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蒺藜的功效與作用·十五 平肝息風藥

白蒺藜

【藥用】本品為蒺藜科植物刺蒺藜的果實。

【性味與歸經】辛、苦,微溫。入肝經。

【功效】平肝,疏肝,祛風,明目。

【臨床應用】1.用於肝陽上亢、頭暈眼花等癥。

白蒺藜具有平降肝陽的作用,臨床常與櫓豆衣、苦丁茶、菊花、生白芍等配伍治療肝陽上亢、頭目眩暈等癥。

2.用於肝沏鬱結等癥。

白蒺藜苦泄辛散,功能疏肝而散鬱結,對肝氣鬱結所致的胸脅不舒、及乳閉不通等癥,常與橘葉、青皮、香附等配合應用。

3.用於目赤多淚、風疹瘙癢等癥。

本品又有祛風明目之功,故對肝經風邪所致的目赤多淚,常與橘花、蔓荊子、決明子、青箱子等配合應用。對身體瘙癢,有祛風止癢的作用,常與荊芥、蟬衣等配合同用。

【處方用名】白蒺藜、刺蒺藜(炒黃,去刺用)

【一般用量與用法】一錢至三錢,煎服。

【方劑舉例】白蒺藜散《張氏醫通》:白蒺藜、菊花、蔓荊子、草決明、甘草、連翹、青箱子。治目赤多淚。

《中藥學教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