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礬的功效與作用·十八 收斂藥

明礬

【藥用】本品為二方晶系明礬石精制而成的結晶品。

【性味與歸經】酸,寒。入脾經。

【功效】止血,止瀉,袪痰,外用燥濕止癢。

【臨床應用】1.用於久瀉不止,便血,崩漏等癥。

本品收斂澀腸,能治瀉痢日久不止,可單用小量吞服;或配五倍子、訶子等藥同用。對便血、崩漏,也可配合收斂止血藥同用。

2.用於風痰壅盛,或癲癇等癥。

明礬有袪痰作用,可與半夏、豬牙皂角、甘草等配伍,用治風痰壅盛,喉中聲如牽鋸;又可配鬱金,治風痰癇病。

3.用於濕疹瘙癢。

本品?用外敷,有收斂燥濕止癢之功,如治牛皮癬可配石榴皮同用;治聤耳可配黃丹同用。

【處方用名】明礬、白礬(打碎用)。枯礬(?用。主要外用於濕疹等)。

【一般用量與用法】二分至一錢,煎服。外用適量。

【方劑舉例】皮濕1號膏《全國中草藥新醫療法展覽會技術資料選編》:地榆、煅石膏、枯礬。外治濕疹。

【文獻摘錄】《本經》:「主寒熱泄痢,白沃,陰蝕,惡瘡,目痛,堅骨齒。」

《本草綱目》:「礬石之用有四:吐利風熱之痰涎,取其酸苦湧泄也;治諸血病、脫肛、陰挺、瘡瘍,取其酸澀而收也;治痰飲、泄利、崩帶、風眼,取其收而燥濕也;治喉痹、陰疽、中蠱、蛇蟲傷鱉,取其解毒也。」

《中藥學教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