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2講

中黃真土與金之父

我們來看朱雲陽祖師的批註,比我講的好得多瞭。“此節,言真土妙用能使三傢歸一也。”真土這個代號,我們知道是真意。“戊己二土,分屬水火”,道傢觀念拿代號來講,水火都是土。“水火之中,便藏金木,而終始不離於土”,這些都是五行的道理,就是把握土,也就是真意。下面用陰陽五行語言直接告訴我們,一個人“蓋生身受炁之初,即有中黃真土”,當我們這個身體生下來,得天地一炁,開始就有中黃真土這個真意在其中。如果你們學過佛學的唯識,就知道嬰兒沒有第六意識,隻有中黃真土。所謂中黃真土就是意根,就是第七識末那識。“為金精之所自出”,這個在道傢的代號屬於精,真的精神所在。“此金本是乾傢祖性”,剛生下來的嬰兒,雖然沒有雜亂的思想,但是人性那一點靈明是有的。這一點靈明人性,是哪裡來的?形而上的代號是“乾”,就是本體那裡來的,宇宙萬有共體的。到瞭我們身體內部是“中宮不動元神”,這個就叫做元神。

“隻因乾金一破”,先天變成後天,我們這個生命“流入坤中”,坤卦代表陰,腹是坤,頭是乾。“實而為坎”,坎就是我們所謂命門腎氣,也包括兩個腰子,左邊的腰子為腎,右邊為命門,學中醫的就懂瞭。“坎中金精”,坎是水,水中有金,金生水,“便屬戊土,即所謂金華也”。

“惟坎中真金,從乾父而生,故曰,黃土金之父。”此所謂顛倒!我們這個生命的來源,也是坎中代表的。譬如青年人精力旺盛,有形的精力也很旺盛,所以性的沖動很厲害,是坎中之水發動。老年人沒有瞭,坎水幹瞭,不是你的修養 好,得瞭道,是你生命差不多瞭。但是修道的人不然,他還回到所謂顛倒顛。坎中的真金從哪裡來?“從乾父而生”,從先天的生命本體功能而來。魏伯陽祖師的本文上一句“黃土金之父”,就解釋這一句,朱雲陽祖師花瞭很大的力氣註解, 如果我們再用白話寫就更多瞭,可以寫成一篇大論文。

水火土相互關系

乾卦是代表形而上生命的真諦,“乾之一陽,既入坎中”,變成我們生命以後,“中間換入一陰,破而為離”,乾卦三陽爻中間的一陽爻,變成陰爻而成離卦(?),離中虛。換句話說,我們後天的生命,從乾卦變成離卦,雖然一個人頭腦思想都很清楚,實際上已經不是本來的瞭,因為中間一點真陽破瞭,變成真陰而成離卦瞭。離卦代表太陽,這個時候,“正是坤宮真水,化出離中木液,便屬己土”,木液是什麼?肝臟。我們曉得肝臟的功能是生血,這肝臟屬木,你把木氣調養好瞭,血液自然好瞭,中脘好瞭,脾胃也強盛瞭。“即所謂太陽流珠也”,就是太陽流珠,人精神健旺。“惟離中流珠,從坤母而出,故曰,流珠水之子”,我們後天的精神哪裡來呢?從坤母而出,還是要腎氣健旺,氣血興旺精神就來瞭。“此言,三性之順而相生者也”,三性是水、火、土,是相生的。

“坎中金精,是為太陽真火”,金精就是代表我們生命的液體,就是荷爾蒙、精液、血,是太陽的真火。太陽是代號,火也是代號,就是生命那個熱能。所以人老瞭,口水也幹瞭,就是坎中金精沒有瞭。“離中木液,是為太陰真水”,所以肝臟能夠藏血。“離中陰水,易至泛濫來克坎中陽火,坎中之火,乃生中央真土以制之”。修道要什麼時候修啊? 要你精神好的時候修,可是人做得到嗎?年輕搞這一套,不肯幹!像我們是年輕來幹的,年輕什麼都不管,先來修道,年老瞭來吹牛。普通人不然啦,年輕去吹牛,去忙事情,你叫他修道去,不去。等到要死瞭,所有精神消耗完瞭,要趕快修道瞭。那不是修道,那是養老啊!

你們什麼時候打坐?白天太忙,事情忙完瞭洗把臉,快要睡覺時要打坐瞭,那不是打坐,那是要睡覺休息瞭嘛!那時打坐又有什麼用呢?然後說坐瞭三個月還沒有功效!怎麼沒有功效?你沒有死掉就是功效,這是很簡單的事啊!所以修道要精神旺健時修。我常常說,真要打坐先去睡覺,睡夠瞭精神好的時候才來打坐,使太陽流珠不外放,能夠制伏得住,靜得住,那個打坐才叫修道,叫靜坐。你們累得不得瞭時打坐,那是在休息;病得不得瞭再打坐,是想治病,你病不惡化已經功效很大瞭。老得沒辦法瞭學打坐,自己叫做修道,能慢一點死,那已經功效很大瞭。修道不是這樣的啊。有些人常常說,運氣不好去學佛修道。我說佛和神仙不是倒黴人能修成功的呀!那是第一等不倒黴的人來幹的啊! 釋迦牟尼太子皇帝不幹,所以他成瞭佛;呂純陽功名不要瞭,才成仙。你倒黴透頂來學佛修道,那叫倒黴佛、倒黴道。你們諸位要搞清楚這個道理,這是告訴你真話。我常常說,你要運氣頂好的時候放得下修道,那叫做修道的。運氣好,忙得不得瞭,談修道?哎喲!慢一點啊,把這一點事情瞭瞭,把股票賣瞭,賺瞭錢我就來打坐。等你賣完瞭股票,是賺錢瞭,你的命也差不多瞭!這有什麼用?這個道理就在此。

“故曰,水以土為鬼,土鎮水不起。離中之水,能克坎中真火。中央之土,能制離中真水。”這一段我們隻好念過去。“而坎中之火,又能生中央真土,所以水火相克,兩下交戰”,這是水火交戰,修道有時候有交戰的現象。你打坐做工夫有時候精神很低,要進步以前很糟,修得病也來瞭,精神也沒有瞭,如果信心不夠,就坐不下去瞭。西方人有句流行的俗語,“天亮以前有一段黑暗”,你信得過就行瞭,翻過去就到瞭,精神就來瞭。所以,“全賴中央真土,調停火候,不使兩傢偏勝,庶幾各得其平”。這一段你們諸位去研究,不要太耽誤時間瞭。上面講瞭那些代號和一套理論,其實理論不是空洞的,不過大傢這一方面太沒有研究瞭,講的人辛苦,聽的人痛苦,都苦。

修丹道全在真意

下面一頁第五行,他說直話的地方我們看一下,“所以丹道作用”,修行煉丹之道,“全在真意”,這個真意,不是雜念思想之意,是清凈念謂之真意。“念頭起處,系人生死之根”,註意哦!道傢、佛傢一樣,我們人的這個念頭、思想從哪裡來?人一醒過來,眼睛還沒有張開,思想就來瞭。這個思想念頭從哪裡來?所以這裡告訴你,“念頭起處,系人生死之根”。就像禪宗祖師問人,你父母沒有生你以前的本來面目是什麼。他不是指我們的父母,是說我們這個生命最初最初的,就像是問上帝是從哪裡來?註意啊!這個念頭的起處是生死之根!要弄清楚。

“順之則流轉不窮”,你看我們每天一醒來思想就來瞭,你說你打坐,打坐有沒有思想呀?一定有思想,那就是在流轉,你跟著那個念頭思想流轉不窮,流轉就是輪回。“逆之則輪回頓息”,顛倒顛,你把念頭完全清凈歸到瞭真意,就不入輪回跳出生死。所以禪宗講一念不生、無念,念頭空瞭就悟道瞭,那還早得很呢!

“於此起手”,從這裡你才入門。所以你打坐修道還守竅,還搞氣脈,說這個是道,影子都沒有!那麼為什麼要修氣脈呢?因為你把生理打通瞭,生理上沒有障礙瞭,沒有這裡酸那裡痛,頭腦也清醒瞭,念頭清凈瞭,到瞭清凈一念,也就是修道的起步。你不要認為隻是起步的,起步的就是最後的,“即於此歸根”,“歸根”就是歸到性命之根,在這裡開始修瞭。“不可不知”,所以你這個搞不好,都不叫正統道傢。

下面又用代號瞭,“離中真水稱一性,坎中真火稱一性。中央真土獨稱一性”,這個性,不是本性,是性能、性質的意思。這個性,“方其未歸之前”,一念還沒有得到清凈以前,“強分三性”,有三個性質。水就是血液,與氣、精神作用都不同,要三歸一才一念清凈,這是真意。“既歸之後,方知三性,本來隻是一性”,是一體的三面。所以《易經》的道理,“最初,太極函三,渾然天地之心,不可剖析”,“太極函三”就是古代祖師有一個圓圈代表一陰一陽,禪宗圓圈裡頭三點代表瞭太極函三,前面已經說過。這個本體就包括瞭這樣東西,所謂在宇宙天體的現象是日、月、星三樣;在人是內在精、氣、神;外面是眼睛、耳朵、鼻子。

所以最初的三樣東西是一體的,“渾然天地之心”,這個“渾”字註意哦!這個名稱是莊子提出叫“渾沌”,當然不是我們的菜肉餛飩。混沌是一個陰陽混合的,整體的,沒有破損的。如果我們拿佛學來比喻,佛學有一個名稱叫無漏之果。完整無漏的是天地之心,“整體合一不可剖析”,中間沒有一點渣子。

“因混沌一剖,水火遂分”,整體分開為水火,就分陰陽。“上下兩弦”,就是與月亮上半月、下半月一樣。“並中土而成三傢,此由合而分也”,那麼我們現在就是精神分開瞭,性命分開瞭,氣血分開瞭,不能凝結為一,凝結回來就是結丹。“後來兩弦之炁,由分而合,戊己二土,銷歸中央,依然一個宗祖”,歸到一體,這就簡單瞭。

“張紫陽所謂,追二炁於黃道,會三性於元宮是也”,就是這個道理。“故曰,三性既會合,本性共宗祖”,這個丹書道經裡頭,經常用男女夫婦關系來說明,它隻是個代號。“初雲夫婦,以兩性相配而言也”,是引用比喻。“繼雲父子”,有些書上接著說,夫婦結成以後又生出一個人來,所以我們自己後天這個性命會歸為一,就不必經過男女結婚,在自己這個肉體上另外產生一個生命,可以不死的。這個道理,“言兩性之所自出也。究雲宗祖,乃並為一性矣”,最後還是明心見性歸一性。夫婦是比喻,煉丹的不要搞錯瞭,不要搞成采陰補陽,采陽補陰,那就是妖道瞭。“夫婦喻坎離”,是比喻水火之用,“父母喻乾坤”,拿哲學來講,父母 比喻形而上道體的陰陽作用,夫婦比喻形而下的陰陽作用,“是為兩儀四象”,兩儀就是陰陽,而生四象。“宗祖喻中央祖土”,這個宗祖的意思比喻中央的道理,“便是返太極處”,返本還原,“歸根復命之妙,於此可見”。


《我說參同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