肥胖的診斷分兩步,首先確定有無肥胖,再查明肥胖的原因。
一、確定有無肥胖
(一)診斷方法及標準
1、根據身高、年齡及十性十別查表或按下式推算標準體重。
標準體重(千克)=身高(厘米)-100本法適用於身高155厘米以下者;
標準體重(千克)=〔身高(厘米)-100〕×0.9本法適用於身高155厘米以上者。
超過標準體重20%為肥胖,超過10%為超重或過重。
2、體重質量指數〔體重/身高2(千克/米2)〕如超過24,不論其十性十別均屬肥胖。世界衛生組織及英、美國傢為男十性十>27,女十性十>25即診斷肥胖。
3、采用特制皮膚皺折卡鉗測量皮膚皺折厚度,肩胛下區皮膚皺折厚度男十性十為9.1~14.3毫米,平均13.1毫米;女十性十為9~12毫米,平均11.5毫米,如超過14毫米可診斷肥胖。三角肌區男十性十為7.9~17.8毫米,平均12.3毫米;女十性十為13~25毫米,平均為18.1毫米,如男十性十超過23毫米,女十性十超過30毫米為肥胖。
(二)在使用標準體重時應註意的問題
1、肥胖的診斷標準 一般認為超過標準體重10%為超重,超過標準體重20%為肥胖,但也有主張超過15%為肥胖者。
2、有關身高、體重標準數據表有相當的局限十性十,不一定人人適用。
(三)體重增加的原因 體重的增加是脂肪成分過多還是其他原因所致。肥胖的定義是機體脂肪成分過多,脂肪組織過多,故十精十確的診斷應以測量全身脂肪重量及所占比例為準,而不單純依據體重的增加。
1、脂肪測定方法 有以下幾種。
(1)應用脂溶氣體放射十性十核素85氪密閉吸十入稀釋法直接測得人十體脂肪量。
(2)應用人十體密度(Dm)或比重測驗計算,放射十性十核素40鉀或42鉀全身掃描以及重水(D2O)稀釋法等方法間接測得人十體脂肪量。
上述兩種方法復雜,需特殊設備,不便於臨十床十應用。
(3)皮下脂肪厚度測量前已述及,也可用X線軟組織照相法或超聲波反射照相法來估計肥胖的程度。此3種方法均較準確。
2、脂肪細胞大小及數目測定 方法為:前一日晚餐後禁食,次晨空腹用針十抽十吸三頭肌、腹部臍旁和十臀十部外上象限的脂肪,經處理,算出此三部位之脂肪細胞平均大小。在中年正常人每個脂肪細胞約含0.50~0.60微克脂肪。總體脂可用同位素方法測定,總體脂量除以脂肪細胞平均大小,即為脂肪細胞數。正常中年人,脂肪細胞數約為3.1×1010。極度肥胖者可達(10~12)×1010。
3、確定有否水、鈉瀦留 診斷肥胖時應除外體重增加是否因水鈉瀦留所致。體內水鈉瀦留,體重增加迅速,24小時內體重增加可達1千克以上。也可能脂肪增多同時有水鈉瀦留,即水鈉瀦留十性十肥胖。立臥位水試驗有助於診斷。立臥位水試驗方法:清晨空腹排尿後,於20分鐘內飲水1000毫升,然後每小時排尿1次,連續4次,測每小時尿量及4小時總尿量。第一天取臥位(不用枕頭),第二天在同樣時間取立位(活動或工作)重復試驗1次。結果判定:正常人臥位時,飲水量在3小時內排十出,4小時尿總量超過飲水量;立位時,4小時尿總量較臥位時稍少,平均為飲水量90%,一般在80%以上。水、鈉瀦留十性十肥胖病人,臥位時排十出情況和正常人相仿,立位時4小時排尿量平均約為飲水量的40%,同時有鈉瀦留,尿鈉排量明顯低於臥位時。
4、體重增加是否由於肌肉發達所致 運動員或從事重體力勞動者,肌肉發達,體重可能超過標準數值,不應該診斷為肥胖。測定人十體總脂肪量,可以鑒別。30歲時男十性十總脂肪量約為體重的15%,女十性十為22%。男十性十超過25%,女十性十超過35%即為肥胖。一般認為非從事劇烈體育鍛煉或重體力勞動者,肌肉發達已達平衡狀態,一旦體重增加,一般代表脂肪沉著。
5、其他 肥胖有時可誤診為妊十娠,或將妊十娠誤診為肥胖。
在腹部脂肪特別增多的肥胖婦女,如伴有閉十經,可誤診為早期妊十娠,婦科檢查可除外妊十娠,也有原為肥胖較著的婦女,平時月十經不調,又因妊十娠反應不著,近期體重迅速增加,以為肥胖發展迅速而要求減肥,經婦產科檢查下始確認為妊十娠。故對肥胖婦女短期內體重增加迅速者須除外妊十娠。
二、查明肥胖的原因
診斷肥胖與診斷其他病一樣,要詳細瞭解病史、進行系統的體格檢查及一些必要的實驗室檢查。根據資料全面分析,盡可能明確肥胖是原發的,抑或是繼發的。
(一)詢問病史 應探索引起肥胖的原因,如是否使用過能引起肥胖的藥物,有無頭部外傷、腦炎、腦膿腫、腦中風史,是否於急慢十性十疾病的恢復期、大手術或分娩後發生肥胖,生活方式、飲食十習十慣的變更,諸如終止體育鍛煉、職業變換、遷居、營養條件的改善等。還有在十精十神刺激或患狂躁憂鬱病後起病者。內分十泌肥胖多以原發病的主訴來診。糖尿病常有口渴、多尿及多飲;下丘腦十性十肥胖可有頭痛、尿崩、溢十乳十、貪食以及顱神經損害癥狀;遺傳十性十肥胖常有十性十器官發育不全、智力低下、畸形。主訴食欲減退而體重增加者應疑為甲狀腺減退癥。註意病史中體重增加的時期和快慢。自幼肥胖者常為單純十性十或遺傳十性十肥胖,成十人起病或病史較短者可能為繼發十性十肥胖。註意肥胖的伴隨癥狀,如高血壓、糖尿病、月十經失調等,既可為引起繼發十性十肥胖的基礎疾病的表現,也可為單純十性十肥胖的合並癥。
(二)體格檢查 註意身高、體重、肌肉發達情況、有無水腫及先天畸形。註意體型,凡女十性十呈男十性十化或男十性十呈女十性十化脂肪分佈者可能有十性十腺功能低下,註意第二十性十征發育情況。
向心十性十肥胖者有皮質醇增多癥的可能。下半身脂肪異常增加而上半身脂肪萎十縮可能是進行十性十脂肪萎十縮。註意有無中樞神經及十精十神障礙,下丘腦肥胖可有視野缺損及顱神經損害表現;
十精十神障礙伴低血糖表現可能為胰島素瘤。有智力低下表現的可見於LAurenCe-MOOn-BieDl綜合征、PrADer-Willi綜合征、先天十性十卵十巢發育不全癥、先天十性十睪十丸發育不全癥,並可伴有第二十性十征發育不十良,生十殖器官發育障礙。體檢時尚應註意血壓變化及糖尿病的表現。
(三)輔助檢查
1、X線檢查 頭顱平片及蝶鞍分層片,可發現較大垂體瘤、腦瘤及顱骨內板增生。懷疑腦瘤者作氣腦或腦血管造影。
懷疑腎十上十腺腫瘤者可行腹膜後充氣造影或血管造影檢查。胰腺、十卵十巢也可行X線檢查。
2、CT和磁共振檢查(MRI) 頭顱及全身CT或MRI檢查可發現垂體瘤、其他顱內腫瘤以及腎十上十腺、胰腺、十卵十巢等部位腫瘤,為目前常用的無創傷十性十檢查。
3、B超檢查 對腎十上十腺、胰腺、甲狀腺、十性十腺腫瘤或囊腫的診斷有幫助。
4、放射十性十核素檢查 主要用於內臟器官腫瘤十性十疾病的診斷,如腎十上十腺或甲狀腺腫瘤。
5、其他 染色體檢查,可檢出遺傳十性十疾病。視野檢查有助於發現下丘腦垂體病變。
(四)內分十泌功能檢查
1、下丘腦-垂體-甲狀腺軸檢查 有基礎代謝率(BMR)、甲狀腺吸131Ⅰ率,血清蛋白結合碘(PBI)、血清總T3、總T4、遊離T3(FT3)、遊離T4(FT4),瞭解甲狀腺功能狀態及檢出甲減。TSH、TSH興奮試驗、鑒別甲減,註射TSH後T3、T4升高為繼發於下丘腦或垂體的甲減,無反應者為原發十性十甲減。TRH、TRH興奮試驗,進一步鑒別甲減,若註TRH後TSH無反應為垂體十性十甲減,若TSH有反應為下丘腦十性十甲減。
2、下丘腦-垂體-腎十上十腺軸功能檢查 尿17-羥.17-酮及尿遊離皮質醇測定;血漿皮質醇測定,主要檢出皮質醇增多癥患者。血漿ACTH、ACTH興奮試驗,主要鑒別皮質醇增高是原發於腎十上十腺抑或是繼發於垂體及下丘腦。小劑量(2毫克/日)、大劑量(8毫克/日)地塞米松抑制試驗,前者用於鑒別單純十性十肥胖與皮質醇增多癥;後者用於鑒別皮質醇增多癥為原發於腎十上十腺腫瘤(柯興綜合征)或繼發於垂體及下丘腦病變(柯興病)。
3、下丘腦-垂體-十性十腺軸功能檢查 血清十睪十酮、雌二醇測定用於檢出十性十功能低下。LH、FSH測定及LHRH興奮試驗,若血LH、FSH升高,表明十性十功能低下原發於十性十腺病變;
若降低,表明十性十功能低下繼發於下丘腦或垂體。註射LHRH後,FSH、LH升高則病變在下丘腦,FSH、LH無反應則病變在垂體。
4、胰島功能檢查 懷疑糖尿病、胰島β細胞瘤時可測定空腹血糖、血清胰島素及C肽、糖基化血紅蛋白、血清果糖胺。也可選用葡萄糖耐量試驗、饑餓試驗、D860試驗等。糖尿病空腹血糖≥7.8毫摩爾/升(140毫克/分升)、或糖耐量試驗2小時血糖≥11毫摩爾/升(200毫克/分升)。胰島素瘤血糖低,血中胰島素高,饑餓試驗誘發低血糖時胰島素高,胰島素(微國際單位/毫升)與空腹血糖(毫克/分升)之比大於0.5。
(五)單純十性十肥胖與皮質醇增多癥鑒別 單純十性十肥胖少數也可有與皮質醇增多癥相似的表現。可合並高血壓,糖耐量降低,閉十經或月十經稀少,痤瘡及(或)多十毛十,非典型紫紋,條紋細且多為白色,少數為淡紅色。但一般單純十性十肥胖無向心十性十肥胖、皮膚菲薄、多血質、瘀斑及典型紫紋。X線檢查蝶鞍無擴大,尿17-羥較少明顯增高,血漿皮質醇無明顯增高,且保存正常晝夜分十泌節律。而皮質醇增多癥尿遊離皮質醇>552納摩爾/24小時(>200微克/24小時);尿17-羥>55.2微摩爾/24小時(>20毫克/24小時);血皮質醇:晨間基礎值高於正常、節律消失。即0點>138納摩爾/升(>5微克/分升);過夜地塞米松抑制試驗:次晨8時,血皮質醇>110納摩爾/升(>4微克/分升)或下降<50%;小劑量地塞米松抑制試驗:服藥第2日,尿遊離皮質醇>55.2納摩爾/24小時(>20微克/24小時),17-OHCS>11微摩爾/24小時(>4毫克/24小時)。
三、小兒肥胖的診斷和鑒別診斷
1、小兒以超過同年齡、同身長平均體重2個標準差以上為肥胖。
2、肥胖在正常嬰兒較普遍,部分小兒生理十性十肥胖(單純十性十肥胖)可持續進入成年。此類兒童食欲較大,身高也在高水平,生長曲線穩定。傢族中常有身材高大或肥胖者、詢問病史應著重於發生肥胖年齡、生長曲線變化、飲食史、傢族史及中樞神經疾病史。
3、糖耐量試驗是鑒別生理十性十與病理十性十肥胖較實用的方法。成年肥胖可有糖耐量降低,而小兒一般無此改變。若有糖耐量改變需考慮為病理十性十肥胖,作進一步檢查。
4、生理十性十肥胖的小兒一般身長偏高,體質結實,皮下脂肪分佈均勻。骨齡及十性十發育可能稍提早。有時血壓偏高。其他檢查均在正常范圍。
5、診斷小兒肥胖時註意點
(1)小兒肥胖易誤認為皮質醇增多癥。該病在小兒極少見。
(2)“十乳十房肥十大”:肥胖小兒,無論男十女,由於十乳十房有脂肪堆積,不可誤認為十乳十房發育。
(3)肥胖男孩的十陰十莖十埋入肥厚的十陰十阜內,外表上像十性十發育遲緩或誤認為兩十性十畸形。此外,還可因十睪十丸縮進腹股十溝而誤為隱十睪十。
(4)多十毛十:小兒輕度多十毛十不能認為是腎十上十腺雄激素過多。
(5)皮下脂肪分佈不均:小兒肥胖脂肪分佈一般都較均勻。不過嚴重肥胖者,皮下脂肪可有向心十性十積聚的傾向。鑒別診斷時應註意結合其他體征及實驗室檢查。
四、肥胖程度的劃分
1、輕度 體重超過標準體重20%~30%。
2、中度 體重超過標準體重31%~50%。
3、重度 體重超過標準體重>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