僵蠶的功效與作用·十五 平肝息風藥

僵蠶(附:僵繭殼)

【藥用】本品為蠶蛾科昆蟲傢蠶的幼蟲感染白僵菌而發病而僵死的蟲體。

【性味與歸經】咸、辛,平。入肺、肝經。

【功效】息風解痙,疏散風熱,化痰散結。

【臨床應用】1.用於驚癇抽搐。

僵蠶功能息風解痙,並具化痰之功,主要用於痰熱壅盛之驚癇抽搐,常配合牛黃、黃連、膽南星等同用;如為脾虛久瀉、慢驚抽搐,有可與黨參、白朮、天麻等藥同用。

2.用於頭痛、目赤、咽喉腫痛等癥。

僵蠶又能疏散風熱,對於風熱上受引起的頭痛、目赤等癥,可配伍桑葉、菊花、荊芥等應用。因本品兼有解毒利咽之功,故尤適用於咽喉腫痛,常配伍玄參、連翹、板藍根等同用。

3.用於風疹瘙癢。

本品能疏風而止癢,故適用於風疹瘙癢,常與蟬衣、薄荷等配伍。

4.用於瘰歷結核。

僵蠶對於於痰涎結聚引起的瘰歷結核有化痰消散的作用,常配伍貝母、夏枯草等同用。

【處方用名】制僵蠶、炙僵蠶、制薑蟲、制天蟲(用麩皮同炒至黃色為度)

【一般用量與用法】一錢至三錢,煎服。研粉吞服,每次三分至五分。

【附藥】僵繭殼:是蠶蛹便蛾咬破的繭殼。性味甘溫。能止消渴,治小便過多。一般用量為八隻至十隻,煎服。

【按語】1.僵蠶既能平內風以解痙,又能驅除外風以散風熱,且可化痰而散結。故它所主治的病癥,可概括為風與痰二字。在臨床應用時,也常與治風與化痰的藥物配伍,如全蠍、天麻,能平肝息風而止抽搐;配牛蒡子、桔梗、甘草,能散風袪痰而利咽;配桑葉、蔓荊子、木賊草,治風熱目赤而止頭痛;配蟬蛻、荊芥、薄荷,可消風清熱而治風疹;配貝母、連翹、夏枯草,可化痰散結而消瘰。

2.近年來有關部門研究用蠶蛹治病,據報導作用與僵蠶相仿。

【方劑舉例】白僵蠶散《證治準繩》:僵蠶、旋覆花、木賊草、細辛、桑葉、荊芥、甘草。治風熱頭痛,迎風淚出。

《中藥學教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