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0講

五金八石的外丹

剛才報告這個故事,是我當年訪道親自經歷的,給我的啟發很多。我們要修長生不老之術,第一先要認識藥物是什麼,藥物認識瞭,還要知道把握火候。這個火候是道傢的專門名辭。為什麼他用火候呢?因為道傢學術的淵源從方士煉 丹而來,這是世界上物理與化學兩門科學最早的鼻祖。一般講丹有天元丹、地元丹、人元丹三種。人元丹又分外丹、內丹。外丹就是靠化學的草木、五金、八石這些藥物幫助身體。五金〔黃金、白銀、赤銅、青鉛、黑鐵〕、八石〖朱砂、 雄黃、硫黃、雌黃、雲母、空青、戎鹽、硝石)必須要經鍋爐來煅煉,等於燒柴煮飯一樣。火太大把它燒焦瞭,火太細溫度不夠不會成功。所以修道的工夫,不管是佛傢、道傢, 最難是火候。自古神仙傳你丹訣,傳你口訣,火候沒有辦法傳你,因為各人身體生理的稟賦、強弱不同,男女老幼不同,環境思想情緒各有不同,所以火候就很難。等於我們做菜,同樣一個做法,每一個人燒出來的菜口味不一樣,就是火候問題。

一般人以為佛傢好像不談這個,其實佛傢非常註重火候。在修持的經典上,譬如《禪秘要法》,再三強調做工夫要知時知量,就是火候。你某一個方法,某一步工夫修煉到某一個程度,要“易觀”““這是佛學名稱,就是要變更方法。老是一個方法下去,就過分瞭,就像吃藥一樣,維他命吃多瞭要出毛病,不夠也要出毛病,所以難處在這裡。外丹的藥是靠這個五金八石,我可以向諸位報告,五金八石我大部分有些常識和經驗,譬如水銀我吃過,硫黃也吃過,吃一點就會死的砒霜,我也吃過一個多月。那真有一點害怕,就發現自己的皮跟肉分開瞭。不過,一般的人可不能瞎吃。

我小時候,父親在傢裡經常有修道的人一起談論,我愛在旁邊偷聽,聽到那些老道士們講:“若要人不死,先要死個人。”這個話莫名其妙-——要想學到長生不死之法,先要把自己變成死人嗎?我還聽到:“未死先學死,有生即殺生。”實際上是修道方法,就是念頭一起就要把它空掉。“未死先學死”,所以我每天晚上睡在床上先學死,修道嘛,自己裝死人。死瞭以後,黑洞洞的,說有個生命的竅在哪裡,我自己在想,“在這……這……”,東摸西摸,什麼上丹田、下丹田,我都試過。你們十一二歲時有沒有發現過,早晨睡醒起來,這一帶,由心窩子以下到肚臍以上,哎哎!有無比的舒服,快感,樂感!我幾十年來問瞭很多人,隻有三個人答復我有,這三個人都是修過道的。後來我才曉得,這一帶有條腺叫青春腺。這個青春腺真恢復瞭會得樂,真發快感。“中宮”,當時我就早摸到瞭,所以後來到青城山訪道,寫來兩句什麼“明也傳來暗也傳”,我看瞭隻好笑就下山瞭。原來這個樣子是道法,我早曉得瞭,那還有什麼稀奇。這是講內藥。

那麼,外藥部分呢?剛才說我膽子大,“未死先學死”。 我們曉得,韓愈反對佛反對道,他吃丹藥,王陽明吃砒霜。 這些人表面反對佛傢、道傢,背後都偷偷幹的,所以理學傢我最看不起。哪像蘇東坡,吃丹藥是公開的,王陽明是吃丹藥砒霜死的,死後身體整個發藍,就是中毒瞭。

古人為什麼吃五金八石?這些都是最燥烈的藥,他的道理是,我們這個身體是個寄生蟲的世界,道傢叫做三屍蟲,而且還取名字姓彭。有個女神仙曹文逸,是宋朝名將曹彬的孫女,修成道傢的仙姑,皇帝封她文逸真人。她有部著作 《靈源大道歌》,我勸你們學佛修道最好都要背來,真是性命雙修的好東西。像我們都下過工夫背過,中間有兩句話:“三彭走出陰屍宅,萬國來朝赤帝宮” ——赤帝代表心,三彭就是人體上的三屍蟲。有人解釋《金剛經》:“所有一切眾生之類,若卵生、若胎生、若濕生、若化生、若有色、若無色、若有想、若無想、若非有想非無想,我皆令人無餘涅槃而滅度之。”他說的就是度身上的眾生,道傢的解釋,不能說沒有道理。我們身體上,乃至細胞也是生命,它也各有國土。我有一位皈依的師父,是位活羅漢,他比濟癲和尚還要臟,一年到頭隻穿同一件衣服,身上都是虱子,也不剃光頭,留個長頭發。我們經常看到他身上那個虱子爬出來,有個師兄抓住,他就說:“不可以殺生!給我、給我……”,把虱子放回身上,說“這樣它就不會不服水土”,這也是度身上的眾生。

這個五金八石的藥,都是殺菌殺寄生蟲的,可是古人有兩句話要註意:“服藥求神仙,反被藥食誤。” 一般人吃外丹藥吃出毛病的太多瞭,從秦始皇開始,漢代唐代幾個皇帝,乃至一般名士,明朝更多瞭,都服食外丹。這些外金丹的藥 有沒有效果呢?我自己大部分試過,效果很大,對人體好。但是有一個條件,一般人做不到的。什麼條件?要清心寡欲,飲食、男女一定要戒除。這些皇帝、文人,像王陽明、 韓愈、白居易等等,有福報,又聰明,修道傢神仙朋友也多,這藥吃下去以後都是壯陽的,陽氣來瞭以後,男女關系戒不掉,這一崩潰比普通人厲害萬倍,一下就送命瞭。其次,飲食也大有關系,吃一些外丹的藥要有服氣的本事,可以不吃飯,光喝水、喝茶,但他們做不到,結果就送命瞭。

未有神仙不讀書

譬如硫黃可以治很多病,是道傢的五金八石之一。硫黃有毒,吃下去會死人,那麼要什麼方法令硫黃沒有毒呢?就是豬油,加上豬油制煉瞭以後,硫黃的毒性沒有瞭,吃下去陽氣會旺。但如果不能戒除飲食,碰到一點動物的血,那個毒性照樣發作。所以他們這些帝王名士們,飲食不肯斷去,男女之欲不肯戒掉,這個外丹藥吃下去隻有短命,哪裡能夠長生!這是第一點。第二點,古人說,“未有神仙不讀書”, 譬如我們讀書的時候,老師們一定要你看看《洗冤錄》,這一本書就是古代法醫學。《洗冤錄》說,假使驗屍拿出來那個骨頭抓到手上一捏,變成黃粉下來,那就是中瞭硫黃毒死的。硫黃吃多瞭骨頭松瞭,一捏就成粉。

一看這個書,就懂瞭一件事,硫黃礦的旁邊那個泥土都是松的,像糞土沒有黏性瞭,因此你就會懂《論語》中的一句話,“糞土之墻,不可圬也”。硫黃雖然能夠殺菌,但它也有化掉地、水、火、風四大之中地大這個骨骼的作用,所以能夠清心,但不能隨便吃,必須中和。因此丹藥的配制,都有互相中和制衡的作用,所以修道傢的人,必須懂得醫藥。

現在我們主要還是講這一段,五行同藥物的關系。《參同契》這裡提到這個五行,隻講內丹方面,沒有提到外丹。“坎戊月精,離己日光”,這一段配合天幹地支的作用,朱真人下面的註解很清楚,諸位自己可以研究,不要我來向大傢報告浪費時間。前面報告過瞭有形的內部——心肝脾肺腎,配合顏色,配合五行金木火水土。我上次提到,你們諸位守中宮的還好,尤其現代人不要守上下竅。不止這兩竅,守竅的種類多得很,也有的道傢佛傢守竅守背上、守腰,這個方法是從白骨觀修法來的。白骨觀裡頭有修腰竅,也有修夾脊這一竅。修夾脊這一竅,同密宗的頗哇往生法,同道傢的出陽神、陰神等等修法都有密切的關系。從學術的觀點來看,說明在東漢末期,魏晉南北朝的階段,佛道兩傢修持的方法巳經融會起來,彼此在摻和瞭。

守哪個竅

道傢守竅有各種各樣的古怪之處,現在我們講到《參同契》這一段,我貢獻諸位最穩當的方法,我是不主張守竅的,當然偶爾也可以用。我不說滑頭的話,你們自己去研究。偶爾可以用,知時知量,還是火候問題,最穩當的是守中宮,不會錯。中宮準確的部位,就是心窩子之下,用八個指頭橫著疊起來,在肚臍以上,差不多四指的地方,不是在肚皮表面,在這個部位的中間。守中宮修久瞭的人,有一個效果很快會出來的,就是飲食可以減少,甚至可以一天吃一餐都沒有關系。在《孔子傢語》中孔子說“食氣者壽”,吃氣的人,不靠五谷飲食的會長壽;“不食者神明而不死”,乃至服氣都不需要瞭。我們這位老師聖人他都知道,可見道傢的方法是準確的。雖然一般學者不承認《孔子傢語》是真的,我還是提出來給大傢參考。所以這一段最後是“皆秉中宮,戊己之功”。

我們大傢學中醫修道的,就要瞭解這個道理。真正中醫的治病方法不是頭痛醫頭,腿痛醫腿。譬如我們中國是黃種人,容易得肝病。照西醫的治法,肝病就醫肝補肝瞭,但不一定對,雖然也會治好病沒有錯。真懂得中國醫學,懂得 《易經》,懂得道傢這個方法,就知道肝是木。什麼生木?克木的又是什麼?我們曉得水生木,金克木。或者這個人肺呼吸系統有問題,或者感冒太久,支氣管炎,慢慢影響肝臟功能變差,這就要先治療肺。要培養肝功能健康,不是針對肝臟,而是針對腎臟,因為肝腎同源,把腎水的功能培養好瞭,水生木,肝的功能也好瞭。但是這個不是呆定的啊!要活用,也要懂得命理,就是水多則木漂一一水固然生木,水太多,把木漂起來沖到太平洋去,這根木頭就完瞭。

我現在告訴諸位的是學理上的五行生克之理,你搞清楚瞭以後,自己對於修道的功能,各部分的調整就容易瞭,這是講有形的。但是,是不是《參同契》的原意?是不是所謂正統的道法?就不一定瞭。道傢所謂正統道法有一個名稱叫 上品丹法,很不容易達到,很不容易求得。據說上品丹法求到瞭,七天可以成仙。當然,這個是傳說,是靠不住的。隻講學理的說法,上品的丹法,是在有形無形之間,不在這個肉體內部,但是也不會離開肉體的。

上品丹法如何煉

根據道傢的正統道法,上品丹法的觀念,金木火水土是個代號,不一定指有形的東西。譬如這一段所提到的坎離兩卦,坎離分別代表水火。在《易經》卦名當中,水火是既濟,既濟是好的;顛倒過來火水就未濟,未濟是不好。那麼,什麼是水火既濟呢?我們看到做飯燒茶,水在上面,火在下面燒,就是好的。火在上面燒,水在下面毫無用處,這個是很簡單的物理,要懂得。所以,諸位修道打坐,上面的頭腦“嗡嗡”地發熱,紅光滿面,心思不定,妄念不斷,就是火在上面,水在下面,這是氣虛。所以老子講,“虛其心,實其腹”,這就是火下降瞭。因此禪宗祖師利用老子這兩句話罵人,說有些人沒有悟道,自己以為悟道,就是“空腹高心”,剛好與老子這個話相反。上面妄念不能停,就是心火不能下降;精氣神不能歸元,就是坎水不能歸元。念多就是虛火,心不清凈。佛經經常用清凈圓明,就是代表取坎填離這個道理,要心境凝定,元氣才充盈。

中宮是土,這個土究竟指的是什麼呢?道傢有一個名稱,叫“真意”。提到真意這個名稱,我們又有值得研究的地方。佛學講唯識的第六意識我們大傢都容易瞭解,第六意識的根是第七識,叫“末那識”,也叫做“意根”。末那識是 梵文,很難翻譯,包括瞭很多,佛學名稱又叫“俱生我執”——-與生命同時來的那個我。這個我不用思想去想他,生命自然有我,是本能的活動。這個“末那識”有時在別的佛經上,就幹脆用中文“真意”來代表。如果我們研究學術思想,就看到唐代以後佛道兩傢思想上有瞭交匯,修持的方法也融會瞭。真意在道傢就是真土,這個是戊己土。所謂真意真土是什麼呢?就是有念無念之間,也就是上次我們提到 “一陽初動處,萬物未生時”那個一念不生的境界。

禪宗佛傢講空,一念不生不是沒有東西,是有個東西,這個東西就是真意。唐宋以後的禪宗靈知之性這一念,有形無形停留在中宮內外,沒有妄想沒有雜念,這個是內丹基本的一步。所以“皆秉中宮,戊己之功”。拿佛傢來比喻,這個時候等於是無念,無念之念是為正念,永遠定在這個境界。對於身體方面,就停留在中宮這一部位。保留久瞭而靜極,用老子的話,就是“致虛極,守靜篤”。“致虛極”就是空到極點,靜極空極在這個中宮,五行就歸元,就集中起作用瞭。正統道傢,在這個時候,真正的精氣神才搞得清楚,它的消息才來,才能把握得住。但是不要過分,因為無念太過,虛靈太過,要出毛病的,這個就是火候問題。

那麼要如何來調配呢?下一章會提到這個問題。在這個境界久瞭以後,把藥物調整好才可以談服食,吃這個丹藥。為什麼無念清凈境界要吃丹藥呢?在理論上沒有辦法懂,如果真做工夫,到那個境界就曉得,若有若無之間,並沒有一個有形的東西,但是的確有這麼一個作用。所以老子說,“恍兮惚兮,其中有物”,空空洞洞,若有若無之間是有東西。你說真有嗎?沒有,也就是佛傢講“非空非有,即空即有”。

《參同契》上篇前五章是講“禦政”,這個第二章,我們講到“戊己之功”,先認識藥物同服食的基本原理,然後再說如何用這些方法。這些方法就在下面第三章“日月含符”。


《我說參同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