詞曰:
著甚來由,恰與他人作馬牛。終日忙忙走,費盡懸河口。休,取怨復招尤,傷親懷友。一刻清閑,天福能消受,因此把閑是閑非一筆勾。
王天寵掀天棉被一瞧,裡面躺著一人,渾身鮮血淋淋,盡是刀傷。
仔細一瞧,不是外人,原來正是笑面無常張大虎。
書中交待,張大虎因何落在這般光景?隻因在清化鎮店內,追風仙猿侯化泰與他說瞭一句玩笑話,張大虎認真是他拜兄王天寵死在妖人之手,他轉身就走,出離瞭清化鎮,也不辯東西南北,氣得兩眼發直,一邊走著,一邊說:“我拜兄王天寵乃是忠誠最道之人,一旦喪在妖人之手,我必要替他報仇雪恨,盡其異性弟兄情長。”信步往前,日行一千,夜走八百,陸地飛騰之法甚快,太陽平西之時,來到平沙江口。看那邊二十多隻魚船,張大虎叫過一隻船來。船頭之上有一漁人,年有三十以外,頭戴草綸巾,身穿月白佈褲褂,赤著足,面皮微紫,紫中透黑,兩道細眉,一雙三角眼,站在船頭,向張大虎說:“你要雇船哪?你是要過江哪?”張大虎說:“此處叫什麼地名?離天地會窩巢多遠?”那漁人說:“此地叫平沙江口。這裡要上小竹子山,約有四十裡地,一直正西偏北。你上那裡去找準?”張大虎說:“你這船可把我渡到那裡,給你白銀五兩。”掌船的瞧見銀子,心中喜悅,把銀子接過來,說:“大爺貴姓?”張大虎說:“我姓張,名大虎,人稱笑面無常。我這人坐船性急,可要多添兩個水手。”使船的說:“你老請放寬心,上船來吧。”張大虎轉身上船,說:“你叫什麼名字?”使船的說:“我叫快嘴餘六。”那船蕩槳搖曳風蓬,船走如飛。餘六說:“你到小竹子山找的是哪位?”張大虎說:“小竹子山為首的會總是哪一位你可知道?”餘六說:“我全都知道。”張大虎問:“頭一傢會總是誰?”餘六說:“頭一位就是坐山雕羅文慶,第二傢會總是白面閻王蔡文榮。還有二位少會總,一個叫羅如龍,一個叫羅如虎。他手下還教著十幾個徒弟。”
正說之間,抬頭一看,前面已到小竹子山。但則見大江之中有一座高山,南北直立,山峰山頭之上旌旗招展,號帶飄揚。戰船無數。把山口堵住。滿山一概盡是竹子,不知裡面有多大地面。張大虎換上水濕衣靠,手中把金背刀一擎,說:“船傢,你不必等我瞭,我去也!”張大虎在山口中一瞧,見一排一排的竹城,有水寨竹門。張大虎打算:“由水中浮去,到小竹子山裡頭,把他等刀刀斬盡,劍劍殺絕,方能報我兄長之恨!我再拿住他們裡面一個人,向一問我兄長死在何人之手。我要把害我哥哥這個人拿住,我把他開膛摘心,祭我哥哥的魂靈。”自己正思想,已到竹城水寨。自己一沉身,鉆入水底下。忽見竹城水寨門一開,從裡面出來一隻小船,四個水手,船上有一人在船頭站定。張大虎看罷,由水底下往上一冒,一長身說:“呔!混賬妖賊,你往哪裡走?待我來結果你的性命!”方要上船,隻見船上站定那個人,一伸手拉出刀來,說:“你是哪裡來的奸細?你報上名來!”張大虎說:“我姓張,名大虎,綽號人稱笑面無常。小子,你是何人?”那人說:“吾乃是這裡小竹子山的巡江會總於振海是也,你敢來到太歲頭上動土!”隻見那於振海跳下水去,一擺加鋼蛾眉刺,照定那張大虎分心就刺張大虎用刀相迎。兩個人上下翻飛,攪的水花兒滾滾,波浪滔天。於振海見張大虎甚是猛勇,自己撤身上船,吩咐:“急速跟我進竹城水寨!”來到水寨門,吩咐開城,裡面把城門一開,巡江會總那隻船就進去瞭。
張大虎追至臨近,水寨竹門已閉,裡頭安排著攔江網,下面有刀輪,自己著瞭半天急,不能進去。長身冒上水來一瞧,這座竹城長有五裡之遙,自東北至西南,兩邊俱是高山峻嶺,不知小竹子山裡面是怎麼個樣式。急浮水撲奔西南這道山,及至臨近一看,兩旁是直立山峰,不能上去。浮水往回裡走,又來到竹門水寨,沉身鉆入水內,睜眼往水內一瞧,見水底下有二尺多寬的道路,也不靠攔江網,也不靠竹子,往裡一鉆身,想要從這裡進去。剛往內一探頭,正蹬在刀輪消息之上。張大虎想要躲避也來不及瞭,被刀所傷,正砍在肩頭之上。張大虎往回一蹬水,覺得渾身疼痛,一陣迷糊,竟背將過去。早被巡江大會總羅如龍聽見,吩咐:“拿奸細!”出去四隻巡江小船,由四面下網,把張大虎撈上來,把水挖出去,繩捆二臂。張大虎還醒來,睜眼一看,已然被人拿住,自己情知一死,破口大罵。眾水手把他解到羅如龍那裡。進瞭竹城水寨,有人把他抬至大戰船之上。一瞧羅如龍在那裡坐定,站著有二十名兵丁。羅如龍說:“你叫什麼名字?膽敢前來窺探竹子城!你必是大清營的奸細。”張大虎說:“我也不必瞞你,我乃是福建臺灣聚泉山公道二寨主,我名叫張大虎。今日是替我哥哥報仇雪恨,被你拿獲,你傢大老爺隻求一死,趁此即給我一個快當!”羅如龍說:“來,你等把他送給大寨主,交與老會總發落。”左右一聲答應,把張大虎搭起來,跳上小船,直撲奔北山坡。到瞭山坡之下,小船攏岸,四人把張大虎搭著上山。這四個人說:“咱們見瞭老會總必定有賞。拿住這個人,乃是小白龍王天寵的拜弟。到瞭會總爺那裡,必然將他碎屍萬段!”
四人搭著正往前走,忽聽前面說:“閑人閃開,少會總來也!”四人抬頭一看,正是二會總羅如虎。羅如虎乃是坐山雕羅文慶的第二個兒子,為人性情猛烈,心地誠實,正要下山,前去遊戲,急見對面四個人搭著一人,由對面而來,過去問道:“小子們,搭的是什麼?”四個人趕緊放下說:“會總爺要問,方才在外竹子城拿住一個奸細,名叫張大虎,要解送老寨主那裡。”羅如虎說:“我看看。”來至臨近,仔細一瞧,說:“哎喲!原來是我一個朋友張大叔。小子們,把繩扣解開!”眾人不敢違背他,把大虎繩扣解開。張大虎睜眼一看,認得他是先在四方鎮店中遇見過的。羅如虎自己說:“這個人與我有一面之識,我要救他!”羅如虎生來血心熱腸。俗語說的不錯:“恩義廣施,人生何處不相逢;怨傢免結,路逢險處須回避。”那羅如虎吩咐手下人把張大虎攙起來。張大虎傷痕甚重,不能行走。羅如虎派人把張大虎搭到自己屋中去,說:“你老人傢從哪裡來?”張大虎說:“我是從湖耳山來,要替我大哥王天寵報仇。”羅如虎說:“王大叔並未往這裡來,這裡也沒拿住什麼人,你叫別人冤瞭吧?”那張大虎說:“你既救下我這條性命,你急速把我送走,不可耽延時刻,恐怕睡多瞭夢長。”羅如虎說:“我明日就送你前往,今天我在這裡看著你,沒人敢害你。”張大虎說:“也好。”晚半天又給他要點吃的,張大虎也吃不下去。一夜晚景無話。
次日,叫傢人打個笸籮,怕張大虎傷痕受瞭風,給他蓋上棉被,帶他手下十數個親隨人,派瞭四個人搭著張大虎,下瞭山坡,要瞭一隻戰船,出離瞭小竹子山。這船到平沙江的渡口,把船靠岸,眾人下船,搭著張大虎,羅如虎騎馬,打算把他送到大清營。方走到小慶雲山,隻見大路之上來瞭六騎馬,正是胖馬馬成龍、瘦馬馬夢太、朱天飛、王天寵、顧煥章、高傑,騎馬正往前走。羅如虎看見,吩咐手下人:“把張大虎扔下,你我回去吧!”眾人這才扔下他走瞭。王天寵等六個人來至臨近,各跳下坐騎,掀起棉被一看,正是笑面無常張大虎。王天寵見他這一身傷痕,心中難受,說:“賢弟,你為何落在這般光景?”張大虎此時被風一吹,傷痕都著瞭風瞭,迷迷離離,不省人事。王天寵一著急,就暈過去瞭,多虧馬夢太把他叫醒過來。這王天寵為人最熱,他是最疼張大虎這個人。今日見張大虎身受重傷,一語不發,自己心中一慟。這才把笸蘿搭起來,六個人同送至鐵善寺,與侯化泰一處養病,求紀忠醫治。
這六人不敢耽延時刻,急速起身,上龍峒山打聽白少將軍的下落,順便要促拿蔡文增。六個人在道路之上觀看,真是山清水秀,地茂林豐,林中野鳥聲喧,山上野花媚人,一路觀玩不盡的景致。天有平面之時,走的口幹舌燥,都是荒山野境,並無有鎮店村莊。高傑性情最急,說:“列位,天到這般時候,尚未用飯,人也餓瞭,馬也乏瞭,找個地方歇息吧!”馬成龍說:“你不要忙,咱們問一問哪有鎮店往哪裡去吧。”正說之際,忽見山上有一個樵夫,信口作歌而來。歌曰:山中青,山中青,萬緣不到好修行。眼前浮雲擎富貴,沿邊流水無昆橫。是是非非不找我,長長短短沒人爭。惟有一時動情處,嶺頭一曲古英雄。
眾人聽罷,一個個心中一楞:此是隱居賢士也。你看這個樵夫雖是粗魯之人,尚通文墨。馬夢太跳下馬來,過去說:“借問樵夫兄,這裡哪有村莊鎮店?”樵夫用手一指,說:“此處離永善縣,順我手瞧,有三裡之遙。轉過這一道山去,便是永善縣地面瞭。”六位英雄謝過樵夫,各自上馬,去往龍峒山而來。這一去,不知吉兇如何,且看下回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