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0講

水火土互涵

前面講到朱雲陽真人解釋坎中之金同離中之水的道理,這些都是形容詞。“故曰,以金為堤防”,金者代表性,這個性就是本性;“水入乃優遊”,這兩句原文他都解釋瞭,還沒有完。他說“金水兩物之中,本藏戊己二土”,這完全是陰陽五行瞭,金跟水這兩樣東西裡頭還有土,你們如果學過陰陽五行算命的就知道,子、醜、寅、卯、辰、巳、午、未、申、酉、戌、亥,十二地支中的“子”,單癸水,隻有癸水。 地支一個字之中有時包括一樣,有時二樣三樣。所以學算命隻曉得背,沒有研究為什麼子之中隻有水。譬如到醜,其中就有水、金、土三樣,就是癸辛巳。這是什麼理由?光靠會背去算命,算命不要亂說,會害死人的,有時是造口業啊!依我觀察幾十年,玩這套的人結果都不大好,就是口業造得太多瞭。

“土之生數得五,成數得 十”,這要懂得《河洛理數》 瞭,天一生水,地二生火等等。土數屬於五,五數是中間數,得其中。戊己兩個土合起來,都有一半,都有五,兩個五合起來叫做合十。兩個土就合成十,陰陽傢的專門名稱叫做納甲,學《易經》陰陽要懂得納甲的道理。“坎中之金納戊”,坎是水,水裡的金,金裡包含瞭戊土的作用。這是中國原始的文化,世界上最古老的一種物理學、一種化學,發明很久瞭。英國人李約瑟著的《中國科學發展史》,就對中國的古老科學非常推崇,認為是很瞭不起的東西。現在大傢不曉得向科學方面研究,光向算命上鉆,算那些不可知的,騙不瞭人,隻好騙鬼。實際上都是科學的道理,也就是佛學 《華嚴經》所說的,重重無盡法界的道理。拿《易經》來說,萬物各有一陰陽,每一陰陽中間又自然形成瞭一個太極。萬物各有一太極,各有一天地,重重無盡的天地。所以“坎中 之金納戊”,你看這就是三重關系瞭,“是得其十數之五也”,這也叫做得到十數的一半。“離中之水納己”,就是火中之水有己,戊己都屬於土,“是亦得其十數之五也”,也得到五。“二土合而成圭”,這戊己二土合攏來成圭字。圭是古代最名貴的一種器皿,漢唐叫朝笏,朝笏是由圭變來的。我們普通文學上用的叫“圭臬”,至高無上,代表神聖的標準。

金水神氣須調和

“兩弦之炁,恰好圓足”,兩弦我們知道,上半月下半月恰好圓滿,這還是說理論說原理。“故曰,金數十有五,水數亦如之,堤防既立,方及臨爐之用”,這兩個一半都建立瞭,建立身心兩方面,工夫做到瞭心念絕對清凈,呼吸絕對地回轉,就凝止瞭。呼吸屬於生理方面,我們這個四大之身的生命是什麼?是氣,就是風大,一口氣不來,人就沒有用瞭,所以這個肉體的生命在於氣。氣不是呼吸,這個呼吸的氣,是氣的第三重的外形,修道必須要把這個生命的氣回轉來,所以叫做“元”。如此一來思想清凈,沒有妄念瞭,歸到那個清凈境界叫做“元神”。神與氣是兩個半個還在講戀愛,還沒有結合,不過兩個已經把堤防建立瞭。“方及臨爐之用”,就要到鍋爐裡頭化瞭。

“臨爐配合,仍舊是金水二物”,修道到後來,神與氣兩個結合瞭,就是心息相依,但是其中過程極為細微。“但銖兩分數,纖毫不可差錯”,要註意啊!這個時候做工夫,要非常謹慎。像天臺宗六妙門入手數息觀,一呼一吸加數字, 中間還有很多方法,他們打起坐來,呼吸數瞭一千次,變成在練氣功瞭。呼吸是生滅法,進來一定出去,出去一定進來,你數一萬息同你什麼相幹呢?還是那一口氣的來回。

究竟為什麼要數息呢?那是調整,臨時用的。一般學者不瞭解,你看宋朝陸放翁這個名詩人,“一坐數千息”,那有什麼用?陸放翁活到七八十歲,總算是長命。但是我相信他不數息也可以活那麼長。他這裡是說有些人光練氣,不曉得管心念,偏瞭;有些人光念佛或者觀心,不練氣,身體調整不好,也是偏瞭,修瞭一輩子也沒有用。借用道傢的話,單修性不修命沒有用;光練身體修氣,不修性也沒有用。現在這裡不叫性、命,把它改個名稱叫神、氣二者,這兩個也是代名詞。

“真水真金,二者須要適均”,金和水要調和得好,就是火候瞭。有許多年輕人要學禪宗,以為禪宗不講工夫,我說禪宗語錄你都懂瞭嗎?連中文都讀不通、寫不好,你還讀懂語錄?譬如說禪宗臨濟祖師講四料簡,曹洞宗叫五位君臣,同道傢講這個“銖兩分數,纖毫不可差錯”是一樣的。所以臨濟祖師說,有時讓主做賓,有時讓主做主,賓主二者也就是這兩樣東西,都是做工夫境界,不是那麼簡單。修道也好,禪宗也好,處處講究工夫,但是一般人不懂。

調和神氣的真意

“不可太過,亦不可不及。故水止於五分,當防其有餘而泛濫,不可太過也。”水太多瞭也不行,漫出來就是太過。有些中老年人去學什麼內丹功、蛤蟆功,現在牛功馬功都有瞭,我說你會出毛病的,因為他練得太過啦!練太極拳也好,少林拳也好,太過瞭非出毛病不可。練得不及或不夠,也沒有用。修道也一樣,要防真氣的走漏,漏丹泛濫會出毛病。金也是這樣,念頭要它清凈,完全不動瞭,變成白癡也不對。

“金亦須五分,當重如原初之銖兩”,要剛到合十,“不可不及也。金水二者,既得其真”,要得到真的境界,“自有真土,調和其間”。我講過的,真土就是真意,真意不是妄想也不是執著也不是念頭,是自然知道。你們千萬不要拿西方哲學傢的話,說那是直覺!那不是直覺,因為直覺還是意識境界。真土是自然而知的,就是《中庸》所講的“不勉而中,不思而得”,不要用心就到瞭,應該怎麼樣,自己就曉得把握,“調和其間”是這個道理。

“蓋離中納己,其五分之水,即己土也。”有意無意之間就把握住瞭。“坎中納戊”,這是納甲,“其五分之金,即戊土也。舉金水二物,而真土在其中矣”,這還是講理論。“及至戊己二土,會入中央,亦適得五分本數”,在有念與無念之間,拿佛傢來講,空嘛不是空,有嘛不是有,無念怎麼是有呢?這是“戊己二土,會入中央”,在中間結合不動瞭。拿佛傢的方式講,禪宗百丈禪師曾講的“靈光獨耀,迥脫根塵”,就有這個味道。這就是“戊己二土,會入中央”,如如不動。這個時候不管下座不下座,你要離開那個境界也離不開啦,這就是道傢講的工夫來找你。

這個叫做“三傢相會,恰圓三五之數”,三傢就是神、氣、意,後來也叫做精、氣、神。因為這個神和氣平常合不攏來的,我們這個思想和呼吸兩個配不起來的,對不對?人在呼吸,思想也在想,兩個各自行動。到要結合時,中間有個媒人黃婆,就是真意,所以要三傢結合在一起,結果搞采補的人就把它變成真實事情啦。實際上它隻是個形容,要男女雙方見面,中間要有個拉線的罷瞭。所以《參同契》的原文說,“其土遂不離”,真意不動,這個真意是非空非有,即空即有。“二者與之俱”,神與氣跟著這個真意也不動瞭,這個叫做得定。拿佛傢來講就是禪定。真正的“系心一緣”, 一心不亂,真得定瞭。

把精與神修回來

“三五之義,出於河圖”,這個道理,這個哲學的法則出在《易經》的河圖。河圖東南西北四方有黑點白點,“東三南二”,東面三點,南面二點,“木火為侶”,木跟火兩個互相為侶。人生的苦境界在這裡要搞清楚,你看兩夫妻多恩愛啊,但夫妻是木火伴侶,所以結婚一定吵架的。“北一西四,金水為朋”,北方一就是水,西方四屬金。“此處但舉金水,而不及木火者”,為什麼不談木火兩個字呢?“蓋以金水為精魄,如人之形。木火為神魂,如人之影。”五行的木屬肝,火是心臟。木火就是我們的神魂,金水就是我們的精魄。

魂是看不見的,我們的思想睡著時就變成魂,死後也變成魂,有作用而無形無相,所以沒有肉體就看不見瞭。魄是有作用有形相,像年輕陽氣就盛,到瞭老年精魄都散瞭,眼神也發白瞭,但是神魂還沒有散。按照《易經》的卦象,這是到瞭第七變,叫遊魂卦。雖然身體還活著,而神魂遊於虛無之間,這個靈魂快要到土地那邊去瞭。神魂如人之影,這個影不是我們燈光下的影,是思想上有個影像,等於我們形體上的影子。生命的精魄,精與神是可以修回來的,道傢的工夫瞭不起就在這個地方,這是別傢所沒有的,是中國文化特殊的地方。

“形動則影隨,寸步不離,木火之於金水亦然,精魄既合同而化”,你精神魂魄歸到一起而起變化,“神魂亦與之俱妙矣”,隻要把神氣凝住,念頭思想就不必管瞭,妄念自然沒有瞭,真如正念也自然來瞭。道傢走的是這個路子,而佛傢光在那個念上打主意,搞瞭半天定不下去,因為氣抓不住。道傢是在神、氣上打主意,神氣拴住瞭,等於把情人抓住瞭,對方就非回來不可。佛傢、道傢、顯教、密宗,各有各的長處,應用之妙在乎一心,就是火候。工夫難做就在火候,火候嘛,隻能講到這裡啦!“此金丹造化之妙也”,這還是講原理,解釋原理。

工夫境界的變化

下節講工夫的境界,我們回到老祖師的原文,“三物相含受,變化狀若神”,三樣東西合攏來,這個裡頭變化多啦,神妙不可測。下面把境界告訴我們,千古丹經都明白地說瞭,自己要做工夫的話,這些句子一輩子隨時要看的,那豈止千遍萬遍,你慢慢就悟出工夫,悟出道瞭。“下有太陽炁,伏蒸須臾間”,到這個時候,下面有朝陽出海那個現象,大地光明起來,整個地球由冷變成暖和瞭。在佛學四加行就是得煖,在密宗就叫拙火,指真的拙火,不是丹田、海底、腸子發燙叫拙火。這時的得煖境界,剎那之間它就來啦。“先液而後凝”,這個時候變成真液,從頭頂下來,佛傢叫做甘露灌頂,清涼甘甜的水液從頭頂源源而來,所以朱熹有句詩,“為有源頭活水來”。這個時候先是液體而後凝結,“號曰黃輿焉”,黃是地,輿是意志,天地玄黃之象,大地黃昏之象,有這個境界。

“歲月將欲訖,毀性傷壽年”,他說這個東西在人體上,是我們生命本來的,不曉得修行的人,年齡到瞭人性也散瞭,精神也沒有瞭,一天到晚莫名其妙,“傷壽年”就是要死瞭。“形體為灰土,狀若明窗塵”,死後化為灰塵,你這個肉體壞瞭,靈魂這個東西就走瞭,走瞭像“明窗塵”,形容得很妙。什麼叫“明窗塵”?太陽照過窗子時,房間裡頭本來看不見灰塵的,太陽光一照就看到瞭,靈魂隱隱約約飛走,像窗塵一樣,形容得非常妙。

我們看朱雲陽真人的註解,“此節言坎離交會,金丹之法象也。”他說這一節就告訴我們什麼是真正做工夫修道。由於別的道書直接寫男女交媾,因此有的人就搞錯瞭,把道傢變成另外的法門瞭。其實坎是水,離是火,這個“坎離交會”就是水火相會。火是心中之念頭,也就是龍;水就是老虎,這個老虎要下山吃人,做世間男女的欲事,青龍這個念頭是把握不住水這個老虎的。

“金水兩弦之炁,得真土以含育之,是為三物一傢”,調和三傢見面,在道傢叫做三物一傢。三傢一結攏來,就要結丹,學佛的人真正得定,叫做入三昧。“其中自生變化之狀”,這個中間有種種變化,“而神明不測矣”。身體內部變化瞭,心理境界上也變化瞭,變化太大瞭,所以有人不敢打坐,怕走火入魔。你還有資格走火入魔嗎?你本來就是魔嘛!

在這個時候註意啦,“蓋前後堤防既已完固,不容絲毫走漏”,但是不要怕,百日築基,六根不動瞭,什麼境界來都不管瞭。看見等於沒有看見,聽見等於沒有聽見,這個時候不能走漏啊!這個走漏不是指漏丹,是什麼漏呢?我們凡夫六根都在漏,眼睛老花看不見,眼神漏完瞭,耳朵聽不見,耳神漏完瞭。不過,當堤防巳完固時,“不容絲毫走漏”,叫做不漏。這個境界完全告訴你瞭,所以非要反復讀不可。

“爐中真炁,自然發生”,爐中就是我們這個身體,鍋爐一樣。這個時候,什麼奇經八脈、三脈七輪自然打通,一下子自然來的。氣脈真打通瞭,骨節變得同嬰兒一樣柔軟,到瞭身輕如葉的境界。所以說真氣發生,氣脈才完全打通,現 在把秘密給大傢講,這時這個氣脈真正通瞭。

回復純陽之體後如何

“然後抽坎中之陽,填離中之陰”,離是火,也是心念,離中虛()、取坎()中一點真陽之,填離中一點真陰,這就成瞭純陽之體的乾卦()。返本還源,純陽,光明、清凈、圓滿。所以到這個時候是真發生,然後是火候工夫瞭,到那一步自己曉得。火候太過沒有用,氣會沖出來; 如果不夠,你就“抽坎中之陽,填離中之陰”。

這個時候怎麼辦?“北海中太陽真火,熏蒸上騰,須臾之間,離宮真水應之。”老實告訴你就是丹田以下海底的太陽真火,這個拙火發動瞭。那天講過,拙火也就是靈熱發動。同時上面的真水下來甘露灌頂,很自然的,不要去想它,有一念一動都不是實在的,所以不要動念,這個生命的功能自然來瞭。

“先時化為白液”,你睜著眼睛自己都曉得這一步,放光啦,道書形容為白液,變成水漿那個顏色;“後乃凝而至堅”,所以水火既濟瞭。密宗修法也告訴你,這一結合變成一個東西,叫丹頭一點。可是你不要把它當成一個實際的,但是也不是不實際!你會說,這麼說叫我怎麼懂?本來你就不懂,你不是神仙,到瞭神仙境界你就懂啦!“兩者交會於黃房”,上下交會在中宮,有交會感,得大樂。“運旋不停,有黃輿之象”,這個裡頭旋轉得厲害,你會知道,你打坐在那裡天翻地覆,你會嚇死。所以修道要不怕死才行,這個境界,膽子小的就下座瞭來問老師,那就完瞭,永遠修不成。平常道理已經懂瞭,這個時候靠自己指揮。

“所謂嬰兒姹女齊齊出,卻被黃婆引入室也。”這是形容入室很隱蔽,拿現在講太黃,道傢常講到黃色地方,他說這個時候等於娶老婆的要派車來接那位小姐瞭。過去是拿轎子來接。接到這位小姐上轎,男女兩個人洞房瞭,有這樣一個 結合的象征。那完全是洞房花燭夜,金榜題名時,就是人生得意之狀,有這個味道。這個時候是嬰兒姹女兩個見面瞭,神與氣結合,被黃婆引入室,是真意把它結合攏來。這個時候另一種生命在結合後要開始瞭,你看這個生命多奇妙啊!

“然此兩物未交之前”,在兩個沒有結合沒有交媾之前,“當以真意合之”,真意若有若無,以己知之性來引導,稍稍留一點意。說小心留意是修道做工夫的話,做工夫的火候,一個人哪能把意留住!一天到晚胡思亂想,意能留住就差不 多瞭。“兩物既交之後”,兩夫妻交合以後,“又當以真意守之”,這個就叫定瞭。“一點陽炁,斂入厚土中,生機轉為殺機”,他說到這個時候,要真意守住這點真陽之氣,“斂入厚土之中”,凝結瞭,收斂瞭,這個時候就算想起妄想,一個念頭也起不來瞭。“生機”是本來生生不已,我們這個思想本來是亂跑,這時要起一個念頭起不來,不過“生機”久瞭也要殺死。

所以道傢說,若要人不死先要死個人,並不是叫你真死,是把念頭打死。學佛的人打七,“打得念頭死”,念頭打死瞭,“方得法身生”,那個不生不死的法身才起來。這個生命,這個時候“生機轉為殺機”,所有念頭都死瞭,“譬若窮冬之際?萬物剝落而歸根”,就像冬天到來,外界是一片蕭瑟的氣象,所有的一切生命內斂,“故曰,歲月將欲訖,毀性傷壽年”。這一段朱真人講得很明白啦,是很重要的修道還丹的工夫。青年同學們聽是聽瞭,聽瞭沒有用,連我都不懂,我隻是講書的。你們聽瞭不要出去吹,然後又傳人傢的道,害死人不償命,將來下地獄去。所以這個不可以騙人,修道不可以未得言得,未證言證,那是大犯禁戒的,在道傢叫罪犯天條,不得瞭的。


《我說參同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