蚯蚓的功效與作用·十五 平肝息風藥

蚯蚓

【藥用】本品為巨蚓科動物參環毛蚓或縞蚯蚓等的全體(前者稱“廣地龍”,後者稱“土地龍”)

【性味與歸經】咸,寒。入胃、脾、肝、腎經。

【功效】清熱息風,通絡,平喘,利尿。

【臨床應用】1.用於高熱抽搐等癥。

蚯蚓功能息風定驚,且有清熱作用,用於熱病高熱、驚癇抽搐,可與朱砂配伍應用;也可與全蠍、鉤藤、僵蠶等配伍同用。

2.用於風濕痹痛,半身不遂等癥。

蚯蚓又有通利經絡作用,常與祛風、活血藥同用,如配川烏、草烏、天南星等用於風濕痹痛,配當歸、川芎等用於半身不遂等,都是去其通絡的功效。

3.用於哮喘。

蚯蚓用以平定氣喘,對哮喘偏於熱癥者為宜,可研末單用,或配麻黃、杏仁等同用。

4.用於小便不利、水腫等癥。

本品清熱而利小便,對熱結膀胱、小便不利,甚則引起水腫的病癥,可配合利水藥如車前子、冬瓜皮等同用。

【處方用名】地龍、廣地龍、地龍幹(洗凈,曬幹用)。廣地龍須剖開腹部,去內臟。

【一般用量與用法】一錢至三錢,煎服。研末吞服,每次五分至一錢。

【按語】蚯蚓咸寒降泄,又善走竄,前人僅說它有清熱解痙、利水、通絡之功,現知本品上能緩解支氣管痙攣,固有平喘之效,但它性偏寒涼故臨床用於熱哮病癥較為適宜。胃呆納少者不宜多用。

【方劑舉例】小活絡丹《和劑局方》:川烏頭、草烏頭、地龍、天南星、乳香、沒藥。治寒濕襲經絡作痛,肢體不能屈伸。

《中藥學教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