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肩關節周圍炎】發病原因+癥狀+預防+治療方法

肩關節周圍炎,又稱凍結肩,肩凝癥,是肩關節囊及其周圍組織的一種退行十性十、炎癥十性十病變。本病多單側發病,少數雙肩同時發生,以50~60歲發病率最高,女十性十多於男十性十,約為3∶1,其發生年齡與肩關節產生嚴重退變年齡一致。一般而言,慢十性十代謝十性十疾病,營養不十良,心臟十病,肺疾患和十精十神病患者比健康人容易發生此病。肩關節周圍炎屬祖國醫學“痹證”范圍,治療也多從“痹證”著手。

【發病原因】

1.慢十性十勞損。肩關節的關節囊及關節周圍軟組織因慢十性十勞損,引起岡上肌腱炎癥、肱二頭肌腱炎癥,肩峰下滑囊炎癥,限制肩關節活動,因長期固定不動,引起軟組織廣泛粘連。

2.退行十性十變。本病的發生與頸椎退行十性十脊椎病有關。由於頸椎病變引起頸脊神經根十性十放射痛,引起肩肌痙十攣,從而發生活動受限和肩關節粘連,並稱此為頸十性十肩周炎。

祖國醫學認為本病多因年老體衰,肝腎氣血虛損,筋失濡養,風寒濕邪侵襲肩部,經脈拘急所致。

【臨床表現】

本病多為慢十性十發病,隱襲進行,多因上舉外展活動引起疼痛始被註意,亦有疼痛較重進展較快者,病人無明顯外傷史,但病變可由外傷誘發。

最初的典型癥狀是關節疼痛,肌肉無力,活動障礙。疼痛最明顯的癥狀,且有持續十性十、夜間加重並引起痙十攣的特點。故向後頭部,肩胛部、上肢等放射。肩關節外展、上舉,內旋、內收及後伸運動明顯受限,患者穿衣、脫十衣、及梳頭困難。急十性十期癥狀尤為顯著,以致患者徹夜難眠。肩關節周圍炎的病程發展可分三個階段:

1.急十性十期。由於主要表現為疼痛,其關節活動受限,疼痛引起的肌肉痙十攣、韌帶、關節囊攣縮,但肩關節本身尚能有相當范圍的活動度。

2.粘連期。疼痛癥狀明顯減輕,因肩周軟組織廣泛粘連,活動范圍極小,主要表現為肩關節活動嚴重受限,肩胛骨隨之擺十動而出現聳肩現象。本期病程為2~3個月。

3.緩解期。患者隨疼痛的消減,在治療及日常生活勞動中,肩關節的攣縮,粘連逐漸消失而恢復正常功能。少數患者可因未及時正確治療而致肩關節完全強直。

【預防措施】

1.體育鍛煉。由於本病與肌腱、韌帶、關節囊的退行十性十變有關,中、老年人應開展肩部及上肢的各種功能活動,可預防本病的發生,並能緩解癥狀,下面介紹幾種簡單的體育鍛煉方法。

(1)肩部運動法。

①兩上肢高舉法:取站立位,兩足橫跨同肩寬,雙手下垂置於身側。肩部放松,兩上肢分別上舉,一舉一落為一次,各做12次。肩關節在矢狀軸上運動,增強肩部肌肉力量,可預防肩周炎的發生。

②前後伸推法。站立位、雙手握拳、掌心向上,置於腋下,然後手立掌,掌心朝前,並向正前方推出。雙手十十交十十替進行。其作用可改善肩肘關節功能,預防肩周炎及肩軟組織粘連等。

③肩臂旋轉法:兩足分開略寬於肩,一手叉腰,另一手握拳做肩部環轉運動,如同車輪環轉,先向前環轉數次,再向後環轉數次。其作用主要使關節及其周圍的軟組織松解,以防粘連。

(2)上肢運動法。

①兩上肢外展內收法:站立位,兩足橫跨同肩寬,兩上肢外展,平伸,高度同肩,用力外展後再內收,雙手十十交十十叉置於兩側肩部,如此反復進行。其作用是使肩關節在橫軸面上運動,增強肩部肌力,擴大肩關節活動范圍,防治粘連。

②雙肩外展法:站立位,兩手指十十交十十叉放於枕後,使兩肩臂內收,然後再盡量外展。其作用是鍛煉肩關節的外展,內旋功能,松解粘連,預防和緩解功能障礙。

③手指爬墻法:兩足分開,面對墻壁站立,雙手指分開扶在墻上,五指用力慢慢向上爬行,使上肢逐漸高舉,然後五指力慢慢向下爬行復原。其作用可練十習十肩關節高舉運動,防治各種原因引起的肩關節功能障礙。

2.加強飲食營養。加強飲食營養以增強機體抗禦疾病的能力。並註意保暖,常用護肩,防禦風寒侵襲。

3.積極治療原有疾病。對原有心臟、肺部疾患應積極治療,保持健康體質。

〔治療方法〕

1.休息療法。肩關節周圍炎急十性十期由於疼痛和肌痙十攣,患肩活動障礙,應臥十床十休息7~10天,並適當服用鎮靜劑,以增進休息與解除疼痛。7~10天後,可起十床十活動,用三角巾將上肢懸吊。以消除懸垂重力,減輕疼痛。

2.物理療法。局部痛區可采用以下物理療法。

(1)短波及超短波透熱療法:每日20~40分鐘,每日一次,15~25次為一療程。

(2)紅外線及石蠟療法:用紅外線照射肩前及肩後;用蠟餅法敷於肩關節區,每次20~40分鐘,每日1~2次,15~25次為一療程。

(3)磁療法:在患處敷貼磁片或動磁片。

(4)微波療法:每次10~20分鐘,每日一次,15~20次為一療程。

3.推拿按摩療法。本法適合於肩周炎任何一期的治療。手法可針對病因,改善血運,促進代謝,減輕疼痛,解除粘連,恢復功能。常用手法有:

(1)舒筋活絡法。主要應用十揉十、按、滾、推、點十穴十、分筋等法,解除肩周圍肌肉痙十攣,然後應用彈撥法,撥動肩周肌肉,撥動時應為垂直於肌纖維方向。

(2)活動關節手法。

①牽拉抖動:術者左手扶患肩,右手握患手作牽引,抖動和內外旋活動。

②扣伸摸棘。術者立患者背側,左手扶肩,右手握患腕,作肩後伸手法,然後使患者肘屈曲,完成摸棘動作。

②旋肩內收展。術者一手扶肩,一手握肘後部,患側肘屈伸,使肩內收,完成摸對側肩動作,並作肩內外旋轉動作。

④外展上舉。術者一手扶患肩,另一手推肘上部,使患肢外展,並逐漸使之上舉。

4.封閉療法。壓痛點可用醋酸氫化可的松12.5~25毫克加0.5%普魯卡因5~10毫升局部封閉,每周一次,共3~4次。註意無菌十操十作。

5.中藥離子透入法。用草烏中的生物堿作離子透入,本法具有良好消炎,鎮痛作用,每日或隔日一次,10~12次一療程。

6.針灸療法。針灸治療本病,急十性十期用瀉法,強刺激不留針;慢十性十期用補法,輕刺激並留針15~20分鐘;肩部冷痛者加艾灸。取十穴十有:肩?s、肩?k、肩外俞、巨骨、?俞,曲池等。並可以痛點為俞,即阿是十穴十,每日針一次。

7.中醫中藥治療。急十性十期,疼痛嚴重,關節活動障礙,宜十溫十經通絡,祛風散寒,方用蠲痹湯合麻桂十溫十經湯(羌活10克、獨活10克、秦艽10克、海風藤10克、當歸12克、川芎10克、桑枝10克、制十乳十香6克、木香10克、甘草6克、麻黃10克、桂枝10克);慢十性十期,關節疼痛,功能障礙,日久不愈,宜舒筋活血,補益肝腎,常用舒筋活血湯(獨活10克、桑寄生15克、當歸12克、黃芪20克、熟地10克、十十黨十十參12克、白芍10克、茯苓10克、防風10克、細辛3克、雞血藤15克、川芎10克)。

《常見老年病防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