治療的目的是盡快終止急十性十癥狀,預防急十性十關節炎的復發;減少並發癥的產生或逆轉並發癥,阻止或逆轉伴發病。因此,治療上,一方面控制急十性十痛風十性十關節炎,另一方面促使尿酸排十泄增加,控制高尿酸血癥。
25.4.1 無癥狀期高尿酸血癥的治療
目前意見不一。一般認為不必藥物治療。因為單純高尿酸血癥發生痛風臨十床十癥狀的危險十性十不大,但應避免飲酒。切忌肥胖,應進低熱量、低嘌呤飲食,多飲水、如血尿酸明顯增高,還應考慮藥物治療。
25.4.2 急十性十痛風關節炎的治療
在急十性十期應臥訂休息,多飲水,忌酒,宜采用低勢量低脂飲食。一旦診斷明確,盡早給予藥物治療。治療越早,療效越好。控制急十性十癥狀的藥物有秋水仙堿,消炎痛,保泰松。三種藥物可輪換應用,如秋水仙堿治療後48h無效,應疑及其它疾病。若診斷肯定,也應更換其它藥物,秋水仙堿對遷延型痛風療效欠佳,而保泰松則有較好的療效,如仍無好轉,可采用可的松關節腔十內註射。中藥治療:急十性十期宜宣表祛風散寒。羌活4.5g,防風4.5g,桂枝4.5g,赤芍9g,桑枝12g,秦艽9g,晚蠶砂9g,防已4.5g,絡石藤12g,威靈仙9g;寒重加附子4.5g,川草烏4.5g;濕重加厚樸4.5g,蒼術9g,加石膏30g,知母9g。
25.4.3 慢十性十期及間歇期的治療
主要目的是阻止急十性十關節炎的發作,阻止或減少尿酸在組織中浸十潤。
控制飲食減少體重,使恢復到理想體重,但應逐漸減少,避免突然降低。因過度饑餓可使血酮升高,抑制尿酸從腎小管排十泄。低脂肪、低嘌呤飲食,忌酒。一次過量飲酒可使血尿酸增高,經常飲酒,興奮嘌呤合成,因而導致高尿酸血癥和尿酸排十泄增多。有時一次過量飲酒,特別是同時伴高嘌呤、高蛋白、高脂肪的盛餐,可引起急十性十痛風的發作。自有促尿酸排十泄藥物和抑制嘌呤合成藥應用以來,絕對忌嘌呤飲食並非必要,除非腎功能減退者或用十藥物治療不能控制高尿酸血癥時。但過度含嘌呤飲食仍需避免。限制嘌呤飲食可以減少尿尿酸200~400mg·d-1,血尿酸降低59.5μmol·L-1,某些患者甚至更多。在正常人和痛風患者,內源十性十嘌呤合成在高蛋白飲食者較中等蛋白飲食者為高,這可能是增加瞭尿酸的前體。因此,一般蛋白攝入量限制在1g·kg-1·d-1。
靜止期的秋水仙堿持續應用能預防急十性十痛風十性十關節炎的復發,劑量為0.5~1mg·d-1。睡前口服,有效率為75%。近來有人應用消炎痛預防復發獲得成功。劑量25mg,每日2次口服。
藥物治療可分兩類,阻止內源十性十嘌呤合成的藥物(如別嘌呤醇)及促尿酸排十泄的藥物,使血尿酸降低到381μmol·L-1以下,使沉積的尿酸鹽溶解,尿尿酸排十泄少於700mg·d-1。單用別嘌呤醇和丙磺舒均可使血尿酸降低,但一般應首選促尿酸排十泄的藥物。因為大部分原發痛風患者尿尿酸排十泄過低。而且這一藥物相對較為安全,不影響嘌呤和嘧啶代謝。應用指征:小於60歲,腎功能正常(內生肌酐清除〉80ml·min-1),尿尿酸排十泄少於700mg·d-1(在普食情況下),無腎結石。
應用促尿酸排十泄藥,尿中尿酸增多,並使尿液pH降低,因而易產生腎結石,或腎小管中尿酸結晶沉著。又由於血尿酸降低,尿酸庫的尿酸被動員,血尿酸經過關節腔可促使急十性十痛風發作。為防止上述意外,我們可采用堿十性十藥物(碳酸氫鈉或枸櫞酸鈉),堿化尿液。增加入水量,保持尿量2L·d-1以上。同時服用秋水仙堿1mg·d-1,或消炎痛,防止急十性十發作,待血尿酸正常後,可以停藥。
25.4.4 腎結石的處理
痛風已有腎結石,應給病人十大量飲水2~3L·d-1。特別是尿尿酸排十泄過高者,這些患者約占總數的20~25%。合用堿十性十藥物,矯正尿液pH在6.0~6.5,可使尿酸轉變成易溶十性十的尿酸鹽,降低血尿酸。
25.4.5 繼發十性十痛風的治療
治療原則同前。由於骨髓增生十性十疾病引起,有大量尿酸產生,如用促尿酸排十泄藥物,可加重腎臟負擔。若固腎功能衰竭所致者減輕負擔更為必要,所以一般采用別嘌呤醇為主,阻止尿酸的產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