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斑盤狀變性·發病原因+癥狀+預防+治療方法

黃斑盤狀變十性十是一種常見的老年十性十黃斑病變,臨十床十以中心視力減退,眼前十陰十影,視物變形為特征。中醫稱為“視瞻昏渺”、“視瞻易色”、“視正反斜”。

本病多發生於50歲以上的老年人,可雙眼先後發病,病程較長。由於病變在黃斑部,故中心視力受到嚴重影響,且病灶不易消失,視力預後較差。

【發病原因】

本病的發病原因尚不完全清楚,但多數病人同時伴有動脈硬化,一般認為是由於黃斑區脈絡膜十毛十細血管硬化,玻璃膜功能紊亂,引起視網膜黃斑區色素上皮及神經上皮層局部營養障礙,以致黃斑變十性十。

中醫認為本病多因年老體衰,肝腎虧虛,十精十血不足,黃斑不榮;或脾失健運,中氣不足,清十陽十不升,目失濡養所致。

【臨床表現】

本病外眼端好,不紅不腫,不痛不癢。唯中心視力下降,中央有一圓灰色十陰十影遮擋,但周邊視力尚可,或視物變形、視直為曲、視大為小。

眼底改變隨病程發展而不同。早期,黃斑區可見黃白色圓斑,其周圍有色素暈,可互相融合成不規則斑塊,中心凹反射消失。病情發展,黃斑區出現水腫或浸十潤,有時伴有小出十血,黃斑呈灰黑色圓形或十卵十圓形或不規則的隆十起斑塊,其范圍在1~3PD(視十乳十頭直徑)大小。晚期,呈典型的黃斑部大塊白色或灰白色隆十起機化十十團十十,附近有深層出十血。

眼底熒光造影:發病早期有邊界清楚、大小不變的熒光斑點,與脈絡膜背景熒光同時消退。出十血部位呈境界清楚的熒光阻擋。晚期機化物可呈假熒光現象。

本病容易與脈絡膜惡十性十黑色素瘤相混淆。熒光造影有助於診斷。在後者,動脈期一開始,腫瘤區迅速出現不規則熒光斑。熒光強度隨著動靜脈期、靜脈期而增強。

此外,本病常伴有高血壓、動脈硬化、糖尿病等全身十性十疾病。

【預防措施】

1.中老年人應註意護養眼目,用眼不要過度疲勞,閱讀、書寫及近距離工作不要持續時間太長,晚上看電視也要適度,每隔1小時要休息幾分鐘,以免過勞傷目。

2.要合理安排飲食,中老年人宜用高維生素、低脂肪十性十食品,既要加強營養,又要防止高血脂、高血壓、動脈硬化、糖尿病等病變的發生。

3.中老年人嗜好十抽十煙飲酒者,應采取措施戒煙戒酒,因為煙酒不僅可造成視神經視網膜的損害,而且飲酒過量,可以誘發視網膜黃斑出十血。

4.常服明目保健中藥,可晨服補中益氣丸,晚服杞菊地黃丸,補益脾腎,使腎十精十充足,脾氣健運,而視物十精十明。

5.中老年人若發現中心視力減退,眼前暗影遮擋,應立即到醫院檢查眼底,早期防治,阻止病情的漸進十性十發展,使病變范圍迅速得到控制。

【治療方法】

1.營養支持療法。可口服維生素B120毫克、維生素C200毫克、維生素E100毫克、ATP20毫克,每日3次;或用胎十盤組織註射十液肌肉註射,每日1次,10天為一療程。用以加強視網膜脈絡膜的營養。

2.止血劑。黃斑部出十血者,宜用止血敏250毫克肌肉註射,或安絡血10毫克肌肉註射,每日1~2次;也可以服中成藥田三七片、明目止血片等。

3.皮質激素。在本病的嚴重階段,黃斑部水腫、滲出、出十血期間,可用小量皮質激素,抗炎消腫,抑制新生血管的形成。常用強的松每日20~30毫克,晨起空服。隨著病情的改善逐漸減量。

4.血管擴張劑。在黃斑出十血吸收後,可口服煙酸100毫克、或地巴唑20毫克,每日3次。也可服用中成藥復方丹參片,每次3片,1日3次。用以改善黃斑區脈絡膜血管的微循環。

5.激光凝固治療。在發生明顯的神經上皮脫離前,用光凝固治療脈絡膜病變可能有效,在黃斑中心凹旁有新生血管時也可行光凝固。

6.中醫辨證治療。肝腎虧虛者,兼見頭暈耳鳴、腰膝酸十軟、健忘失眠,治宜補益肝腎,益十精十明目,方用駐景丸加減方(楮實子25克、茺蔚子10克、菟絲子15克、枸杞15克、車前子10克、木瓜10克、五味子10克、鬱金10克、丹參15克、田三七3克)。脾虛氣弱者,兼見神疲乏力、頭暈視昏、納差便溏,治宜健脾益氣,升清明目,方用補中益氣湯加味(十十黨十十參15克、黃芪15克、白術10克、當歸15克、柴十胡十6克、升麻6克、陳皮6克、茺蔚子10克、丹參15克、葛根15克、甘草3克)。每日一劑水煎服。

7.針刺療法:常用十穴十可選睛明、球後、頭臨泣、太十陽十、風池、翳明、合谷、養老、光明、肝俞、腎俞、足三裡等,每次遠近配合,局部與遠端各選2十穴十,每日針刺1次,10次為一療程。偏十陽十氣虛者,遠端十穴十位施灸或針灸並用,但眼部十穴十位忌灸。

《常見老年病防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