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4講

剛才我們講到二月裡的驚蟄,“蟄”這個字是執下面一個蟲字,就是動物的冬眠。譬如蛇呀、青蛙呀這些小動物,到瞭冬天,地面上太冷不能生存,這些動物嘴裡含瞭一口泥巴,就進洞去入定瞭。所以西方人把打坐入定叫做是動物的冬眠。冬眠動物不吃也不拉兩三個月,要等到驚蟄節才出來。因為此時地球的陽能上升到相當程度瞭,地面上有陽氣變溫暖瞭,這不是靠太陽來的,是地球本身的陽能發出來的溫暖。到瞭這個時候,所謂驚蟄一聲雷,驚蟄的雷是什麼雷呢?剛才我講我們中國有八種雷,其實有十幾種呢!這個二月的卦象是“雷上天下”,就是雷天大壯卦。陽能在外面,冬眠的動物就醒來瞭,把嘴裡的泥巴吐掉,開始重新活動起來,所以叫驚蟄節。

我們鄉下農村光腳種田的人,從田裡回來,腿上莫名其妙紅一塊青一塊腫起來瞭,因為踩到冬眠動物吐出來的有毒的泥巴。最好的治療方法就是抓把土,混入人的口水,抹一抹就好瞭。

驚蟄後第一聲春雷“雷天大壯”,地面上才適合農作,開始農忙瞭。在中國中原地區最準,驚蟄以前不適合農作。

氣象 春秋

我們常常聽朋友講,氣象臺靠不住!其實不止國內,日本、美國也一樣。有人寫瞭一首缺德的詩,我隻記得中間幾句:“呼風風不至,無雨雨偏來”,預測不下雨偏偏下雨; “不如風濕病,風雨有準哉”,還不如風濕病的人,難過起來,知道明天就會下雨瞭,反而還準。實際上不怪氣象臺,氣象臺輸人的信息是大氣之中的東西,沒有算進去地球本身的變化,而這個地球上的物理又絕對與天氣有關,但是很難搞通。你懂瞭《易經》就知道難搞瞭。譬如一個省,你要分南部、中部、北部,都不同。就算是一個城市一條路的南面、北面、東面、西面,各有一個不同的太極。把地球本身的放射能量再配上大氣物理,那就是另外一套學問瞭。

有時你還不如掐指一算,中國這一套,就像瞎貓撞到死老鼠,報個時辰算算看,憑心裡的靈感求一下,有時反而準。這是個“氣象臺”,不是神通,也不是靈感,是根據《易經》這一套法則。但是這一套法則怎麼那麼靈呢?這個裡頭就妙瞭。學《易經》我們要記住孔子在《系辭》上的兩句話:“變動不居,周流六虛”。這個法則是呆定的,但是應用起來要活。學《易經》不曉得活用那就完瞭,所以孔子把秘訣都透露給我們瞭。“周流六虛”,六虛就是東南西北上下;“變動不居”,應用起來不是呆板不變的。但是這個法則規律是呆定的,所以我們要先瞭解。

我們一年過得最舒服的日子在春秋二季。小的時候,老祖母都告訴我們,二八亂穿衣。就是二月、八月的時候,隨便你穿吧,身體弱一點穿厚一點,身體好一點穿薄一點都沒有關系。

我常常給同學們講,孔子著《春秋》,寫春秋戰國幾百年的歷史,他為什麼叫《春秋》,不稱冬夏呢?春天是由冷變熱,慢慢一點一點熱起來。秋天是相反,夏天的熱慢慢退掉,退到瞭秋天剛好涼爽,不算冷也不算熱,所以春秋是持平的。不但氣溫如此,夏季白晝長,冬季白晝短,春秋兩季的日夜長短也是持平的。所以我們講“春秋持平也”,是個天秤。古今人物,對於國傢社會有沒有貢獻,《春秋》在這個歷史上持平論之,所以“春秋”是持平之論的意思。

六陽的上半年

三月間清明節這個陽氣上升,五爻都是陽能,隻有最上一爻是陰。這個卦名是“澤天夬”(,這個夬字(音怪〉是形容人有一點跛,腳不利便。實際上“夬”是有一些缺點的意思,因為陽太多,隻有一陰。三月的氣是谷雨。

再過來就是四月瞭。四月立夏是節,小滿是氣。地球到四月它所代表的是純陽,六爻都是陽,就是乾卦。陽氣升到瞭最高,所以我們要註意啊!到陰歷四月陽歷五六月,這個地球放射陽氣升到瞭極點,感覺白日又長。我們年輕讀書的時候最喜歡放暑假——“春天不是讀書天,夏日炎炎正好眠。等到秋來冬又到,收拾書箱好過年。”所以一年都不要讀書。

半年完瞭,這叫六陽上半年。我們先打個岔,陽能陰能一放一收,這之間代表瞭一年氣候。一年分成十二個月,一個月有三十天,地球繞著太陽轉,中間又加瞭一個月亮。一年太陽走多少度呢?從地球看太陽在虛空移動,簡單叫行度,在中國天文書上叫“躔度”。一年十二個月,共有三百六十五天又四分之一,多的四分之一天,擺在閏月、閏年、閏日,是這樣分配的,這個裡頭就很復雜瞭。我們幾千年史書上專門有一篇叫《律歷志》,從唐朝乃至到我們最近清朝的《清史稿》都還有。尤其清朝經過康熙親自參與編制,改進很多。康熙皇帝很用功,自己又愛讀書,拉丁文、梵文、蒙古文、滿洲文都會,又學過術數,數學也很高,天文、歷法、數學他都會,所以這個律歷是他下令由學者一起整理過的。現在有些風水的書都要以康熙整理過的做標準。當然這一兩百年來沒有整理,現在又需要整理瞭,不整理的話這個天體運行的計算會有差度的。

一年十二個月,一月三十天,五天一候,三候一節,六候一氣。所以一個月當中有一個節一個氣,一年有七十二候,二十四個氣節這都是呆定的,這是一年。再講一天,一天有十二個時辰,這個時辰的代表就是十二辟卦圖的中間空心往外數到第四圈。四月是巳月,五月是午月,這些是“子 醜寅卯辰巳午未申酉戌亥”十二地支。這個地支在一天的代表就是時辰。我們註意,下面研究到《參同契》有一個字, “簇”年為月,“簇”月為日,換句話再加一句可以講“簇” 日為時。這個法則是呆定的,用起來是活的。我們一晝一夜,十二時辰就是十二辟卦所代表的。一年的法則可以同樣運用到一個晝夜,晝夜之間太陽從早晨出來到晚上下去,這個運程變化是地球在自轉,使得地表的一半是亮的一半是黑的。這個地球的光明和陰暗,影響瞭地球上物理的生命法則,影響到我們人的生命。

醫病的法則

我們人自己以為瞭不起,可是在地球的立場來說,我們像是地球表面上的細菌,我們的生命自然要受地球宇宙法則的影響,所以修道人講究時間的配合。學中醫針灸的同學,更要註意人體的氣血流行,因為氣血流行同十二經脈配合,與時辰的變化法則一樣。學針灸有一本《子午流註圖》,就是特別註意十二時辰的血脈流通,把天地的法則與人體內部十二經脈的運行,配合診斷。

針灸同中醫是相連的,不是分開的。我常給同學們講,我不懂,我隻把學理告訴你們。古代中醫講“一砭二針三灸四湯藥”,屬於四個大的醫治手法,診斷病情是“望、聞、問、切”。

望,是看病人走路的姿態,註意他的身材,看他的體質個子,然後觀察面上的氣色,就曉得病在哪裡;聞,是聽他講話的聲音,譬如感冒瞭,聲音變瞭,鼻腔的音出來瞭,身體裡頭有其他的毛病,音聲都會反應。情緒激動,個性急的火氣大,就要註意他肝功能瞭;望、聞之後才問,他說感冒瞭,可是他是運動傢或者是練拳的,你下藥的成分就不能那麼輕瞭;如果是坐辦公室的,背又是駝起來的,弱不禁風,藥就要下輕一點,否則他受不瞭;切,最後把脈,才把這個病因、病灶、病狀找瞭出來。

砭,我們這個刮痧拔火罐都屬於砭,就是這個病尚在表皮時,治療就容易好。不好的話,曉得這個病已深入,就要下針瞭。針不好時,曉得更深入瞭,就用灸瞭。古人用薑片在上面燒艾,拿現在觀念勉強講像電療,但同電療不同。艾是通氣,把那個熱能逼進身體經脈裡頭,把病趕出去。灸再不行,病已進入腑臟到腸、胃、心、肝、脾,就隻好用中藥瞭。所以這一套程序是分不開的,“一砭二針三灸四湯藥”。

我小時候最會生病,六歲到十二歲是藥喂大的,什麼病都生過,所以對生病非常有經驗。幫我治病的那個老先生很高明,問幾歲啦?哪一天什麼時間開始發這個病?都與十二經脈有關。他不管你頭痛不頭痛,先找病的來源,一天看不瞭幾個病人。

有一次他幫我開瞭藥還不回傢,連第二服藥他也開好,吩咐兩服藥統統要煎。先告訴你第一劑藥吃下去,一個鐘頭後會難過得打滾,會吐的。吃下去後真難過得打滾,傢裡人也跟著慌啊,又不敢說。他就坐在前面,瞪著眼睛看著你,任你疼得叫死瞭,他也不管。後來我知道,他比我這個生病的人還緊張。看著你,哇!吐瞭!他把煙筒放下,知道藥用對瞭,所以換第二劑下去。然後放心瞭,洗洗臉才回傢去。

中藥店以前是沒有禮拜天的,過年有病人叫門,如果不開門抓藥,地方上的人會打這中藥店的。現在不同瞭,又有禮拜天,又有禮拜六,等到禮拜一才能生病。所以我們要年輕人瞭解我們中國文化,這些你們都看不到瞭,我都是親身經歷過的。

所以學中醫對於這個十二辟卦要懂得。這個“簇”字就是拿這一年的法則串成一個月,一個月的法則串成一個時辰。講到人體上應用,也是子時,每人的身體不同,所發動生命陽能的子時也不同。一定的法則,不一定的時間。

二至 否泰

剛才講到六陽上半年,現在繼續下去就是乾卦以後的五月天風姤卦(),臨五月芒種是節,夏至是氣。“夏至一陰生”,陰起來瞭,所謂一陰生是什麼道理呢?我們拿現在觀念來說,地球放射功能此時達到瞭極點。夏至以後太陽又開始向南,太陽能的放射對北半球漸減,這就是陰生。夏至也叫做“長至”。我們讀古人的詩詞文章見到“長至為某某兄寫瞭一首詩”,就知道是那一年的夏至,這一天是一年中白晝最長的一天。五月地支排到“午”,就是我們吃端午粽子的午月。端午、中秋、七月半這些都是民間風俗的節日,不屬於二十四氣節,因為是民間風俗,我們也沿用瞭千多年。這二十四個節氣,是中華文化,甚至說是東方人寶貴的文化遺產。一講夏至,民間在生活習慣上要註意什麼呢?夏至一陰生,潮濕起來瞭。尤其是住在南方,五月開始梅雨天,老式的房子發黴瞭,有些舊房子裡頭香菇都長出來瞭。香菇木耳都是腐爛木頭上長出來的,因為它是陰中之陽,所以白木耳有補肺功能。

夏至不久就是六月瞭。節氣有小暑、大暑。六月是未月,二陰生瞭,卦名叫做“天山遯”()〔外卦是“天”, 是純陽,內卦“山”,二陰瞭,內在的陰氣慢慢盛起來。

“遯”者,陽氣在裡面慢慢收縮瞭,陰氣盛瞭謂之“遯”。

七月是申月,立秋是節,處暑是氣,卦是“天地否” ()。否的對面就是泰,正月“地天泰”是好運氣,七月 “天地否”是壞運氣。講到這裡我岔進來一個故事,當年講到《易經》,有同學提出來問,老師呀,這兩個卦名好怪哦! “地天泰”,地在上,天在下,是泰是太平;天在上,地在下成瞭否,就糟糕瞭。天在上地在下才應該是太平啊!我說這就是哲學呀!如果天翻地覆都沒有瞭,不是天下太平嘛!也沒有你也沒有我,也不要吵架瞭,也不要來聽課瞭,大傢睡大覺,就是泰瞭。“天地否”,天地開辟瞭以後,人生才那麼多事嘛!你說這是笑話嗎?並不一定是笑話,有道理的。陰在內陽在外,外表看是很好,但是內在陰氣就是糟糕的、壞的,是不好的。所以“天地否”的意思,就是立秋之後處處有陰氣。

到瞭八月白露、秋分,內在陰氣更進一層瞭,四爻都是陰,外面隻剩兩爻是陽瞭,叫“風地觀”()。外卦是巽卦,巽為風;內卦是坤卦,坤為地。你們研究哲學、宗教的要註意!文王、孔子,在這一卦提出來宗教的定義——“聖 人以神道設教”。這一句話多去研究研究,就懂得宗教哲學瞭。宗教是人為造成的,所以聖人以神道設教,就是教育的一環。這是講“風地觀”順便提到,你們搞宗教的同學們註意!

至日閉關與奇門通甲

佛傢道傢打坐練工夫叫做閉關,這個閉關也出在《易經》上——“先王以至日閉關”。註意呀!“至”就是冬至和夏至。“至日閉關”這句話,如果老師們不傳,誰也讀不懂那些書。我是吃過苦頭的,很不願意你們也吃苦,所以我知道瞭就告訴你們。奇門遁甲大傢都想學,學瞭呼風喚雨,撒豆成兵,不做個諸葛亮也做個諸葛暗啦!這些學問都很高深,沒有那麼簡單的。像奇門遁甲,八卦不搞清楚,什麼陰遁、陽遁,都是迷惑!很難懂。我這個頭腦不喜歡數學,學得很痛苦,瞭解以後我就把它丟開,知道瞭就行瞭。我有個好勝求知心,不知道的一定想知道,知道以後就算瞭。學奇門遁甲有一個口訣:

陰陽順逆妙難窮 二至還鄉一九宮 若能瞭達陰陽理 天地都來一掌中

“陰陽順逆妙難窮”,陰陽順逆倒轉,這個中間的巧妙,就是宇宙法則妙難窮,你永遠搞不通,隻講第一二句就把我考倒瞭。一直認為自己讀書很聰明,不料被考倒瞭。“二至還鄉一九宮”,糟糕!我一宮都不宮,一個房子都沒有,哪裡來個一九宮啊。這還不講,“二至還鄉”又怎麼說呢?問起那些算命卜卦看風水的,不懂。有些懂的人隻是笑笑,因為學這個口訣要磕頭拜門。有些人看看他的模樣,萬一是旁門左道總不大光榮吧!就不肯拜,不肯拜書就讀不懂。什麼 “二至還鄉”?其實就是冬至夏至一陰一陽、一順一逆回到那個本位。

“二至還鄉一九宮”,一是陽數的開始,九是陽數的極點,一始一終這可不簡單瞭。這四句話最誘惑人,但是我現在這樣一講,就算你們都懂瞭,可是你天地也拿不到啊,不是那麼簡單的!這一句話隻是告訴你法則,陰陽順逆的確是妙難窮,你真懂嗎?所以我們現在先要解釋二至,冬至和夏至就是一順一逆。《易經》有句話,“先王以至日閉關”,這是中國古代文化。一個人閉關,每天一樣,每月也一樣,到瞭那個時候就要清心寡欲,齋戒沐浴,就是打坐修行瞭。拿佛法來講,就是六根六塵都關起來叫做閉關。“至”是一陽來復的時候,或者一陰初生的時候,如果這個時候把握住天地法則,你打坐一個時辰,也就是兩個鐘頭,等於你坐三個月的工夫。當然這是吹噓一點的,是鼓勵性的,但是把握時辰打坐的話,功效絕對等於你多坐幾次是真的。

所以說“陰陽順逆”,用在這一面也要知道。有人問每天子午卯酉時,有人說要打坐,有人說不可以,答案是當然可以!這是我們講到觀卦補充提到的,我們簡單地把兩卦報告完瞭。

借東風之謎

到瞭九月,寒露是節,霜降是氣,是山地剝卦。這時因陰氣的剝削隻剩上面一點陽氣瞭。念到《易經》這個卦,想到古文《李陵答蘇武書》:“涼秋九月,塞外草衰”,就是這個剝卦的意境。

再過來就是十月瞭,是個純陰的坤卦(),節氣是立冬和小雪。天氣冷瞭,但是十月不算最冷,真冷還要到下個月。十月在陰歷來講是立冬,又叫做小陽春。所以每年十月北方,在冷的時候一定有個幾天,大概三天,當中會轉成暖的,雖然不像春天般暖和。這個是在哪一天呢?十月有三十天,是初一到初三呢?還是二十到二十三呢?每一年不一定。冬天是吹西北風的,但是十月小陽春可以在這三天當中轉為東南風,東南風一吹就轉暖和。

諸葛亮借東風就是在這個時候借的,你核對歷史就曉得周瑜被諸葛亮騙瞭,他騙周瑜會借東風,他不過把《易經》十二辟卦學通瞭。他懂得天文,告訴你不要擔心,等幾天我幫你借。他算定瞭小陽春時會吹東南風,他已經很篤定瞭。

曹操赤壁之戰敗北後,回去夜裡關在房中看書,忽然跳起來大笑,大傢問丞相你五十萬大軍打得光光的,高興個什麼?曹操說我現在弄懂瞭《易經》上兩句話“先甲三日,後甲三日”,“先庚三日,後庚三日”,這個配合天幹地支一定是小陽春轉成東南風。曹操雖懂,可是《易經》沒有學精,他想大概沒這回事,十月一定吹西北風,所以不怕諸葛亮。諸葛亮比他理解得透徹,所以這兩個人,一個是碩士班的,一個是博士班的。


《我說參同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