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視眼·發病原因+癥狀+預防+治療方法

老視眼又稱老花眼,是一種中老年人眼睛調節作用衰老的表現,臨十床十以視遠清晰,視近模糊為特征,中醫稱為“能遠怯近癥”。

老視一般從45歲左右開始,原有遠視者可相應提早出現,原有近視者則相應推遲,或全不出現,即近視與老視相抵消。若身十體強壯者,老視的年齡也可相應推遲,身十體虛弱者。老視的年齡可相應提前。此外,女十性十開始發生老視年齡略早於男十性十。

【發病原因】

1.40歲以上的中老年人,隨著年齡的增長,晶狀體核逐漸變十硬,晶體的可塑十性十及彈十性十逐漸減低。

2.睫狀肌隨著年齡增長,調節功能逐漸減弱,看近處物體時,晶狀體不能變凸,物象不能聚焦在視網膜上,故視近模糊。

中醫認為“近視因火少,遠視因水虛”,故本病多因年老體衰,肝腎不足,十陰十精十虧虛,目中光華散漫不收,以致不能視近。

【臨床表現】

40歲以上的中老年人遠視力尚好,近視力減退。早期僅在閱讀時需將書本放遠,久後需借凸透鏡幫助才能看清,常伴有眼脹、頭痛、視昏,閱讀不能持久,容易視疲勞,休息片刻後癥狀可以緩解。

若原有遠視眼者,視遠視近皆模糊。需驗光配鏡矯正,才能提高視力。隨著年齡的增長,老視程度會逐漸加大。

眼部檢查:外眼與內眼均無明顯異常。

【預防措施】

老視眼屬於人十體生理功能自然衰老范圍,隨著年齡的增加,老視眼將不可避免地要出現。為瞭讓老視的年齡推遲,或出現後延緩和防止其發展,可以采取下列抗衰老措施:

1.中老年人要適當參加一些體育活動,增強體質,增加睫狀肌的調節力,使老視推遲出現。

2.中老年人十大病後身十體虛弱者,宜註意眼睛休息,閱讀及近距離工作時間不宜過長,以免勞累傷目,加快或加重老視。

3.若原有遠視眼者,宜驗光配鏡,矯正視力,不要強行過度調節,以免加重視疲勞。

4.常用枸杞15~30克,菊花10~15克,煎湯代茶,或長服杞菊地黃丸、補益肝腎,益十精十明目。

【治療方法】

1.驗光配鏡。老視者宜到醫院驗光,配帶合適的老花眼鏡,既能看清近物,又能消除視疲勞。一般45歲大約在+1.00D~+1.500(俗稱100~150度凸透鏡),以後每5年可酌情增加+0.5D,即50歲約+1.50D~+2.00D;55歲約為+2.00D~2.50D,60歲約為+2.50D~+3.00D。

如果原來就有遠視眼,在配老花鏡時應該在原有的屈光度的基礎上,再加上老花鏡的度數。例如,按年齡需配2.00D老花鏡的人,假如原來就有遠視2.00D,則應將遠視的度數加上老花的度數,實際上應該帶4.00D的老花鏡。

反之,如果患有近視眼,在配老花鏡時應該在原有的屈光度的基礎上,減去年齡老花度數,例如,按年齡需帶2.00D老花鏡的人,原來就有近視3.00D,則應將近視的度數減去老花的度數,實際上隻需要帶1.00D的近視鏡。

2.中藥治療。治宜補腎益十精十,養肝明目,方用地黃丸加味(天冬15克、生地15克、菊花10克、枳殼6克、枸杞15克、女貞子15克、桑椹子10克、五味子6克),常服可減輕視疲勞,增強睫狀肌的調節力,減輕老視程度。兼頭痛目脹者,酌加夏枯草15克、制香附10克,清肝明目;兼頭昏乏力者,酌加黃芪15克、白術10克、葛根15克,益氣健脾,升清明目。

3.針刺治療。常用十穴十可選睛明、肝俞、腎俞、四白、足三裡、光明、風池、太沖、太溪、瞳子?s,遠近相配,各選2十穴十,每天針刺1次,10次為1療程。針刺用補法。

《常見老年病防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