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反流性食管炎】發病原因+癥狀+預防+治療方法

反流十性十食管炎是指由於胃、十二指腸內容物反流入食管內引起食管粘十膜的炎癥,它常與慢十性十胃炎、消化十性十潰瘍、食管裂孔疝等病並存,雖可發生於任何年齡,但中年以後發病者多,是中、老年人必須重視的常見病之一。

【發病原因】

反流十性十食管炎是由於胃或十二指腸內容物反流入食管所致,正常情況下,人均有胃食管反流,稱生理十性十反流,此時無任何臨十床十癥狀,但在下列情況下,生理十性十反流可發展成病理十性十反流,最終引起反流十性十食管炎。

1.食管與胃連接處的解剖和生理抗反流屏障遭到破壞。如第一抗反流屏障的重要結構——食管下端括十約十肌松十弛,可引起病理十性十反流,主要有擬膽堿能和β—腎十上十腺素能藥、α—腎十上十腺素能拮抗藥、多巴安、安定、鈣受體拮抗劑、嗎啡、脂肪、酒十精十、咖啡因、吸煙、口服黃十體十酮避孕藥等藥物或食物,因影響瞭食管下端括十約十肌功能而誘發病理十性十反流。

2.食管酸廓清功能障礙。本功能包括食管排空和唾液中和兩部分,具有減少食管粘十膜浸泡於胃酸中的時限,如食管排空異常,易致反流物長時間侵蝕食道粘十膜而發生本病。

3.食管粘十膜抗反流屏障功能損害。主要是指食管上皮細胞增生和修復能力的削弱。

4.胃十二指腸功能失常。胃排空異常、胃酸分十泌過高、幽門括十約十肌和食管下端括十約十肌功能障礙引起十二指腸液和胃液反流入食管,最終反流的膽汁和胃酸共同作用於食管粘十膜而引起本病。

5.誘發因素。肥胖、大量腹水、妊十娠後期、胃內壓增高等因素均可誘發本病。

本病屬於中醫的“噎食”、“噎膈”、“吐酸”等病證范疇。飲食不節,損傷脾胃,情志不舒,氣滯不暢,日久化熱化火,灼傷津十液,食管失去濡養,或因氣滯津停,加之嗜食肥甘,痰熱內生,痰阻食道,胃氣不降而發生本病。

【臨床表現】

本病的最主要臨十床十表現是餐後1小時左右發生胸骨後燒灼樣疼痛,半臥位、身十體前屈位、劇烈運動等均可誘發,進食過熱過酸食物後燒灼感加重,服制酸劑後可減輕,燒灼感發生之前常有反酸、噯氣。

此外,患病初期患者可因食管炎引起食管痙十攣而見間歇十性十咽下困難,後期由於食管瘢痕形成狹窄而發展成永久十性十咽下困難,但燒灼疼痛感逐漸減輕,進食較硬的固體食物時心窩部有堵塞感或疼痛。如果食管粘十膜糜爛出十血,久而久之可伴有缺鐵十性十貧血。反流的胃液、膽汁侵蝕咽、喉、氣管時,可引起慢十性十咽炎、喉炎和氣管炎,反流液吸十入呼吸道時可引起吸十入十性十肺炎。

【預防措施】

1.積極治療胃、十二指腸疾病。患有胃排空障礙、胃酸分十泌過多、幽門括十約十肌松十弛等胃腸疾病者,應及時診治,以免胃、腸液反流而導致本病。

2.增強體質。平素加強體育鍛煉,勞逸結合,保持健康的體魄,使食道下端括十約十肌維持一定的張力,同時可以保持良好的體型,使之不致肥胖,有助於預防本病的發生。

3.怡情放懷。保持良好的心態,心情舒暢,氣機調順,胃腸液體下行為順而不反流,是預防本病的重要措施之一。

4.禁食刺激之物。辛辣肥甘,醇酒厚味,易傷脾損胃,高脂餐、飲酒、咖啡、吸煙等均易致食道下端括十約十肌松十弛,平素無病者應少食,有本病者應禁食。

5.慎用某些藥物。發病原因中所提的某些藥物,如多巴安、安定等應慎用,以免引起“第一抗反流屏障”的損害而誘發本病。

【治療方法】

1.增加食管下端括十約十肌的張力,避免胃內容物反流。具體措施有:①低脂飲食,少吃多餐;②肥胖者減肥;③禁食有刺激十性十的食物,如吸煙、飲酒、喝濃茶、咖啡、吃巧克力等;④睡眠時抬高十床十頭15~20厘米;⑤增加食管下端括十約十肌張力的藥物,烏拉膽堿每次25毫克,每日3~4次,因能刺激胃酸分十泌,故不宜長期服用,或用嗎丁啉每次10~20毫克,每日3~4次,可促進食管蠕十動排空,增強食管下端括十約十肌張力,加強胃的排空,協調幽門括十約十肌的收縮功能,且無不十良反應,是較為理想的用十藥。

2.降低胃酸。可應用抗酸劑,如氫氧化鋁凝膠每次10~30毫升或氧化鎂0.3克,每日3~4次;藻朊酸鹽及其復方制劑,如蓋胃平,具有物理十性十保護作用,可選用;組胺H2受體拮抗劑,如甲氰咪胍每次200毫克,每日3~4次,或呋硫硝胺,每次150毫克,每日2次,療程均為6~8周。

3.中醫辨證論治。肝火犯胃,表現為胸骨後燒灼疼痛、兩脅發脹、吐酸噯氣者,可選用丹梔逍遙散合左金丸加減(丹皮10克、梔子10克、當歸10克、白芍12克、柴十胡十6克、鬱金10克、黃連10克、吳茱萸3克、石斛15克、甘草6克、枳殼10克)以清肝和胃;痰熱鬱阻,表現為胸骨後有燒灼感、胸悶、口苦口粘者,可選用十溫十膽湯加減(法半夏10克、陳皮15克、茯苓15克、枳實10克、竹茹10克、黃連10克、瓜蔞15克)以清膽和胃;胃虛氣逆,表現為青脘作脹、噯氣頻頻、吞咽氣逆者,可選用香砂六君子湯合旋覆代赭湯加減(廣木香10克、砂仁6克、十十黨十十參15克、白術10克、雲苓10克、法半夏10克、陳皮10克、旋覆花10克、代赭石15克、甘草6克)以健脾和胃。

4.單方驗方。可據證選用以下方藥:

(1)甘桔湯:桔梗12克、甘草、黃芩、陳皮、瓜蔞皮各10克、薤白6克、銀花15克、元十胡十10克、十乳十香或沒藥6克,水煎服,每日2次。

(2)舒肝和胃方:當歸10克、香附10克、旋覆花10克、半夏10克、黃連6克、元十胡十10克、白芍10克、烏賊骨15克、甘草6克、煅瓦楞15克,水煎服,用於本病屬肝胃不和,脅痛吞酸者。

(3)八仙膏:藕汁、薑汁、梨汁、蘿卜汁、甘蔗汁、白果汁、竹瀝、蜂蜜各等分和勻蒸熟,任意食之,治噎食。

5.手術治療。久治不愈,並發食管瘢痕狹窄,或有嚴重的潰瘍十性十食管炎,或有難以控制的出十血者,可行外科手術治療。

《常見老年病防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