砒石
【藥用】本品為砷華礦石。
【性味與歸經】辛、酸,大熱。有大毒。入肺經。
【功效】外用蝕瘡去腐。內服截瘧,劫痰平喘。
【臨床應用】1.用於痔瘡、?管、瘰歷、牙疳。
砒石外用有去腐拔毒的作用,現在常合枯礬、烏梅肉等用以蝕痔;又可合枯礬、朱砂、石膏等用於?管、瘰歷等癥。此外,本品合紅棗同?研末,可治走馬牙疳。
2.用於寒喘氣促,不得平臥。
砒石性溫,能劫寒痰,以奏平喘之功,常合淡豆鼓,研制成丸,內服以療寒性哮喘、咳嗽、痰多清稀等癥。
此外,據古代文獻記載,本品又可用以截瘧。但現在臨床上很少應用。
【處方用名】白砒、白信、砒石、信石、砒霜(均為白信石,質較純而為較強)。紅砒、紅信(均為紅信石,含有雜質)。
【一般用量與用法】內服每次一毫至二毫,每日一次,入丸劑。外用適量。
【按語】本品有劇毒,內服都須用綠豆或豆腐同煮後應用,不能多服或持續久服,以防中毒。孕婦忌用。
【方劑舉例】紫金丹《本事方》砒石,豆肢。治寒喘。
【文獻摘錄】《開寶本草》:「療諸瘧,風痰在胸隔,可作吐藥;不可久服,傷人。」
《本草綱目》:「除[鼻句]喘積痢,爛肉,蝕瘀腐瘰歷、蝕癰疽敗肉,枯痔殺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