喘證總括
喘則呼吸氣急促,抬肩欠肚哮有聲,實熱氣粗胸滿□,寒虛痰飲馬脾風。
[註]
呼吸氣出急促者,謂之喘急,外候抬肩欠肚,若更喉中有聲響者,謂之哮吼,然致病之原不一,如氣粗胸滿痰稠,便□而喘者,此實熱也,氣乏息微,不能續息而喘者,此虛邪也,其中有風寒鬱閉而喘者,又有痰飲壅逆而喘者,更有馬脾風一證,最為急候,醫者須分別詳明,庶用十藥如響矣。
火熱喘急
火喘燥渴紅面唇,肺胃涼膈白虎清,瀉心宜用導赤散,十陰十虛如蘗地黃靈。
[註]
火邪刑金作喘者,多口幹舌燥作渴,面赤唇紅也,因於肺熱者,以涼膈散主之,胃熱者,涼膈白虎湯主之,心火刑金者,導赤散主之,腎虛火來爍金者,宜知蘗地黃湯主之,醫者果能審察十精十詳,按證調治,庶幾用十藥如響,而不致有虛實之誤矣。
(涼膈散)方見急驚風。
(涼膈白虎湯)大黃生樸硝甘草生連翹去心梔子黃芩生薄荷葉石膏生知母生引用粳米水煎,十溫十服。
(方歌)
涼膈白虎肺胃熱,梔子連翹薄荷葉,黃芩大黃樸硝草,知母石膏粳米列。
(導赤散)方見不小十便。
(知蘗地黃湯)幹生地黃山茱萸肉山藥炒知母炒黃蘗鹽炒牡丹皮澤瀉茯苓水煎服。
(方歌)
知蘗地黃十陰十虛熱,知母黃蘗牡丹皮,幹生地黃並澤瀉,茯苓山藥共茱萸。
肺虛作喘
虛喘氣乏聲短澀,潔古黃耆湯效捷,百合固金化虛痰,本事黃耆清虛熱。
[註]
虛喘之證,氣乏聲音短鴙,以潔古黃耆湯主之,若喘促夾痰者,以百合固金湯主之,夾熱者,以本事黃耆湯主之。
(潔古黃耆湯)人參黃耆炙甘草炙地骨皮桑白皮炒水煎十溫十服。
(方歌)
潔古黃耆湯,虛喘最為良,人參黃耆共,甘草地骨桑。
(百合固金湯)
百合天門冬麥門冬去心生地黃熟地黃當歸白芍藥炒甘草生貝母去心元參桔梗水煎服。
(方歌)
百合固金虛痰喘,百合二冬二地黃,當歸白芍生甘草,貝母元參桔梗良。
(本事黃耆湯)
五味子白芍藥天門冬麥門冬去心人參黃耆炙熟地黃甘草炙茯苓引用烏梅薑棗水煎服。
(方歌)
本事黃耆虛熱喘,五味芍藥二門冬,參耆熟地炙甘草,烏梅薑棗茯苓功。
風寒喘急
風寒傷肺氣喘急,表熱無汗華蓋方,肺虛被邪紫蘇飲,無邪氣逆降氣湯。
[註]
肺主皮十毛十,一受風寒,內閉肺氣,則氣逆不降,呼吸氣急,故作喘也,發十熱無汗,宜以華蓋散汗而散之,若肺氣本虛,外復被風寒所傷者,宜以紫蘇飲子補而散之,若肺虛外無風寒所傷,內無痰涎壅塞,惟氣逆喘急者,以加減蘇子降氣湯降則逆氣,其喘自愈,治者宜詳之。
(華蓋散)方見風寒咳嗽。
(紫蘇飲子)蘇葉杏仁炒去皮尖桑皮炒陳皮青皮醋炒半夏醋制人參五味子甘草生麻黃引用生薑水煎服。
(方歌)
氣虛又被風寒傷,紫蘇飲子最相當,蘇葉杏桑陳青半,人參五味草麻黃。
(蘇子降氣湯)
蘇子炒當歸陳皮半夏薑制甘草生前十胡十厚樸薑制桂心沈香引用薑棗水煎服。
(方歌)
氣逆喘用降氣湯,肺虛無邪服最良,蘇子當歸陳半草,前十胡十厚樸桂沈香。
痰飲喘急
痰飲壅逆因作喘,痰飲蘇草滾痰從,停飲喘急不得臥,瀉飲降逆蘇葶功。
[註]
小兒痰飲作喘者,因痰壅氣逆也,其音如潮響,聲如拽鋸者,須急攻痰壅,蘇葶滾痰丸主之,若停飲喘急不得臥者,又當瀉飲降逆蘇葶丸主之,醫者須分別施治,庶幾曲中病情矣。
(蘇葶滾痰丸)方見食積咳嗽。
(蘇葶丸)南蘇子炒苦葶藶子各等分微炒以上為細末,蒸棗肉為丸,如麻子大,每服五丸,至七丸,淡薑湯下。
馬脾風
暴喘傳名馬脾風,胸高十脹滿脅作坑,鼻竅扇動神悶亂,五虎一捻方最靈。
[註]
馬脾風俗得之名,即暴喘是也,因寒邪容於肺俞,寒化為熱,閉於肺經,故胸高氣促,肺張喘滿,兩□掮動,陷下作坑,鼻竅握張,神氣悶亂,初遇之急服五虎湯,繼用一捻金下之,倘得氣開,其喘自止,如兒生百日內見此者病多不救。
(五虎湯)麻黃蜜炒杏仁炒去皮尖甘草生白石膏研為末細茶引用生薑水煎,臨時用十藥沖石膏服。
(方歌)
五虎湯治馬脾風,麻黃蜜炒杏仁從,甘草石膏細茶葉,煎服之後喘自松。
(一捻金)方見不大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