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雄末路(13)

英佈反叛

漢十一年,呂後誅殺瞭淮陰侯韓信,朝廷剿滅異姓王的意圖已經是很明顯瞭。英佈因此心裡恐懼。同年夏天,劉邦殺死瞭造反的梁王彭越,把他剁成肉醬,分別賞賜給各位諸侯王以儆效尤。肉醬送到淮南國的時候,英佈正在外面打獵。他見到肉醬,心裡更加地恐慌,便暗中派人聚集、部署軍隊,並且偵查臨近地區的戰備情況,以防不測。

不久,英佈的一個愛妾生瞭病,到宮外去就醫。這位醫生傢與淮南國的中大夫賁赫的傢對門。賁赫得知大王的愛妾來此就醫,便有意地巴結、奉承她,送給這個女人很多的禮物,並且與她在醫生傢中飲酒作樂。後來,這位愛妾病治好瞭。一次,她侍奉英佈,在閑聊中,她稱贊賁赫是位忠厚、老成的人。不料,英佈惱怒地說:“你是從哪裡知道這個人的?”愛妾便如實地說明瞭事情的經過。於是,英佈懷疑她與賁赫之間有奸情。賁赫得知此事以後,很是害怕,借口生病而不敢出門。英佈聽說以後,更加懷疑他們,越發地惱怒,想要拘捕賁赫。

賁赫知道英佈調動兵力的事情,於是,為瞭自保,他乘坐驛站的馬車,前往京城長安,上書告發英佈,說他圖謀造反。英佈派人追趕賁赫,但是沒有追到。不久,賁赫的上書傳到瞭劉邦手裡,在上書中,賁赫建議朝廷在英佈還沒有起兵之前將其處死。為此,劉邦與相國蕭何商議。蕭何說:“英佈應該不會造反,這恐怕是仇傢的誣告。建議您先將賁赫拘捕,再派人暗中偵察英佈。”劉邦依照蕭何的建議去做。英佈得知賁赫畏罪逃亡,又上書告變,已經懷疑他會說出淮南國聚集、部署軍隊的事情。不久,劉邦又派來瞭使者調查英佈,並且有瞭相當的驗證。於是,英佈一不做,二不休,殺死瞭賁赫全傢,發兵反叛。朝廷得知英佈造反的消息,便釋放瞭賁赫,任命他為將軍,輔助漢軍平叛。

劉邦問策

幾天以後,劉邦召開瞭軍事會議,問他的將領們:“英佈造反,朝廷應該如何應對?”將領們都說:“出兵攻打他,把這個小子活埋算瞭,還能怎麼樣呢?”劉邦很不滿意,心想自己身邊的人怎麼都是些武夫,一點兒腦子都沒有,英佈是一員猛將,手下都是驍勇善戰的士兵,你們光說說就可以抓住英佈嗎?散會以後,汝陰侯滕公請來原來楚國的令尹,向他詢問此事的對策。令尹說:“英佈的反叛是理所應當的。”滕公不解,說道:“天子割地封其為王,賞賜爵位讓他顯貴,現在,英佈是尊貴的國王,他為什麼要造反?”令尹回答說:“朝廷去年殺死瞭彭越,前年殺死瞭韓信,英佈與他們是功勞相當、類型相同的人。英佈懷疑殺身之禍遲早會降臨到自己身上,所以,幹脆就造瞭反。”

滕公聽瞭覺得很有道理,就對劉邦進言說:“臣有位賓客,是原來楚國的令尹,名叫薛公。此人謀略過人,英佈反叛之事,您可以向他詢問對策。”於是,劉邦召見並且詢問瞭薛公。薛公分析說:“英佈的反叛沒有什麼值得奇怪的,道理我就不說瞭,您心裡也很明白。那我就分析一下,英佈下一步會采取什麼樣的行動吧。如果英佈采用瞭上策,那麼,崤山以東的土地就不是漢朝的瞭;如果他采用中策,那麼,兩方的勝負則很難預料;如果他采用下策,那麼,陛下就可以高枕無憂瞭。”劉邦很好奇,問道:“什麼是上策?”薛公回答說:“向東攻取吳地,向西攻取楚地,再並吞齊地、奪取魯地,然後向燕、趙兩地發佈文告,要他們固守自己的地方。如此,崤山以東的土地就不是漢朝的瞭。”劉邦又問道:“什麼是中策?”薛公回答說:“向東攻取吳地,向西攻取楚地,再並吞韓地、攻取魏地,占有敖倉的糧食、封鎖成皋的關口。如此,則兩方的勝負不可預知。”劉邦接著問道:“什麼是下策?”薛公回答說:“向東攻取吳地,向西攻取下蔡,把重點放在南越,自己回到長沙。如此,陛下就可以高枕無憂瞭。”劉邦十分緊張地問道:“那麼,依先生之見,英佈會采用哪一個計策?”薛公回答說:“下策。”劉邦很是疑惑,問道:“他為什麼不采用上策或者是中策,而是下策呢?”薛公回答說:“英佈原本是秦朝修建驪山陵墓的奴隸,現在,他成為瞭大國的國王。他做事隻懂得為自己考慮,不懂得考慮百姓、國傢的利益,所以,他會采用下策。”劉邦聽後,禁不住大聲叫好。他立即賜封薛公千戶侯的爵位。隨後,劉邦將皇子劉長封為淮南王,並且禦駕親征英佈叛軍。

《史記新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