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3 維生素B2缺乏病·13.3 臨床癥狀和病理變化

有40多種黃酶需要核黃素做輔基,因此,它對人十體生理功能影響較大,涉及范圍也較廣,故缺乏病的癥狀也是多種多樣,常見的是口腔和瞭有囊的病變,即所謂“口腔-生十殖系綜合征”。

(1)十陰十囊癥狀態參數

十陰十囊瘙癢為初發的自覺癥狀,夜間尤為劇烈,重者影響睡眠。皮膚損害可以大致分為三種類型。

紅斑型:表現為十陰十囊兩側對稱分佈的片狀紅斑,大小不等,直徑至少在2~3cm以上,有的紅斑范圍上,在十陰十莖十根十部融合。單側紅斑者較少見。早期為鮮紅色,病程長者為暗十紅色。其上蓋以灰色或白色鱗屑,重者邊緣有棕色而粘連的厚痂,略高出皮面,故其與周圍皮膚之界限非常鮮明。一般無浸十潤及皮膚變厚或紋理加深的變化。同樣病變可見於包十皮末端,即在龜十頭處包十皮上有棕黑色而富粘著十性十厚痂圍繞之。全部病例十陰十囊中縫為正常皮色。

丘疹型:略高出十陰十囊皮膚的紅色扁平丘疹,米粒至黃豆大,不對稱地分佈於十陰十囊兩側,數目由數個至20個不等,其上覆蓋幹燥而粘連的厚痂或白色鱗屑。少數表現為苔癬樣皮損。

濕疹型:其癥狀與一般濕疹無法區別。在脫屑、結痂,並有浸十潤、變厚等變化。重的有滲液、糜爛、裂隙或化膿。以手摸之,其硬度以像皮,邊緣為彌漫十性十或局限十性十。損害范圍,有的僅占十陰十囊1/3,有的累及十陰十莖十或會十陰十。十陰十莖十被波及程度不一,輕的僅及十陰十莖十與十陰十囊接觸面,重的擴展至十陰十莖十整體或其底面的全部。

(2)口腔癥狀

口角有糜爛,裂隙和濕白斑,多為又側對稱。因有裂隙,張口則感疼痛,重者有出十血。結痂和小胞皰也常發生。

唇早期為紅腫,縱裂紋加深,後則幹燥、皺裂及色素沉著,主要見於下唇。有的唇內口腔粘十膜有潛在十性十潰瘍。

舌自覺疼痛,尤以進食酸、辣、熱的食物為甚。重的全舌呈紫十紅十色,或紅紫相間呈地圖樣改變。蕈狀十乳十頭充十血肥十大,先在舌十尖部,後波及其他部位。絲狀十乳十頭棄血者少見。重的伴有喉炎、咽炎及上顎炎。產生聲啞及咽下困難。

(3)脂溢十性十皮炎

多見於皮脂分十泌旺盛處,如鼻唇溝、下頜、兩眉間、眼外眥及耳後,可見到脂十性十堆積物,位於暗十紅色之基底上。

(4)眼睛癥狀

有球結膜充十血,角膜周圍血管形成並侵入角膜。角膜與結膜相連處,有時發生水泡。嚴重缺乏時,角膜下部有潰瘍,眼瞼邊緣糜爛以及角膜混濁等。自覺怕光、流淚、燒灼感。視覺模糊並容易疲勞。

以上為核黃素缺乏可能見到的癥狀,但必需指出,很多癥狀是非特異十性十的,而且同一病人身上並不發生全部癥狀。

對核黃素缺乏的病理變化瞭解的不多。從狗可以看到肝脂肪變十性十,骨髓萎十縮和脂肪沉積,肺有小結十性十出十血區,腦、脊柱和周圍神經細胞有中等度退行十性十變。大鼠皮膚可見到十毛十囊皮脂腺角化和萎十縮,十毛十發脫落,母鼠缺乏核黃素可流產或胎兒畸形。猴的甲狀腺和腎十上十腺失去分十泌能力,十性十腺功能受抑制,周圍神經有脫髓鞘現象。

很多核黃素缺乏的損害,可用十毛十細血管病變來解釋。由於細胞代謝紊亂,組織缺氧,十毛十細血管內皮層受累,產生十毛十細血管共濟失調,血管擴張和失去彈十性十,開始為功能十性十,長期下去則可發展為病理十性十改變。大鼠角膜混蟲,角膜緣血管叢增殖並伸十入角膜,開始為淺層,晚期擴展到深層。可能是由於核黃素缺乏引起的缺氧所致,有人認為光可破壞角膜核黃素,而血管形成是一種代償十性十改變。

人十體十陰十囊皮炎的病理改變,輕者或中等重者,十陰十囊上皮十角質層呈輕度或中度角化。真皮十乳十頭層有十毛十細血管擴張。重者則角質層有更明顯的角化改變,透明層消失,粒層有的地方消失,基層細胞內角素減少或完全消失,真皮的十乳十頭層內十毛十細血管擴張顯然可見。不論輕、重患者,皮脂腺減少或全消失。

《臨床營養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