積聚根原
【原文】
積聚者,氣血之凝瘀也。血積為癥,氣積為瘕。《金匱》:婦人宿有癥病,經斷未及三月,而得漏下不止,胎動在臍上者,此為癥痼害,所以血不止者,其癥不去故也。緣瘀血癥聚,不在子十宮,三月胎長,與癥痼相礙,故血阻而下,是癥病之為血也。《傷寒》:十陽十明病,若中寒,不能食,小十便不利,手足濈然汗出,此欲作痼瘕,必大便初硬後溏,所以然者,以胃中冷,水谷不別故也。緣寒氣凝結,水谷不消,則大便泄利,《難經》謂之大瘕泄,是瘕病之為氣也。癥瘕之病,多見寒熱,以氣血積聚,十陽十不外達,故內鬱而發十熱,十陰十不內斂,故外束而惡寒。氣統於肺,血藏於肝,氣聚者,多下寒,血積者,多上熱。蓋離十陰十右降,而化金水,及其成水,而又抱十陽十氣,故下焦不寒,氣聚則金水失其收藏,十陽十不下蟄,是以寒生;坎十陽十左升,而化木火,及其成火,而又含十陰十精十,故上焦不熱,血積則木火失其生長,十陰十不上根,是以熱作。血十性十十溫十暖而左升,至右降於金水,則化而為清涼,血之左積者,木之不十溫十也,血之右積者,金之不涼也。氣十性十清涼而右降,至左升於木火,則化而為十溫十暖,氣之右聚者,金之不清也,氣之左聚者,木之不暖也。而溯其原本,總原於土,己土不升,則木陷而血積,戊土不降,則金逆而氣聚,中氣健運而金木旋轉,積聚不生,癥瘕弗病也。
【翻譯】積聚(腹內結塊,或痛或脹為主要表現的疾病),氣血的凝瘀。血積為癥,氣積為瘕(婦女肚子裡結塊的病)。《金匱》說:婦人原來有的癥病,月十經斷瞭不到三個月,而得漏下不止,胎動在肚十臍以上的,這是癥痼害,之所以血不止,其癥不去的原因。緣於瘀血癥聚,不在子十宮,三月胎長,與癥痼相礙,所以血阻而下,癥病是血引發的病。《傷寒》說:十陽十明經的病,若是中寒,不能食,小十便不利,手足汗出連綿不斷,就要發作痼瘕之證,必然大便初硬後稀,之所以這樣,因為胃中冷,水谷不分別的原因。緣於寒氣凝結,水谷不消化,則是大便泄痢,《難經》叫大瘕泄,這個瘕病為氣病。癥瘕的病,多見寒熱,因為氣血積聚,十陽十不外達,所以內鬱而發十熱,十陰十不內斂,所以外束而怕冷。氣統於肺,血藏於肝,氣聚的,多下寒,血積的,多上熱。因為心火十陰十氣右降,而化金水,等到形成水,而又包含十陽十氣,所以下焦不寒,氣聚則金水失去收藏,十陽十不下蟄,所以生寒;腎水十陽十氣左升,而化木火,等到形成火,而又包含十陰十精十,所以上焦不熱,血積則木火失去生長,十陰十不上根,所以熱發作。血十性十十溫十暖而左升,到右邊降於金水,則化而為清涼,血左積的,木不十溫十暖,血右積的,金不清涼。氣十性十清涼而右降,至左升於木火,則化為十溫十暖,氣右聚的,金不清涼,氣左聚的,木不十溫十暖。追溯其本原,總是本原於土,己土不升,則木陷而血積,戊土不降,則金逆而氣聚,中氣健運而金木旋轉,積聚不生,癥瘕病不發作。
{解讀}水谷不別:人飲食入胃,通過小腸吸收後,固體廢物(即谷)入大腸以大便排十出體外,液體廢物(即水)入膀十胱以小十便排十出體外,這是正常現象,即水谷有別;如果人生病瞭,有時液體廢物不入膀十胱反入大腸,致使大便溏、瀉,這種現象叫水谷不別。
【原文】
化堅丸
甘草二兩 丹皮三兩 橘皮三兩 桃仁三兩 杏仁二兩 桂枝三兩
煉蜜,陳醋丸酸棗大,米飲下三五丸,日二次。若癥瘕結硬難消,須用破堅化癖之品。內寒加巴豆川椒,內熱加芒硝大黃。
【翻譯】化堅丸
甘草74克 丹皮111克 橘皮111克 桃仁111克 杏仁74克 桂枝111克
煉蜜,加陳醋制成酸棗大的丸,用米湯喝下三五丸,每日二次。如果癥瘕結硬難消,須用破堅化癖的藥品。內寒加巴豆、川椒,內熱加芒硝、大黃。
【原文】
積聚之病,不過氣血,左積者,血多而氣少,加鱉甲牡蠣,右聚者,氣多而血少,加枳實厚樸。總之,氣不得血則不行,血不得氣則不運,氣聚者,血無有不積,血積者,氣無有不聚,但有微甚之分耳。其內在藏腑者,可以丸愈,外在經絡者,以膏藥消之。
【翻譯】積聚的病,發病原因不過是氣血,左積的,血多而氣少,加鱉甲、牡蠣;右聚的,氣多而血少,加枳實、厚樸。總之,氣得不到血則不運行,血得不到氣則不循環,氣聚的,血沒有不積的,血積的,氣沒有不聚的,隻是有大小的分別罷瞭。病在內在藏腑的,可以用丸藥治愈,在外在經絡的,以膏藥治療。
【原文】
化堅膏
歸尾四錢 鱉甲八錢 巴豆(研)四錢 黃連四錢 三棱四錢 莪術四錢 山甲一兩二錢 筋餘一錢
以上八味,用芝麻油一斤,凈丹八兩,熬膏。
硼砂四兩 磠砂四錢 阿魏(炒,研)六錢 麝香二錢 人參四錢 三七四錢 山羊血四錢 肉桂四錢
以上八味,研細,入膏。火化,攪勻,稍冷,傾入水盆,浸二三日,罐收,狗皮攤。皮硝水熱洗皮膚,令透,拭幹,生薑(切)擦數十次,貼膏。一切癖塊積聚,輕者一貼,重者兩貼,全消。漸貼漸小,膏漸離皮,未消之處,則膏黏不脫。
忌一切發病諸物,惟豬、犬、鴨、鳧、有鱗河魚、菘、韭、米、面不忌。其餘海味、雞、羊、黃瓜,凡有宿根之物,皆忌。若無鱗魚、天鵝肉、母豬、蕎麥、馬齒莧,則忌之終身。犯之,病根立發。若癖塊重發,則不可救矣。
【翻譯】化堅膏
歸尾15克 鱉甲30克 巴豆(研)15克 黃連15克 三棱15克 莪術15克 山甲44克 筋餘4克
以上八味,用芝麻油一斤,凈丹295克,熬膏。
硼砂150克 磠砂15克 阿魏(炒,研)22克 麝香7克 人參15克 三七15克 山羊血15克 肉桂15克
以上八味,研細,入膏。用火化開,攪勻,稍冷,倒入水盆,浸二三天,裝在罐子裡,用狗皮攤。皮硝水熱洗皮膚,令透,拭幹,生薑(切)擦數十次,貼膏。一切癖塊積聚,輕者一貼,重者兩貼,全消。漸貼漸小,膏漸離皮,未消之處,則膏黏不脫落。
忌一切發病的物品,隻有豬、犬、鴨、鳧、有鱗河魚、菘、韭、米、面不忌。其餘海味、雞、羊、黃瓜,凡有二年生或多年生草本植物的根的物品,都忌。象無鱗魚、天鵝肉、母豬、蕎麥、馬齒莧,則終身都忌諱。犯瞭忌諱,病根立即發作。如果癖塊二次發作,則不可救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