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十五回 走獸飛禽堪度化 士農工賈被妖魔
且說三個高僧正講經義,這僧道等來歷,若是凡眼卻認不得,惟他慧照,雖非祖師明見,卻也邪魔異類隱瞞不得。他出傢慈悲方便,就是邪魔,也看他來意如何:若是逞妖弄怪,他自有秉教護持,道力不容;若是本一個向道求度心腸,便是邪魔也是正念,就與他個方便,容留不拒。陶情三個,邪不能存。去瞭。這僧道卻是山林中多年修煉的兩個虎豹。他向在山間,得聞前度尊者禪機,久伏山林,不出噬人。一日聽得海潮庵高僧演化,故此虎變化瞭僧人出來,偶逢捕竊、陶情在酒坊,遂入來諢俗。不意豹也變個道士,出林尋到店中,隨事行意,收瞭黿精,服瞭陶情,到得庵來。那陶情邪不勝正,始初借僧道名色進入,後聽瞭經文正義飛走。這虎豹原是實在生靈,卻又見十三位阿羅聖前有一個虎過前,侍者童子在側竊窺,兩個私意道:“菩薩前也有虎伏。”乃大著膽子,坐在座側,哪知卻是十三位尊者法試演化僧人,正欲虎豹聞經,以成度化。他兩個因問道:“師父方才說講經度化人,不知可度化得飛禽走獸?”副師答道:“我本師說法,山石也點頭,如何度化不得飛禽走獸?比如人有恩與禽,雀也知銜環;吏有德化民,虎也渡水去。禽獸雖蠢,卻有至靈。你食他肉,他豈不恨你。你無傷虎心,虎豈傷人意。禽獸不傷人,自能入人道。”僧道聽瞭道:“比如虎豹不傷人,便超入人道。人若不傷人,卻超入何道:“副師道:“人若不傷人,便超入善道。”僧道又問:“善道是何道?”副師道:“仙佛聖賢、王侯將相,皆是善道中超的。”僧道又問:“比如一個不傷人,就入善道,再可有進步麼?”副師道:“你問我二師弟”隻見尼總師閉目跌坐,聽得忙說一偈道:
惡道是傷人,不傷乃一善。
若來進步功,到處行方便。
尼總師念罷偈語,兩個僧道隨上前,實話說道:“二師父,我兩個實非人道,乃山林虎豹。往昔得聞瞭前度尊者禪機,誓願不傷害生命,因此修得年深,能變化人形,特來求超脫。今聞進步之因,意求方便之略。”尼師笑道:“我久已識汝兩個。汝既向善門,欲求方便,趁吾祖師出靜,當禮拜師前,以求超脫。”兩個聽瞭,忙走到靜室,果見祖師與村鄉善信及庵眾僧人閑坐,你長我短,在室內求師度化。他兩個不敢遽入,站立聽久,但聽眾聲辯論,卻不聞祖師半字之言。他兩個正疑,進退兩難,忽聞祖師開言說:“既脫獸形,已歸善道,不壞人心,豈復獸已。”他兩個低頭想瞭一會,說道:“分明師度也說我們獸變瞭善人,又歸瞭善道,便不復入獸類瞭。”復走出殿上,把這話說與尼師。尼師道:“比如一個堂堂的漢子,壞瞭人心,必入獸道,哪裡等他入,眼前便獸也。”兩個聽瞭,謝禮三位高僧,你看他兩個搖搖擺擺,直出山門而去。當下在座僧人便問道:“二師父,方才這一僧一道,與二僧講的何話?”尼師道:“講的是他學好行善做僧道,恐怕不學好、不行善的做瞭。他還有幾句一善轉人、再善轉仙佛的話,與他講去瞭。”按下不提。
且說這虎豹變的僧人道士,得瞭祖師度化,出瞭庵門,兩個計議而行。僧人說:“我也隻知變和尚,講禪理,打坐功,勸化人。不到此庵參禮高僧,如何知出劫超凡的道理。”道士說:“便是我也隻知道門名色,得瞭些陳言,哪知上藥三品的妙理!隻是我們要進步,須遠歷湖海,與人世積些功德才是。”僧人笑道:“師弟,你且復個豹形看。”道士說:“師兄你便復個虎體看。”僧人把身子抖瞭十來抖,把臉抹瞭十來抹,原還是個和尚。道士也抖身抹臉,哪裡復得原身。兩個撫掌大笑道:“好呀,存瞭善心,不復入獸類也。”道士說:“若是不存善心,怎能變人?”僧人道:“不存善心,隻恐人還要變我前身。”兩個講話間,隻見路旁一個老叟說道:“二位師父,出傢人有甚憂,也無甚喜,叫做憂喜不形於色,方是個有道行的人。你兩個何事笑說而來?”兩個聽瞭,私語說:“俗雲:‘近朱者赤,近墨者黑。’這近庵的老兒,便就有些道理的言語。”乃答道:“我僧、道二人,乃是從海潮庵而來,得聞瞭高僧經典,悟瞭些方便玄機,在路講解,不覺喜形於色。”老叟道:“有理,有理。既是悟瞭些方便真機,卻是那等方便?”僧人道:“方便之門甚多,怎麼一言說得盡。”老叟道:“比如一個好好人傢,被幾個妖魔精怪吵鬧,你僧道傢可有甚麼方便麼?”道士笑道:“拿妖捉怪,正是我道士生意上門,如何方便不得。”僧人道:“莫要說他道門,便是我僧傢也能方便。”老叟道:“正是我方才要往海潮庵問法主,道路卻遠,又恐僧傢驅捉不得邪妖。既是師父說也會方便,乞請到舍方便一二,自當供獻好齋。”
兩個乃同著老叟一路行來,問道:“老叟,你傢中有甚妖魔精怪?”老叟道:“不瞞二位師父說,老拙傢頗充裕,生瞭四個兒子。想世間隻有做個本份道路,方能盡得一人男子漢的事業,所以把四子因材教訓:大子才能出眾,便叫他為士;次子蠢然力強,便叫他為農;三子即也智巧,便叫他學藝為工;四子才幹可任經營,便叫他為商。大傢各執一業,倒也各有所得,料可成傢,不負瞭老拙這一番教訓。誰知他四個忽然都變瞭,怠惰本業,相爭相競。大子荒廢瞭學業,要奪農工;次子懶惰耕耘,乃經商賈買賣;三子不習手藝輕便,反去為農;四子不務經營,遊閑浪蕩。因此蹺蹊事出:瓶罐也成妖,桌凳也作怪,青天白日見邪見鬼,孩子也不得安。師父,你道是何說?”道士說:“老叟,你傢莫不是有甚歪邪婦女引惹妖魔?”僧人道:“恐是老叟傷瞭些陰德,叫做‘主傢不正,招出怪事’。”老叟笑道:“老拙傢無婦子淫邪,我亦沒有過惡。且請二位師父到我傢,看是何怪甚妖。”道士說:“有理,有理。”兩個走瞭數裡,到一所莊戶人傢,房屋卻也深大,老叟便指道:“這便是老拙寒傢。”道士抬頭一看,隻見那:
房屋層層深邃,圍墻處處多高。
人丁出入不少,馬牛卻也成槽。
兩個走到門前,老叟躬身延入。到瞭堂上,老叟便問僧人何號,僧原無名姓,忙忙答道:“海庵。”又問道士,也忙答應道:“潮庵。”老叟道:“二位師父既從海潮庵聽講而來,怎麼法號就在庵上起?卻是到庵後起得,還是在前起得?”僧人道:“我二人原不是此號,乃是到庵後改的。”正說間,隻見屋內一個大石頭打將出來,就如人聲說道:“你兩個隻該說是號山君,或是號金錢,如何詐冒姓名?”僧人、道士吃瞭一驚,向老叟說:“想是內眷在內,不容我兩個僧道上門。”老叟低聲近前說:“這便是妖魔,打石說話。”道士聽瞭,問道:“這屋內何處?”老叟道:“這屋內就是大子的書室。”道士說:“大令郎可在內麼?”老叟道:“今早避出外去瞭。”道士道:“今且叫令郎不必入室,待小道住下。”正說,又一塊石打出來說道:“你便住下待怎的?”僧人道:“連小僧也住在此室罷”又一塊石打出道:“可怕你一庵的和尚都來住?”僧人、道士聽瞭,便要入屋內。老叟隻是害怕,道:“且吃齋飯。”道士哪裡等得,乃向身邊拔出一口劍來,僧人也抖一抖身體,執出一根禪杖,走出後堂。時天已黃昏,隻見那空書室內,跳出兩個妖魔來,生得卻也醜惡。但見那妖魔:一個發似朱砂,一個臉如藍靛。一個眼似燈籠,一個耳如蒲扇。一個手像釘耙,一個口噴火焰。一個拿著根槍,一個執著把劍。一個咬著牙關,一個變瞭皮面。一個道冤自有頭,一個道債各有欠。
道士大喝一聲道:“你兩個是何物作怪,甚事為妖?”隻見一個怪說:“道士,你隻曉得與人傢做醮,要齋吃,要經錢。若是隻這兩樁,卻是你本等,也不招邪作怪;若是奪同輩的門徒,爭夥中的施主,賺人傢齋食,爭醮錢的多少,便自傢作怪為妖,又何必問我?你那和尚,到施主傢念經,也是這般一等。你們自傢作怪,我不過趁傢隙兒,幫助著你。”僧人笑道:“我知道你瞭。隻是我們不是念經做醮的僧道,卻是隨緣化齋遊方僧道,哪裡與同輩奪門徒,夥中爭施主?”那怪說道:“隨緣化齋,有無任緣,也是本等。卻有那吃著口裡,想著鍋裡,吃飽瞭又想襯錢,化瞭衣服,又想鞋穿。自作妖怪,何消管我!”道士喝道:“休要強辯!你隻說你是何妖,有何冤愆,把這老叟傢煎炒。”一個怪便說:“道士,你要知來歷,我也說與你知。”乃說道:
我妖名上達,這怪號欺心。
欲要登去路,先須種善因。
妄想一朝貴,將人產業侵。
不思勤苦處,就裡有黃金。
我妖原是主,這怪卻來親。
士人無定主,相鬧到如今。
道士聽瞭,笑道:“原來你這兩怪,一個扶助老叟大子上達的,一個是坑陷他廢業的。人生世間,他習本份事業,隻該扶助他,你這欺心怪,如何來坑陷他,使他廢瞭前程大事?”欺心怪道:“誰叫他一心求上進,一心又妄想著他日登雲路,如何治產,如何立業,張傢之女可妾,李戶之地可侵,自然上達之妖退腳,我欺心之怪侵身,總是他自失主張,莫怪我兩魔作吵。”道士道:“習本份,思前程,蠻是為士的份內事,你為何妄來侵奪上達的窩巢?”欺心怪道:“忠君愛民,為士的何不把這前程想一想,我自不敢來奪他的窩巢。”道士喝道:“如今隻許上達扶助,卻不容你欺心。”欺心怪道:“你僧道上人傢門,隻管化你的齋,吃他的飯,莫要管人閑事。”執著槍照道士戳來。道士掣劍去迎。戰瞭一會,欺心怪力弱敗走。這裡道士趕去,那怪往後屋簷上立著。叫:“兄弟們來助戰。”隻見那後院裡鉆出兩個怪來。道士看見,回頭隻見老叟同著僧人進來,道士便問此屋何處,老叟答道:“此乃次子為農的臥房。”道士笑道:“老叟,你見屋簷上精怪麼?”老叟道:“老拙眼花,不曾見有甚精怪。”僧人說:“你無慧光,如何得見。且問老叟,你這屋後幾層,卻是何處?”老叟答道:“三層都是三子四子住屋。”僧人道:“層層有怪。你且避瞭,待我兩個與你除妖。”老叟依言往外屋避去,又叫傢中男女也都避瞭。隻見那兩個怪鉆出來,向欺心怪問道:“這僧、道何來?”欺心怪答道:“我忙忙的與上達爭窩巢,見瞭道士來助上達,卻不容我,便與他爭戰,卻不曾問他個來歷。”這兩怪乃手執著釘鈀,問道:“那道士、和尚哪裡來的,管人傢閑事?”道士聽瞭道:“你卻又是甚怪?”那兩個怪,一個稱是“懶妖”,一個稱是“惰怪”。道士看他那形狀:
蓬頭跣足,拖手懶腰,一團好睡的形容,半似醉酒的模樣。釘鈀空執在手,氣力全沒些兒。倒像有些風流佳興,好吃懶做的情況。農傢若遭這個妖精,怎不叫三時失望。
道士看瞭笑將起來,指著欺心怪罵道:“你叫這個么魔幫助你,越發晦你的氣。他兩個連自己也顧不得,怎幫得你!”兩怪乜斜著眼道:“你也休管我幫得幫不得,且說你兩個的來歷。我看你兩個是兩教各宗,常聞得彼此爭施主,誇門風,今日如何一處你兄我弟,親親熱熱?”道士喝道:“你哪裡知道我僧、道原來是一傢,隻因世有不明白道理,諢俗出傢的,便分門爭競。似我二人一氣傳來,何有差別。你既要問我來歷,我且說與你知道。”道士乃說道:
自幼出山林,弟兄五兩個。
狀貌不殊差,威風卻也大。
隻因識性靈,輪回被視破。
我兄入禪林,自把仙門做。
煉得有神通,四海聲名播。
昨謁高僧庵,道理都參過。
蒙師指路頭,縛魁莫教錯。
今朝遇你妖,自送上門貨。
急早離他門,免教劍下剁。
兩怪聽瞭,私自計較道:“這和尚、道士有些來歷,可叫三房、四房妖魔齊來幫助幫助。”欺心怪道:“有理,有理。古語說得好:‘三拳不敵四的。’”乃向屋後大叫:“弟兄們齊出來助戰!”隻見後屋層層都鉆出幾個怪來。卻是何怪,下回自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