鼻炎的自我調養方法

鼻炎,臨床較多見,一般分為急性、慢性、萎縮性、過敏性鼻炎。急性鼻炎通常是指傷風或普通感冒,主要癥狀為怕冷、發熱、鼻幹熱發癢、易打噴嚏等。繼而有鼻塞和大量水樣鼻涕,3~4天後逐漸變為黃膿鼻涕,並漸漸減少,病情開始好轉。急性鼻炎反復發作可導致慢性鼻炎,表現為鼻塞,遇冷空氣刺激時加重,說話帶鼻音,嗅覺減退,鼻涕增多。

萎縮性鼻炎是鼻腔粘膜甚至鼻甲骨質萎縮的疾病,表現為鼻腔粘膜幹燥,嗅覺明顯減退,伴頭痛、鼻塞、鼻出血,並散發出臭氣,又稱臭鼻癥。

過敏性鼻炎是對花粉、塵埃等某些過敏源敏感性增高,在鼻部出現的異常反應。發作快,鼻內發癢難忍,噴嚏不止,有大量清水樣鼻涕以及鼻塞、流淚、頭痛等癥狀。具有陣發性和易發性特點。

(一)起居調養法

鼻粘膜血管豐富,對寒冷特別敏感,當人體抵抗力減弱、感受風寒或勞累過度時,易發病。因此,應加強體育鍛煉,增強機體防禦能力。患病期間要註意休息,適當多飲水,吃易消化的食物。平時還應註意環境衛生,以防塵埃、蟎蟲等引起的過敏反應。

(二)藥物調養法

鼻炎患者除一般對癥治療外,可根據發病性質,選用下列方劑進行調養。

(1)黃芪30克,白術12克,防風10克,黨參15克,茯苓15克,杭菊12克,甘草8克,蒼耳子12克,辛荑花12克,白芷12克,木通12克。水煎服,每日1劑,分2次服。

(2)蒼耳子15克,薄荷6克,路路通15克。水煎服,每日1劑,分2次服(適合過敏性鼻炎)。

(3)蒼耳子9克,辛荑花9克,石菖蒲9克。水煎服,每日1劑,分2次服(適合萎縮性鼻炎)。

(4)蒼耳子30克,紅糖30克。將蒼耳子用鐵鍋炒黃研碎,加糖,水煎2次,每日1劑,分2次服(適合慢性鼻炎)。

(三)針灸調理法

1.針刺法

取印堂、合谷、迎香、鼻穿、四白穴,每日或隔日1次。合谷穴應強刺激。

2.穴位註射法

用復合維生素乙註入印堂、迎香、合谷,每次選用1穴(兩側),每穴註0.2~0.5毫升。

3.耳針法

在耳部的“內鼻”、“腎上腺”、“內分泌”等區找敏感點,尋到有效刺激點後,可埋針1周。

(四)刮痧調理法

有效經穴:上星、迎香、印堂、曲池、手三裡、合谷、風池、風門。局部塗少許活血潤滑膏,用刮痧板在以上部位,除印堂、迎香穴外,適度用力,出痧為好。印堂、迎香二穴以適度點壓按摩為好。刮痧後飲一大杯溫開水。1日2~3次,每次3~5分鐘。

(五)物理調養法

臨床常用熱敷、電透熱、紅外線照射等促進局部血液循環,白細胞增加,對治療鼻炎有一定療效。另外,采用冷凍療法對過敏性鼻炎療效較滿意。

(六)局部藥物調養法

(1)白芷10克,冰片1克。共研細末,每取少許吸入鼻孔,每日3~4次(宜於急性鼻炎)。

(2)鮮鵝不食草30克,洗凈,搗爛,取汁滴鼻,每日1~2次(宜於慢性鼻炎)。

(3)牡丹皮150克。將藥用清水浸泡1天,蒸溜成200毫升,成全乳白色液。取藥液滴鼻,每日3次(宜於過敏性鼻炎)。

(4)香油10克,冰片少許(研細未)。二藥和勻滴鼻,每日2~3次(宜於萎縮性鼻炎)。

(5)如鼻堵嚴重,影響呼吸時,可在鼻腔抹少許風油精,以減輕

(七)飲食調養法

鼻炎患者除在飲食上要註意少食辛辣、煙酒,還可適當選用食療方進行調理。

(1)辛荑花15克,雞蛋4個。用辛荑花熬水煮雞蛋,吃蛋喝湯,每日1劑,分2次食用。

(2)側柏葉30克,雞蛋4個。加水用文火同煮2小時,取出用涼水過,隻吃蛋。每日1劑,分2次食用。

(3)菊花10克,梔子花10克,薄荷3克,蔥白3克。沸水浸泡,加蜂蜜調味,代茶飲。

(4)黃芪50克,蓮子50克,豬肺1具(洗凈)。加水,放佐料,同燉至豬肺熟時,加食鹽調味。飲湯,食豬肺、蓮子,可加蔥白以通鼻竅。

《自我調養巧治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