陵縣狐

原文

陵縣李太史傢,每見瓶鼎古玩之物,移列案邊,勢危將墮。疑廝仆所為,輒怒譴之。仆輩稱冤,而亦不知其由,乃嚴扃齋扉,天明復然。心知其異,暗覘之。

一夜,光明滿室,訝為盜。兩仆近窺,則一狐臥櫝上,光自兩眸出,晶瑩四射。恐其遁,急入捉之。狐嚙腕肉欲脫,仆持益堅,因共縛之。舉視,則四足皆無骨,隨手搖搖若帶垂焉。太史念其通靈,不忍殺;覆以柳器,狐不能出,戴器而走。乃數其罪而放之,怪遂絕。

聊齋之陵縣狐白話翻譯

陵縣李太史傢,經常看見瓶呀鼎的古玩擺設等物品不知怎麼就挪到桌子邊沿上,要掉下去的樣子。他懷疑是下人們幹的,常憤恐地責備他們。仆人說冤枉,可也不知原因。於是將物品放歸原處,把門鎖嚴瞭。可天明後又那樣瞭,知是怪事,便暗中觀察。

一天夜裡,屋裡忽然亮得很,還以為來瞭賊,很驚訝,兩個仆人走進去看究竟。見一隻狐貍躺在木櫃上,兩眼冒光,把四周照得亮亮的。怕它跑瞭,趕快去捉。狐貍咬仆人手腕想逃,仆人抓得更緊瞭。於是一齊動手綁瞭,抬起來看,見四條腿都沒有骨頭,手一碰,蕩悠蕩悠像帶子垂著。李太史憐惜它的通靈,不忍殺掉。於是用柳筐蓋住狐貍,狐貍出不來,隻能頂著筐走。李太史數落瞭它的過錯,把它放瞭。過去那種怪事就絕跡瞭。

《聊齋志異文白對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