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麥米粥
主要原料:大麥米50克,紅糖或蜜適量。
制作方法:先將大麥米碾碎,以水煮粥如常法,熟後放入紅糖。
效用說明:寬中下氣,利小十便。適宜於因中焦氣阻、失其運化而引起的腹脹、小十便不利等癥。
青小豆粥
主要原料:青小豆(未成熟的黃豆)50克,小麥50克,通草5克。
制作方法:先以水椎通草取汁,用汁煮豆、麥做粥,亦可加入白糖少許。
效用說明:通淋利尿。凡屬十溫十十熱下註、膀十胱氣化不利而引起的小十便澀少、尿時淋十漓而作痛者、可輔食此粥。
豌豆粥
主要原料:豌豆100克,紅糖適量。
制作方法:將豌豆用十溫十水浸泡數日,用微人椎熟做粥如泥狀,加入紅糖。
效用說明:理脾益氣,法濕利水,消腫通十乳十。適宜於因胃腸失和,脾失健運而引起的院腹脹滿,四肢輕度浮腫、對吐嘔逆、大便溏泄、小十便不利等癥。亦可用於婦女產後十乳十汁不下。
赤豆粳米粥
主要原料:赤小豆約50克,粳米100克,白糖適量。
制作方法:先用砂鍋把赤小豆煮爛,然後加入粳米煮粥,粥成後加入白糖,稍煮即成。
效用說明:利小十便,通十乳十汁。適宜於水腫病,包括急、慢十性十腎炎、肝硬化腹水、腳氣浮腫、小十便不利,以及產婦十乳十汁不通等癥。
赤小豆內金粥
主要原料:赤小豆50克,雞內金15克。
制作方法:先煮赤小豆做粥如常法,將熟時放燒雞內金未調勻。
效用說明:清熱利濕,消積化瘀。適宜於因濕十熱下註以致膀十胱氣化不利而引起的尿頻急、尿道疼痛、尿液混濁,小腹作脹等癥。
玉米須飲
主要原料:玉米須100克。
制作方法:玉米須洗凈,加水500克,小火煮30分鐘,靜置片刻,汁液濾過,加白糖適量。
效用說明:利尿消腫,退黃、降壓。可作為水腫、高血壓、慢十性十腎炎患者的食療飲料。
荷葉米粉肉
主要原料:五花豬肉500克,炒米粉125克,鮮荷葉3張,醬油50克,料酒50克,味十精十0.25克,花椒15粒。
制作方法:將五花肉切成長10厘米、寬6厘米的長條,加入料酒、醬油、花椒(研未)、味十精十、白糖拌勻後醃30分鐘,再加入炒米粉拌勻待用。再將每張荷葉切成4個12厘米左右的小方塊共12張,每張荷葉上放一塊肉和少許米粉,將其包好,放在盤中上展蒸爛即成。
效用說明:為具有特殊風味的一般營養品。適宜於體虛脾弱、易為暑濕所傷,而致食欲不振甚或泄瀉等癥。
砂仁肘子
主要原料:豬肘子1000克,砂仁10克,蔥段25克,薑塊10克,大鹽10克,硝3克,花椒、料酒、香油適量。
制作方法:砂仁搗成細面,硝研細粉。將豬時子在開水中燙一下,刮洗幹凈,控去水分,在時子皮面用竹扦紮些眼(便於進味)。鍋內放入花椒炒熱,再加喪大鹽和硝炒至滾十燙時,取出晾十溫十(不燙手為宜)。把十溫十鹽撤在時子上,用手十搓十勻,放入瓷盆中,醃24小時。把腕好的時子刮洗幹凈,控幹水分;撒上砂仁面,用佈裹成筒形,再用線繩紮緊,放入盆內,加入蔥段、薑塊(拍松)、料酒,勺展用大汽蒸1.5小時,取下晾涼,解十開線繩佈,抹上香油,食用時把時子破開,橫刀切成薄片裝盤即成。
效用說明:適宜於脾虛濕滯或脾胃虛弱患者。
葵菜羹
主要原料:羊肉500克,草果5個,良薑6克,羊肚1個,羊肺1個,蘑菇250克,十胡十椒15克,白面500克,葵菜500克,蔥、鹽、醋適量。
制作方法:先將羊肉、草果、良薑熬成湯,再將另燉熟之羊肚、羊肺、蘑菇切細放入湯中,再加十胡十椒粉及葵菜、蔥、鹽、醋成羹,另用白面做成面條煮熟,蘸此羹食用。
效用說明:順氣利尿。適宜於因水濕阻遇、三焦氣化失調而引起的小腹脹滿、小十便不利等癥。
瓠子湯
主要原料:羊肉500克,草果5個,瓠子6個,白面100克,生薑、蔥、鹽、醋適量。
制作方法:先煮羊肉、草果成湯去渣,另將瓤子去瓤皮,切片與熟羊肉片合拌,再將面做成面條,用肉湯煮熟後,放入薑、蔥、鹽、醋與瓤子、熟肉合調食用。
效用說明:消渴利尿。凡屬因水飲停蓄、津十液不能勺運而引起的口渴、小十便下利癥、而中氣又偏虛者,可輔食此湯。
水煮青鴨
主要原料:青頭鴨1隻,蘋果5個,赤小豆50克。
制作方法:先將鴨去十毛十,退凈內臟,將小豆、蘋果放人鴨腹內縫合煮熟,加五味佐料調勻。
效用說明:利水消腫。適宜於因水濕內蓄,久而蘊熱而引起的水腫、小十便不利等癥。
鯽魚粥
主要原料:鯽魚1條,高粱米(或粳米)50克,橘皮未、十胡十椒未、醬、蔥適量。
制作方法:鯽魚洗凈去骨取肉與米、橘皮未同椎成粥,臨熟入十胡十椒未、醬、蔥調勻。
效用說明:和腸胃,消水腫。凡因腸胃失和,食水不調而引起的脘腹脅痛、不欲飲食、大便粘滯、形瘦而手足浮腫、日久正氣漸衰者,可輔食此粥。
赤小豆魚粥
主要原料:鯉魚(或鯽魚)1條,赤小豆50克。
制作方法:先煮魚取汁,另水煮赤小豆做粥,臨熟入魚汁調勻(不加調料)。
效用說明:消腫利水。凡患水腫或濕邪下註之腳氣病患者,可輔食此粥。
竹蓀湯
主要原料:竹蓀1克,銀耳10克,雞蛋、鹽、味十精十適量。
制作方法:將竹蓀放入洗潔十精十中浸泡,再用清水沖洗至無洗潔十精十沫。銀耳浸泡、洗凈去蒂,雞蛋打碎攪勻。鍋中加清水,煮沸後倒雞蛋糊,加入竹蓀、銀耳,以文火燒10分鐘,加細鹽、味十精十調好口味起鍋即成。
效用說明:消除腹壁脂肪,減肥、美容。
清蒸鯉魚
主要原料:鯉魚1條(約600克),玉蘭片50克,香菇50克,西紅柿50克,菜心50克,雞油50克,蔥、薑、蒜各10克,植物油500克(耗油50克),十精十鹽、味十精十、料酒、大料適量。
制作方法:將鯉魚去鱗及內臟,洗凈,劃斜刀。蔥切斜塊,薑、蒜去皮切片,玉蘭片切片,香菇開水泡發洗凈去蒂,西紅柿用開水燙過,去皮切斜塊
去籽,菜心也燙一下,把炒勺放在旺人上,倒入植物油,燒至六成熱時,將魚下勺,急速撈出,放入魚盤內。加入料酒、鹽、味十精十、雞怕、玉蘭片、香菇片、蔥塊、薑片、蒜片、大料,放少許水,上展蒸20分鐘(用旺火)。取出揀去調料,放在另一個魚盤內,將原湯倒入湯勺內上火,加菜心、西紅柿,最後放點雞油,煮沸後澆在魚上即成。
效用說明:利水消腫,下氣通十乳十。對水濕內盛。癥見水腫脹滿、泄瀉、小十便不利以及黃瘦、妊十娠水腫者,是很好的輔助食療品。同時能下氣通十乳十,對痰濕阻滯、氣逆咳喘及胎動不安、產後十乳十汁不下者,也是理想的保健滋補佳品。
鯉魚湯
主要原料:大新鮮鯉魚1條,小椒末1.5克,香菜末1.5克,蔥、料酒、薑、鹽、蓽撥,醋適量。
制作方法:先將鯉魚去鱗和內臟,洗凈切塊,再與小椒末、香菜末、蔥、酒、鹽醃拌,再下入清湯內煮,魚熟放入醋、蓽撥、生薑調和即成。
效用說明:利疽、止渴、安胎。適宜於小十便不利或妊十娠胎水脹滿等癥。
黑豆鯉魚湯
主要原料:鯉魚1條,黑豆30—50克。
制作方法:先將鯉魚去鱗及內臟,將黑豆放入魚肚中縫合,用水煮熬至魚爛豆熟成濃汁。
效用說明:利水消腫。適宜於肺、脾、腎三焦氣化失常,致十陽十氣不充、水液瀦留而引起頭面四肢及院腹腫脹、小十便不利、畏寒喜暖等癥。
赤豆鯉魚羹
主要原料:鯉魚1條(重約1000克),赤小豆100克,陳皮7.5克,草果7.5克,十精十鹽5克,蔥、薑各10克,雞湯500克,味十精十、十胡十椒粉適量。
制作方法:草果去皮,陳皮切絲,赤小豆洗凈。鯉魚刮去鱗,除去內臟,洗凈,將草果、陳皮、赤小豆塞十入魚腹,再將魚放入大海碗內,加調料及雞湯,上屜蒸1—1.5小時。熟後揀出蔥、薑、草果、陳皮、赤小豆,即可食用。
效用說明:健脾化濕,利水消腫。適宜於營養不十良十性十水腫、腳氣、浮腫、小十便不利以及脾虛食少、消化不十良等癥。
香菇蒸鯉魚
主要原料:鯉魚1條(750克),水發香菇50克,鮮薑100克,冬筍100克,冬瓜皮50克,火腿50克,料酒、鹽、味十精十少許。
制作方法:將魚除去鱗、內臟,洗凈,冬筍、火腿切薄片,香菇切丁。薑、冬瓜皮切細絲,與冬筍、火腿、香菇一起放入魚腹中,並加入適當調料。魚放盤中,將餘下火腿、冬筍、香菇圍在魚的四周,加調料,上屜蒸熟食用。
效用說明:消腫利水。婦女妊十娠期水腫者食後可消腫。
油爆鱔片
主要原料:中黃鱔100克,油菜葉100克,白嫖25克,水發香菇25克,蒜5克,料酒20克,醬油5克,水淀粉30克,植物油1000克(耗油50克),味十精十、十胡十椒粉、香油適量。
制作方法:將黃鱔宰殺,剁去頭,拆凈骨頭,洗凈。肉用刀剝薄斜紋,切成長4厘米的段,放入碗內,用料酒、十精十鹽、水淀粉和勻。油菜葉切絲,白鰾、香菇、蒜切未待用。用另一隻小碗,加入味十精十、十精十鹽、白糖、十胡十椒粉、醬油、水淀粉和清湯少許,拌勻調成黃湯待用。鍋內加油,待油燒至七成熱時。將油菜絲下鍋炸成油菜松取出,放在盤邊,再將鍋內油燒滾,把鱔片倒入爆一爆(快速),連同油一起倒出,瀝去油。趁熱鍋放入香油,將白鰾、香菇、大蒜末投入略偏片刻,倒入鱔片,烹入料酒,倒入碗內的調料,顛翻
幾下,淋入香油,起鍋裝盤即成。
效用說明:補虛損,除風濕,強筋骨。適宜於體虛乏力、風寒濕痹、產後淋瀝、下痢膿血、痔瘡、臁瘡等癥。
燉田螺
主要原料:大田螺20個,黃酒40克。
制作方法:將大田螺養於清水中漂去泥,取出螺肉,加入黃酒拌和,放入清水中燉熟。
效用說明:清利濕十熱,適宜於因濕十熱內蘊而引起的黃疽、小十便不利或濕十熱蘊結而導致的療瘡、腳氣等癥。
葵菜粥
主要原料:葵菜500克,蔥白3寸段,粳米50克。
制作方法:先煎葵菜取汁,用汁煮米做粥,放入蔥白,臨熟點入醬汁少許。
效用說明:通淋、止痛、利小十便。適宜於因濕十熱下註膀十胱而引起的小十便澀少、尿道疼痛等癥。
冬瓜粥
主要原料:新鮮連皮冬瓜180克(或冬瓜子幹的15克),粳米適量。
制作方法:先將冬瓜洗凈,切成小塊,同粳米一並煮粥,隨意服食,或用冬瓜子煎水,去渣,同米煮粥。
效用說明:利小十便,消水腫,清熱毒、止煩渴。適宜於水腫脹滿,小十便不利,包括急、慢十性十腎炎、水腫、肝硬化腹水、腳氣浮腫、肥胖癥、暑熱煩悶、口幹作渴、肺熱咳嗽、痰喘等癥。
白果冬瓜子飲
主要原料:白果10個,冬瓜子30克,蓮子肉15克,十胡十椒1.5克,白糖適量。
制作方法:將白果等四物用水煮熬後去渣,加入白糖調勻,一日可飲二三次,每次一小杯。
效用說明:通淋利濁。適宜於因氣化不利、十溫十蘊化熱而引起的尿帶白十濁、尿頻急數、餘瀝不凈等癥。
苦瓜泥
主要原料:生苦瓜1條,白糖60克。
制作方法:先將苦瓜洗凈搗爛如泥,加入白糖後拌勻,兩小時後將水汁濾出,一次十性十涼飲。
效用說明:清熱、利濕、通竅。適宜於因濕十熱上擾而引起的耳聾或聹耳出濃,及伴有頭疼牙痛、耳部脹痛而鳴,舌紅苔黃、小十便黃赤等癥。
商陸粥
主要原料:商陸約10克,粳米約100克。
制作方法:先將商陸用水煎汁、去渣,然後加入粳米煮粥。
效用說明:通利大小十便,利水消腫。適宜於水腫脹滿、膨十脹病,包括慢十性十腎炎水腫、肝硬化腹水等癥。
滑石粥
主要原料:滑石30克,瞿麥10克,粳米約100克。
制作方法:先把滑石用佈包紮,然後與瞿麥同入砂鍋煎汁去渣,入粳米煮為稀薄粥。
效用說明:清熱消炎,通利小十便,適宜於急、慢十性十膀眈炎引起的小十便不暢、尿頻尿急、淋瀝熱痛等癥。
苡米粥
主要原料:苡米50克,白糖適量。
制作方法:苡米洗凈,煮至爛熟成粥,加入白糖拌勻。
效用說明:清利濕十熱,健脾補肺,適宜於脾虛濕困、食少泄瀉、水腫腹脹,腳氣浮腫、小十便不利,風濕痹痛等癥。
苡米蓮子粥
主要原料:苡米30克,蓮子肉(去皮心)30克,冰糖適量,桂花少許。
制作方法:先煮苡米,繼入蓮子肉,粥成後加入冰糖及桂花。
效用說明:健脾祛濕,清熱益氣,凡因濕邪久蘊化熱,傷及脾胃而引起飲食不佳、大便溏泄、婦女帶下過多,甚或濕十熱上蒸而致心悸、失眠者、皆可食用。
苡米杏仁粥
主要原料:苡米約50克,杏仁(去皮心)10克,白糖適量。
制作方法:先煮苡米至半熟,放入杏仁,粥成加糖。
效用說明:健脾祛濕,除痰通痹。凡因脾不健運,濕邪阻遏,以致生痰阻痹而引起的咳嗽痰多、肢十體沉重疼痛者,可輔食此粥。
苡米桂花粥
主要原料:苡米30克,淀粉少許,砂糖、桂花適量。
制作方法:先煮苡米做粥,米爛熟後放入淀粉糊少許,再加砂糖、桂花。
效用說明:清利濕十熱,健脾除痹,凡因濕十熱留滯而引起的水腫、小十便短少,或筋脈痹阻疼痛,或患肺癰、腸癰等皆可食用。
冰糖苡米
主要原料:苡米100克,山植糕50克,冰糖200克,桂花少許,細鹽適量。
制作方法:先將苡米用十溫十水洗一下,放入碗中,加清水淹沒,上展蒸熟,取出潷去湯汁。山楂糕切成小丁備用。
在鍋中加清水約500克,上火後加入冰糖、桂花、細鹽,糖化汁濃時,將苡米、山植糕丁一起倒入,待漂在湯面上即成。
效用說明:清利濕十熱,健脾除痹。適宜於因濕十熱留滯而引起的水腫、小十便短少,或筋脈痹阻疼痛,或白帶、消渴、肺癰、腸癰、脾虛酸薄等癥。唯因十陽十氣虛弱而致水濕停蓄者,不宜多食。
桂心粥
主要原料:桂心2克,茯苓2克,桑白皮3克,粳米50克。
制作方法:先用水煎煮桂心、茯苓,桑白皮,取汁去渣,用汁煮米做粥。
效用說明:十溫十化水飲。適宜於因水飲停蓄胃脘,上逆犯肺而引起的胸滿、咳逆、痰白稀、欲嘔、飲食不下等癥。
車前葉粥
主要原料:新鮮車前葉約60克,蔥白1根,粳米約100克。
制作方法:將車前葉洗凈、切碎,同蔥白煮汁後去渣,放粳米煮粥。
效用說明:利尿、清熱、明目、祛痰。適宜於小十便不通、淋瀝澀痛、尿血、水腫、腸炎瀉痢、黃疽病、目赤腫痛、咳嗽痰多等癥。
蒼耳子粥
主要原料:蒼耳子10克,粳米50克。
制作方法:先煮蒼耳子取汁去渣,再入米煮粥。
效用說明:散風除濕。適宜於因風濕上擾引起的頭痛、鼻淵,或因濕十熱下註引起的老年痔瘡,以及風濕阻痹之肢十體作痛或皮膚搔十癢等癥。
茯苓粉粥
主要原料:茯苓粉30克,白米30克,紅棗(去核)7個。
制作方法:先煮米幾沸後放入紅棗,將成粥時放入茯苓粉攪勻,亦可加糖少許。
效用說明:健脾滲濕,調中止泄。適宜於因脾氣不充,運化失調而引起的大便溏軟、面色黃白、口中幹而不欲、乏力倦怠、飲食無味等癥。
蘆根代茶飲
主要原料:鮮蘆根2支,竹茹4.5克,焦山楂9克,炒谷芽9克,橘紅2.4克,霜桑葉6克。
制作方法:蘆根切碎,與其它藥物一起加水500克,煎煮30分鐘,靜置片刻過濾取汁。
效用說明:清利頭目,調和脾胃。適宜於頭昏目澀、消化功能失調、食少乏力等癥。
靈芝飲
主要原料:靈芝3克,五味子5克,遠志5克,何首烏2克,枸杞子5克,覆盆子5克,紫蘇1克,當歸5克,川芎5克,甘草4克,桂皮2克,八角1克,陳皮1克,肉十豆蔻1克,白糖適量。
制作方法:將各種原料洗凈、粉碎,加水煎2次,每次約2小時。把2次煎液合並,放置約8小時,用數層紗佈過濾。根據口感加入適量白糖,溶解後再加水1000克,如有沉淀可再過濾。然後裝瓶封口,每瓶100克,滅菌30分鐘即成。
效用說明:健胃、消炎,利尿、降壓、強心。適宜於老年慢十性十支氣管炎、支氣管哮喘、高膽固醇血癥、神經衰弱、慢十性十肝炎等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