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5 維生素C缺乏病 ·15.1 病因學和分佈

壞血病主要由於食物中缺乏維生素C而致病。人工喂養的嬰兒及成十人食物中長期缺乏新鮮水果和蔬菜,可患本病。

在自然界中,多數動物可利用葡萄糖的碳鏈,經葡糖醛酸(glucuronic acid)、葡糖酸(gluconic acid)、葡糖酸內酯(gluconolactone),再經葡糖酸內酯酶(gluconolactonase)的作用生成維生素C(抗壞血酸)。但人類及其它靈長類、豚鼠體內缺乏葡糖酸內酯酶,不能合成維生素C,必須由食物供給。

linchuangyingyangxue102.jpg

圖15-1 抗壞血酸的生物合成

維生素C廣泛存在於新鮮蔬菜、水果中,尤以橘、柚、檸檬以及綠葉蔬菜中含量最為豐富;動物十性十食品中肝、腎、脾中含量較多;谷類及十乳十類中含量甚少。如果在膳食調配中,食物選擇不當,可致維生素C攝入不足。

維生素C的十性十質很不穩定,遇金屬(鐵、銅離子)等觸媒作用易被氧化破壞;在pH7.6以上堿十性十環境中,亦易被氧化分解,所以食物烹調、加工不當,往往導致維生素C大量破壞,也可引起維生素C,即可引起壞血病。

膳食中長期缺乏維生素C,即可引起壞血病。

《臨床營養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