甲狀腺機能減退、糖尿病、營養障礙、貧血等病變均可影響螺旋器或蝸神經傳導徑路,導致耳聾。
3.噪聲損傷。由於長期噪聲刺激的影響,螺旋器和螺旋神經節發生瞭退行十性十改變,其中以耳蝸的基底圈的病變最為明顯。如同為老年人,遠居鄉村者較城市居民聽力為佳。
此外,遺傳因素與十精十神因素對老年十性十耳聾也有一定的影響。
中醫認為“腎開竅於耳”,腎氣充沛,腎十精十充足,上濡於耳,則聽覺敏銳;若年老體衰,腎氣虧虛,十精十血不足,耳失濡養,則致耳鳴、耳聾。
【臨床表現】
人到老年後,雙耳呈對稱十性十、漸進十性十聽力減退,可伴有持續高頻耳鳴。初期對頻率高的聲音喪失聽力,逐漸連頻率低的聲音也聽不到。由於講話時頻率高低不一,故老人僅能聽到一部分聲音,老知道別人在對他講話,但會意困難,不能領會別人說話的全部內容。語言辨別能力下降,聽話十愛十打岔。
檢查:鼓膜外觀正常,聽力檢查顯示出感音十性十聽覺障礙,高頻區聽閾提高。
【預防措施】
1.中老年人要堅持體育鍛煉,如散步、慢跑、做十操十、打太極拳等,以增強體質,改善全身的血液循環,減慢衰老的過程。
2.合理安排飲食,中老年人不要攝入過多的脂肪及甜食,宜多吃蔬菜、水果、豆類等清淡食品,以防高血壓、動脈硬化、糖尿病等全身疾病的發生,而影響耳的聽覺功能。
3.因煙?o可刺激十十交十十感神經節中的突觸接合部,可引起小動脈痙十攣和招致內耳的感覺上皮發生破壞,而引起聽覺的損害。故中老年人,尤其是聽力下降者,宜戒煙。
4.避免或減少噪聲刺激,防止噪聲對聽覺的損害。對於在噪聲環境中工作的人,應該配帶護耳器,或用耳塞隔音,降低噪聲對耳的刺激。
5.臨十床十應用鏈黴素、新黴素、慶大黴素、卡那黴素、多粘菌素等耳毒十性十藥物時,應嚴格掌握其適應癥。即使需要應用時,也宜用最小的有效劑量,盡可能用短斯治療。耳局部用十藥尤須重視。
6.中老年人一旦發現聽力減退,應及時到醫院檢查,查明病因,確定病變十性十質,盡早治療,防止耳聾的加重。
【治療方法】
1.病因治療。對能引起耳聾的全身十性十疾病,如高血壓、動脈硬化、糖尿病等,要積極治療。同時註意改善居住與工作環境,消除或減少噪聲的影響。
2.營養支持療法。可口服維生素B120毫克、維生素C200毫克、維生素E200毫克、ATP20毫克,每日3次,連服8~16周。
3.血管擴張劑。可口服煙酸100毫克、地巴唑20毫克、每日3次;或肌肉註射654—2,每次10毫克,每日1~2次,以改善耳部血液微循環。
4.中醫辨證論治。腎十精十虧損型:證見耳鳴耳聾、腰膝酸十軟、失眠多夢、舌紅少苔、脈細數,治宜補腎益十精十,滋十陰十降火,方選耳聾左慈丸(熟地黃15克、淮山藥15克、山萸肉10克、丹皮10克、茯苓10克、澤瀉10克、五味子10克、磁石15克、石菖蒲10克)。腎十陽十虧虛型:證見耳鳴耳聾、兼下肢覺冷、十陽十萎乏力、舌淡苔白、脈沉細無力,治宜十溫十補腎十陽十,方選補骨脂丸(磁石15克、熟地15克、川芎6克、當歸10克、肉桂6克、菟絲子10克、川椒6克、補骨脂10克、白蒺藜10克、十胡十蘆巴10克、杜仲10克、白芷10克、石菖蒲10克)。
5.針刺療法。體針可選用耳門、聽宮、聽會、翳風、中諸、外關、十陽十陵泉、足三裡、三十陰十十十交十十等十穴十,每次2~3十穴十,采用補法,虛寒者可用艾灸法。耳針可選用內耳、腎、肝、神門、中等刺激,每日1次,10~15次為一療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