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晞傳

王昕弟晞,字叔明,小名沙彌。幼時孝謹,文雅有氣度,好學不倦,容儀漂亮,風度翩翩。魏末,隨同胞兄東往海隅,與邢子良交遊。子良喜歡他的敏悟,向在洛陽的晞的兩位哥哥寫信說:“賢弟彌郎,學識深遠,曠達不羈,簡於造次,言必有理,吟詠情性,往往麗絕。恐怕足下難以為兄,也不要擔心他不騰達。”魏永安初,第二兄暉出使梁朝,上書朝廷為晞求職,晞便釋褐任員外散騎侍郎,征署廣平王開府功曹史。晞想贍養老母,竟沒有接受委任。母死後,遷往鄴城。晞遨遊鞏洛,悅其山水,與范陽盧元明、巨鹿魏季景結成瞭最好的朋友,並前往天陵山,似乎準備在山裡過上一輩子。

西魏大將獨孤信進入洛陽,署晞為開府記室。晞稱自己被狗咬傷,不能站立。其朋友懷疑他受傷並非瘋狗所咬,寫信給他,請其任職。晞回信說:“承蒙來信問候,並請我離傢為官,反復誦讀華章,覺得你懷疑我不是被瘋狗咬瞭。我難道希望被瘋狗咬一口嗎?足下致疑,大可不必。足下既然懷疑不是瘋狗,當然也可懷疑是瘋狗,二者必居其一。如果懷疑是為瘋狗所傷並來幫助我,雖然不是瘋狗所傷也不妨礙足下什麼;懷疑不是瘋狗所傷而不治療,倘若是瘋狗所咬則無可救藥瞭。當然認真醫治就會萬全,不慎重對待或許會丟掉小命。如果王晞不可憐惜,就不足以任官,既要他為官,就該憐憫他。為什麼要奪走萬無一失,看著他去死呢?再說將軍威德所至,飚飛霧襲,正遮蓋著八極,豈在乎一介小民?如果一定要從郭隗開始的話,就應該首先救濟生民。足下為什麼不能找一機會好好地同將軍談一談?”這樣,他就得到瞭原諒。獨孤信很快撤走,晞就返回瞭鄴城。

齊神武搜尋朝廷子弟忠孝謹密者,讓他們同自己的兒子交遊,晞與清河崔瞻、頓丘李度、范陽盧正通首入此選。文襄這時候為大將軍,握著晞的手說:“我的弟弟們正在長大成人,志向還沒確定,近善親惡,不能不認真引導。我的弟弟們成就瞭事業,不負傢教,你的祿位就會很高。若讓他們學壞,互相影響,處罰就要牽連九族,而不止你一個人瞭。”晞便隨神武到晉陽,補中外府功曹參軍兼帶常山公演之友。

齊天保初,行太原郡事。文宣帝昏憒婬逸,常山王多次進行進諫,帝懷疑晞在其後面操縱,想處以大辟之罪。王偷偷地對晞說:“博士,明天做一件事,既能夠讓我活命,也是圖謀自全,請你不要怪罪。”王便當著眾人的面將晞杖打瞭二十多下。帝大發雷霆,聽說晞遭杖擊,就沒有殺他,隻是剃光頭發發配到甲坊為奴。過瞭三年,王又極力勸諫,卻被狠狠地揍瞭一頓,打得連飯也吃不下去瞭。太後十分地憂愁。帝對左右說:“倘若這個小傢夥死瞭,我怎麼向老母親交待?”於是常常問王的傷情,說:“咬著牙吃一些,我會把王晞還給你的。”放出晞讓他趕往王府。王抱著晞說:“我十分虛脫,恐怕再也見不到你瞭。”晞流著淚說:“天道神明,怎能讓殿下倒斃在這間屋子裡。至尊親為兄弟,尊為人主,怎麼能夠同他計較?殿下不食,太後也不食,縱使殿下不愛惜自己,難道就不應該愛惜太後?”話還沒有有說完,王努力坐起吃飯。因此晞被免除瞭奴的身份,繼續為王友。

王復為錄尚書事,新得官位的人必須來到王府致謝,離開京城時一定要道別。晞對王說:“從天朝得官,卻入私第謝恩,從古時起就被看作是幹犯朝綱。朝廷文武,出入辭謝,應該趕快禁絕。主上肅敬,依仗殿下扶助。”王接受瞭他的意見。王時常對晞說:“主上起居沒有規律,你看到瞭也聽到過。我那能夠忘記前些日子皇上的毆撻,而閉口不語呢?你應該為我撰寫諫草,有機會的話,我就要極力進諫。”晞便條列十多件事送給王。晞對王切諫說:“眼下的朝廷就是這樣瞭,想學介子、匹夫,輕視天子的命令,狂藥服下後使人難於控制自己,刀槍箭矢是分不清親和疏的,一旦災禍降臨,將如何處置您的傢業,將如何對待皇太後?請您隨從大流,一天應比一天謹慎小心。”王抽泣著無法自制,說:“就這樣瞭嗎?”第二天見到晞,又說:“我反反復復地想瞭一夜,不再進諫瞭。”當著晞的面,燒掉瞭諫草。而後王借著機會苦苦進諫,以至違反瞭聖旨。帝命令力士捆綁住常山王,拔出刀來架在他的脖子上,大罵道:“你知道什麼,想用小聰明來為難我,是誰唆使的?”王說:“天下啞口,除瞭我之外還有哪個敢說話?”帝催人猛打,一時亂棒齊下,乘著帝醉倒在地的機會,打手們才停手。此後帝更是輕慢,常常跑到宗族、親戚傢裡,幾天不回宮去,而且把白天當成瞭黑夜,自然,常山王的官邸他是不會進去的。

文宣帝死,濟南王嗣位。常山王對晞說:“一人垂衣拱手,我輩也得到瞭悠閑。”還說朝廷寬仁慈恕,是真正的守文良主。晞說:“文宣在位,東宮委托給一胡人,今天終於總攬萬機,駕馭雄傑。如果主上年幼,不堪重負,而讓他姓出納詔命,其權力一定會有轉移。殿下雖想保守藩職,有這種可能嗎?假令得志為政,是為瞭使傢運長久不衰嗎?”王沉默不語,思考瞭許久,說:“把我安置在哪裡好?”晞說:“周公抱成王朝見諸侯,攝政七年,然後歸還大權,已有故事,請殿下好好斟酌斟酌。”王道:“我怎麼敢自擬周公。”晞說:“殿下今日聲望極高,不想作周公能行嗎?”王沒有回答。帝動身上路,敕令常山王從駕,除晞並州長史。

王至鄴城,誅殺楊忄音、燕子獻等。帝令王為大丞相、都督中外諸軍事,督攝文武。還,抵並地,召請晞,說:“不早用你的建議,致使小人弄權,差點讓宗社傾覆。眼下皇帝身邊雖已清靜,但最後又怎樣來處置我呢?”晞說:“殿下利用往時的地位,也可以依仗名教進退。今天的事態,與天時關聯,不是人力能夠解決的。”不一會,王奏請趙郡王睿又為左長史,晞為司馬。每天晚上,用車將晞拉進王宮,所以王白天就不同他談話瞭,這是認為晞迂緩,擔心不合武將們的心意。後與晞走進密室,說:“近來王侯諸貴們看我受到煎迫,說我違背天意不吉祥,恐怕當有變亂突然出現,我正想用法令進行糾正。”晞說:“朝廷疏遠親戚,哪裡把骨肉之親放在心上?殿下倉卒的作為,並非我們為臣的能夠過問的。芒刺在背,刀槍在頸,上下懷疑,怎能長久?再說天道不常,虧盈交遞,神機變化,感應齊集。雖謙卑退讓,米比糠神器,這就是違背上天之意旨,毀壞先帝之基業。”王說:“你怎麼敢說不應該說的話,這要將你繩之於法的。”晞說:“我私底下認為天時人事,同無異謀,所以敢於冒犯雷霆,不怕斧鉞。今天能夠講出我的心裡話,大概也是神明對殿下的輔佐。”王說:“救難匡輔,正等待著賢人,我哪裡敢鬥膽私議,請你不要多言。”不久出詔,以丞相任務重大,普升府僚官階一級,晞則以司馬的身份兼領吏部郎中。丞相從事中郎陸杳準備出使周朝,臨走前握著晞的手說:“你輔佐常山王,糾正國傢的過失,天下仰敬,歌謠滿道,物無異望。杳等願意表示忠心而奉命外使,沒有機會來當面表白自己的誠意,謹以區區寸心陳述。”晞很快向常山王復述瞭陸杳的話語。王說:“如果內外都有異望,趙彥深等人又朝夕在主上的左右,為什麼沒有發表議論?請將你自己的想法試探著慢慢地告訴他。”晞乘著辦事的空閑時間請教彥深。彥深說:“這些日子我對此種歌謠感到驚異,常常想向主上報告,但往往是口噤心戰。你既然講出瞭自己的看法,我也應該冒著死罪陳述肝膽。”所以兩人更是一同努力。

此時諸位王公將校四方嶽牧上表陳奏符命。乾明元年(560)八月,昭帝即位。帝詔晞說:“為什麼像外域的客人,不來見我?自今以後,必須通過有關部門,如有想法,請寫在牒上,看我有閑暇時,就直接送來。”又敕告尚書陽休之、鴻臚卿崔吉力等三人,每日處理完本職事務後,都進東廊,一同登錄歷代廢禮墜樂、職司廢置、朝饗同異、輿服增損。或道德高俊,久未被任用;或巧言惑俗,妖邪害政;延及田市舟車、征稅通塞、婚葬儀禮、貴賤等差,有不便於時而從古至今還在使用的,或從古時起就已經在利用而現今被毀壞瞭的;認真進行思考,分別奏上;不要等待齊備,想到什麼就記載下來。早晚由朝廷提供飯食,天黑瞭就讓回傢。這時百官請立太子,帝未同意。帝常命令晞到東宮監視太子冠服,引導趨拜。為太子太傅,晞以局司的身份奉太子的璽綬。皇太子釋奠,又兼中庶子。帝對晞說:“如今已任要職,再不能像平時那樣動作遲緩。”

帝準備北征,敕問朝廷外邊近來有什麼議論。晞說:“京師議論紛紛,說車駕要上路瞭。”帝說:“庫莫奚南侵,我還沒有親自經歷過戎事,因此想熟悉一下有關情況。”晞說:“車駕巡狩,再次可矣,若稍有驅使,恐怕會讓天下失望。”帝說:“這是懦夫式的思慮,我會臨時斟酌處理的。”帝指使齊帥裴澤、主書蔡暉監視群臣,這兩人喜好誣陷,所以朝士們呼叫為“裴、蔡”。此時二人奏報車駕北征之後,有人說陽休之、王晞多次與人遊宴,不把公事放在心上。帝杖打休之、晞各四十下。帝在他們面前殺人,問晞說:“此人該死不?”晞答:“該死。遺憾的是不是死在應死的地方。我聽說殺人在市,意在同民眾一塊拋棄,宮殿之中不是殺人的場所。”帝一本正經地說:“從今以後我要按王公的意思給予改正。”

帝想讓晞做侍中,晞卻堅辭不受,有人提醒晞不要同朝廷疏遠。晞說:“我從青少年時期開始,見到的要人就很多瞭,得意忘形,沒有不身敗名裂的。再說,我性格迂緩,不堪重任,人主對我的恩寵,怎麼能夠保持?萬一出瞭差錯,還會有退路嗎?不是不想作熱官,隻是需要考慮得更細致些。”帝曾賜百官比賽射箭,晞中目標,當得絹,但箭上沒有寫上自己的名姓,所以主管的官員不給。晞快活地說:“今天可說是武有餘而文不足。”晞無子,帝準備賜給一妾,派小黃門到其傢宣佈詔旨,皇後事前將此事告訴瞭晞的妻子。晞讓妻回答,妻始終沒有開口,晞用手拍打著胸膛退瞭下去。帝聽報後大笑。孝昭帝死,因極其哀慟,而十分羸弱。武成帝本來就不喜歡他的迂緩,這時更加討嫌他,乘其奏事,大加呵叱,但晞就像沒有出現過什麼事一樣,神態自若。任東徐州刺史、秘書監。武平初,遷大鴻臚,加儀同三司,監修起居註,待詔文林館。

晞閑淡寡欲,即使公事繁忙,其情趣不改。在並州,雖戎馬填閭,卻未嘗以公務為累。良辰美景,嘯詠遨遊,爬山玩水,以談宴為樂,人們稱他為“物外司馬”。常往晉祠,賦詩說:“日落當回去,魚鳥見留連。”突然相府派人趕來召晞,晞未按時抵達。第二天,丞相西晞祭酒盧思道對晞說:“昨天被召已是面紅耳赤,不會讓魚鳥見怪吧?”晞緩緩地笑著說:“昨晚十分愜意,多因酒水受罰,你輩也是我留連的一種物體,豈隻是魚鳥呀!”晉陽陷落,晞與同伴躲避周兵向東北逃跑。山路險阻,又擔心遇上土賊,但晞暖酒服食膏脂,卻沒有中斷過一次,也常常不肯馬上動身上路,惹得同伴怨恨。晞說:“不要怨恨我嘛!我做事如果後悔,好早之前就是三公啦。”

齊亡,周武帝拜晞為儀同大將軍、太子諫議大夫。隋開皇元年(581),死於洛陽,七十一歲。贈儀同三司、曹州刺史。

《北齊書白話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