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之三十五天集·雜證謨·諸毒(附蟲毒)

諸毒(附蟲毒)

論飲食諸毒

《風俗通》曰∶禽十獸自死者,俱有毒,不可食。魚無腮者,有毒,腮大者亦有毒。鱉肚下有紅藻紋者,有毒。蟹腹下有十毛十者,有毒。煮酒初出火者,有毒。十十江十十南謂之火頭酒,飲之則生痔、溢血。夏月飲食但過宿者,即有毒。夏月酒在銅錫器中過夜,即有毒。銅器蓋熱食,氣上蒸成汗,滴下食中,即有毒。炊湯過宿,飲之有毒,盥洗則生疥。桃、杏仁,雙仁者毒,能殺人。果未成核者,俱有毒,令人發瘡癤。夏秋果熟落地,蟲緣者,有毒,人食之作漏。屋漏水有毒,人食之有脹而死者。用之沐手,則生浸十十婬十十之疥,屢驗。澤中死水有毒,飲之令人生瘕。湯池中十十溫十十泉水不可飲,令人脹悶,惟澡浴可以疏風愈疥癬。蓋其泉自硫黃中出,故十十溫十十也。患疥者,宜飽食入十浴之,連日數次,汗透而愈;體虛者,不可輕浴。

解一切飲食諸毒

芝麻油總能解一切飲食諸毒,不可不知。凡造肴饌,必先用真麻油於凈鍋熬熟,卻下肉炒過,然後入清水煮之,則並不犯毒。今徽州、池州地方食牛肉,不論春夏,無日不食,惟制之有方,所以鮮有中毒。但犯一切飲食毒者,即用麻油一二杯飲之,得吐即毒釋而無不愈者。

解飲食中毒共有十五方,俱載古方因陣中,自二百七起至二二一止。

善解毒者無如火,蓋火能革物之十十性十十。

解一切藥毒

凡解諸藥毒者,宜以薺 汁,白扁豆汁、綠豆汁、甘草汁、餳糖汁、米糖汁、蠶蛻紙燒灰,隨便用之,俱可解。

凡解毒藥湯劑,不可熱服,宜涼飲之。蓋毒得熱而勢愈盛也。雖然,此特以熱毒為言耳。若解木鱉、菌蕈、黃連、石膏之類以中十陰十毒者,豈仍避熱而猶堪以寒飲乎?此有醫按在嘔吐門,當兼察之。

解毒藥共十四方,俱載古方因陣中,自二二二起至二三五止。

解諸毒通用簡易方

一方 雄黃、青黛等分為末,新汲水調服。

一方 揀凈土地掘窟,用井水傾入,攪,澄清,多飲則愈。

一方 晉礬、建茶等分為末,新汲水調服三錢,吐即效,不吐再服。

一方 黃連、甘草節二味水煎,涼服,不拘多少。

一方 薺 、黑豆、甘草 咀,每用一兩,水二盞,煎一盞,十十溫十十服,未效再服。

一方 白扁豆生為末,水調服二三錢。

一方 伏龍肝為細末,涼水調三四錢,攪動服之,吐者,再一服。(即灶心土)

解一切蟲獸毒

凡虎傷、犬傷、蛇蠍蜈蚣、水蛭之類皆是也,共二十三方,俱載古方因陣中,自二三六起至二五八止。

蠱毒(共三條)

蠱之為毒,中土少見之,世傳廣奧深山之人,於端午日以毒蛇、蜈蚣、蝦蟆三物同器盛之,任其互相吞十食,俟一物獨存者,則以為蠱,又謂之挑生。凡欲害人,密置其蠱於飲食中,人中其毒,必心腹 痛如有蟲嚙,吐下皆如爛絮。若不即治,食人五臟而死,亦有十餘日而死者。更有緩者,待以數月,氣血羸憊,食盡五臟而後死。

一說兩廣山谷間有草曰十十胡十十蔓草,又名斷腸草。若人以急水吞之則急死,以緩水吞之則緩死。今見荊楚之地,有曰鼠莽草者,人食之則毒死,意即十十胡十十蔓草也。

一說嶺南人取毒蛇殺之,以草覆之,以水灑之,數日菌生,取菌為末,酒調以毒人。始亦無患,再後飲酒則毒作而死。其俗十十婬十十婦多自合北人,日久情好,又不肯逐人歸,乃十陰十以毒投飲食中,北人歸則戒之曰∶子去幾時還。若從其言,則復以藥解之。若過期不往則死矣,名曰定年蠱。北人至彼,宜預防之,須備解毒丹之類,隨身勿忘。凡稍覺飲食之後,四大不調,宜即服解藥。若不預識其機,備有藥餌,恐一時倉卒不救,所謂有備無患,重生者,不可忽也。

驗蠱毒法

《遁齋閑覽》雲∶海南魚有石首,蓋魚枕也。取其石為器,可盛飲食,如遇蠱毒,器必爆裂,其效甚著。閩人制作最十十精十十,人但玩其色而鮮有識其用者。

驗蠱之法,唾津在凈水中,沉則是,浮則非。

又法∶口十含大豆,中蠱者,豆即脹而皮脫。無蠱者,豆不脹脫。

又法∶煮雞蛋一枚,去殼,以銀簪一雙插十入其中,並含十入口內,一飲之頃,取視簪十十卵十十俱黑,即為中蠱。

孫真人曰∶凡中蠱者,嚼生黑豆不腥,噙白礬而味反甘者,皆中蠱也。

蠱證

《直指》雲∶中蠱之候,面目青黃,力乏身痛,唇口焦幹,眉須脫落,煩躁悶瞀,胸腹痞滿,肚脹皮堅,腹中切痛如蟲嚙,又如蟲行,唾吐鮮血,小十便淋瀝,大便膿血,病患所食之物,皆變而為蟲,侵蝕臟腑,傷甚則死。死則毒瓦斯流註,復染他人,所謂蠱疰。

蠱脈

脈緊數如釵股,弦直而吐甚者,此中蠱毒也。急治之。中蠱脈洪大者,生。微細者,死。

防蠱

凡入有蠱之鄉,所用飲食,但以犀角攪試。有毒則白沫竦起,無沫即無毒也。若自幼時食貓肉者,則毒不能為害。

知禁忌

凡中蠱者,但能記何物之中中毒,須終身再不食此物,犯之則毒作。若用十藥而愈,自後飲食永不可吃冷,吃冷則蠱毒復生,竟不能救。

反蠱及主法

《衛生》雲∶凡入蠱鄉,見人傢門限屋梁絕無灰塵,潔凈者,其傢必蓄蠱,當用心防之。如不得已吃其飲食,即潛於初下箸時,收藏一片在手,盡吃不妨。少頃,卻將手藏之物潛埋於人行十字路下,則蠱神反於本傢作鬧,蠱主必反來懇求。或食時讓主人先動箸,或明問主人雲∶莫有蠱么?以箸築桌而後食,如是則蠱皆不能為害。此皆驗於蠱鄉雲。

治蠱大法有二

胸膈痛脹,則毒在上焦,宜吐之。法以熱水半盞,投入膽礬末五分,通口服,少頃,以鵝翎探吐,毒物出盡自愈。或服升麻湯探而吐之,亦妙。

腹痛脹,為毒在下焦,宜瀉之。法以鬱金末二錢,米湯調下,空腹取瀉,惡毒盡為妙。

瀉後,以四君子湯,服二三劑調理,慎忌口。

咒語破蠱法

《大藏經》雲∶治蠱毒、挑生毒有咒法。凡人在外飲食,先默誦咒七遍,其毒自不為害。咒曰∶姑蘇琢,磨耶琢,吾知蠱毒生四角,父是穹窿穹,母是舍耶女,眷屬百千萬,吾今悉知汝,摩訶薩,摩訶薩。凡見飲食上有蛛絲便莫吃。又法,每遇所到處,念藥王萬福七遍,亦可避。

灸蠱毒法

凡灸一切蠱毒,於兩足小指盡處,各灸三壯,即有物出。酒中者,隨酒出,飲食中者,隨飲食出,屢驗。

解一切中惡邪鬼崇毒

凡卒時中惡垂死者,宜朱砂丸急服之。方在攻陣百三。

凡遭一切鬼崇、鬼疰等毒者,急與八毒赤丸攻之。方在攻陣百四。

凡中惡心腹脹痛,大便不通,及飛十十屍十十鬼擊等急證,惟《外臺》走馬湯最捷最妙。方在攻陣百十三。

治蠱毒方

丹砂丸(因二百六十) 雄麝散(因二五九) 萬病解毒丹(因二百二) 七寶丸(因二六一)蜜髓煎(因二六二) 挑生蠱毒簡易方(因二六五) 解毒散(因二四四) 歸魂散(因二六三)三因解毒丸(因二百三) 麥面散(因二六十四)

《景嶽全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