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四難

十四難曰:脈有損至,何謂也?然:一呼再至曰平,三至曰離經,四至曰奪十精十,五至曰死,六至曰命絕,此至之脈也。何謂損?然:一呼一至曰離經,二呼一至曰奪十精十,三呼一至曰死,四呼一至曰絕命,此損之脈也。至脈從下上,損脈從上下也。

至脈從下上,自下而升也。損脈從上下,自上而降也。

損脈之為病奈何?然:一損損於皮十毛十,皮聚而十毛十落,二損損於血脈,血脈虛少,不能榮於五臟六腑也,三損損於肌肉,肌肉消瘦,飲食不能為肌膚,四損損於筋,筋緩不能自收持,五損損於骨,骨痿不能起於十十床十十。反此者,至脈之病也。從上下者,骨痿不能起於十十床十十者死,從下上者,皮聚而十毛十落者死。

肺主皮十毛十,心主血脈,脾主肌肉,肝主筋,腎主骨,損脈從上下,骨痿不起者,自肺而之腎也,至脈從下上,皮聚十毛十落者,自腎而之肺也。

治損之法奈何?然:損其肺者,益其氣,損其心者,調其營衛,損其脾者,調其飲食,適其寒十十溫十十,損其肝者,緩其中,損其腎者,益其十精十,此治損之法也。

肝病者,木鬱土賊,腹滿裡急,故宜緩其中。

脈有一呼再至,一吸再至,有一呼三至,一吸三至,有一呼四至,一吸四至,有一呼五至,一吸五至,有一呼六至,一吸六至,有一呼一至,一吸一至,有再呼一至,再吸一至。脈來如此,何以別知其病也?

損至之脈有輕重,則病亦不同,應有分別之法。

然:脈來一呼再至,一吸再至,不大不小曰平。一呼三至,一吸三至,為適得病,前大後小,即頭痛目眩,前小後大,即胸滿短氣。一呼四至,一吸四至,病欲甚,脈洪大者苦煩滿,沉細者腹中痛,滑者傷熱,澀者,中霧露。一呼五至,一吸五至,其人當困,沉細夜加,浮大晝加,不大不小,雖困可治,其有大小者,為難治。一呼六至,一吸六至,為死脈也,沉細夜死,浮大晝死。

前謂寸,後謂尺,寸大尺小,濁氣上逆,故頭痛目眩,寸小尺大,清氣下陷,肝脾不升,則肺胃不降,故胸滿短氣。脈洪大者,苦煩滿,膽胃上逆而火升也。膽木化氣相火。沉細者,腹中痛,肝脾下陷而木賊也。滑者,傷熱,十十溫十十氣內鬱而肝病也。澀者,中霧露,寒氣外襲而肺病也。夜為十陰十,晝為十陽十,沉細十陰十盛故夜加,浮大十陽十盛故晝加,甚者則死也。

一呼一至,一吸一至,名曰損,人雖能行,猶當著十十床十十,所以然者,血氣皆不足故也。再呼一至,再吸一至,名曰無魂,無魂者,當死也,人雖能行,名曰行十十屍十十。

無魂,魂絕而神敗也。

上部有脈,下部無脈,其人當吐,不吐者死。上部無脈,下部有脈,雖困無能為害。所以然者,人之有尺,譬如樹之有根,枝葉雖枯槁,根本將自生,脈有根本,人有元氣,故知不死。

飲食不消,停蓄中脘,十陽十遏不降,故上部有脈,下部無脈,當吐之則愈。若非吐證,而見此脈者,是根本敗竭,法主死也。

《難經懸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