聾啞是一種喪失聽覺和說話能力的病癥,其原因很多,臨床上將聾啞分為先天性和後天性兩種。先天性聾啞多因母體孕期用鏈黴素等耳毒性藥物或患風疹及其他傳染病,使胎兒受邪毒或藥毒的侵襲,以及分娩時,因產程過長,用產鉗助產而傷及耳竅等,均可導致生而為聾,由聾而啞,即為先天性聾啞。後天性聾啞,主要在嬰幼兒發育尚未完全時,因病使用瞭耳毒性藥物,損傷耳竅,破壞聽力,雖啼哭有聲,但因不能學習語言而成啞癥。臨床所見聾啞,多是以聾為主,因聾致啞。後天性聾啞比先天性聾啞病例為多。
按嬰幼兒的正常發育,3個月嬰兒,即應有聞聲轉頭反應,4~5個月時,有聞聲瞬眼反應,若無反應,即可能是聾啞。若年齡稍大,耳聾而不能言語者,則多為本病。
(一)起居調養法
聾啞病人應註意保持充足的睡眠及穩定的情緒。應在醫務人員、聾啞學校教師及傢長的指導下,進行發音及語言訓練。訓練原則是由簡到繁,循序漸進,發音有困難者,應配合針灸治療。
(二)針灸調養法
針灸治療聾啞癥,必須先從治聾開始,待聽力局部恢復後,聾啞兼治,並配合聽力及語言訓練。
1.針刺法
治聾取穴:聽宮、聽會、翳風、外關、陽陵、腎俞、太溪。
治啞取穴:啞奇、廉泉、天突、啞門、頰車、合谷、三陰交。
配穴:體弱配足三裡、脾俞;氣虛配膻中、氣海;智力遲鈍取百會、大椎、心俞。
操作時宜多捻轉,少提插。留針時可加用電針儀。針灸對尚有殘存聽力且病程短的後天性聾啞療效較好。對先天性聾啞,或全聾且啞病程長的,療效較差。
2.穴位註射法
選用維生素B1註射液,當歸註射液在針刺治療的穴位中,選3~4個穴,每穴註入0.5~1毫升,每日1次,穴位可交替選用。
3.梅花針叩擊法
用梅花針間歇地輕輕叩擊耳周、咽和夾脊等部位。每日晨起叩擊。
(三)其他調養法
對有殘餘聽力者,可利用助聽器或擴音器等方法,以提高其聽力,學習講話。對聽力完全喪失者,除語言訓練,提高聽中樞對語言的分析和理解力外,可利用電子技術安置電子耳蝸。經過短期練習和結合唇讀,可以正確分辨出30%左右的測驗詞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