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回邯鄲的路上,他碰見瞭趙王的姐姐外出去飲宴。這位婦人很是講究排場,後面跟隨著百餘輛車馬。李良望見瞭車隊,誤以為是趙王出行,就跪在路邊拜見。趙王的姐姐喝醉瞭酒,不知道跪著的人是將官,便派瞭一名普通的騎士請李良起身。一向自詡高貴的李良從地上灰頭土臉爬起來,覺得很沒面子。雖然認錯瞭人,武臣的姐姐地位應該在李良之下,按理就該下車回禮,這樣多少也能給李良找回一點面子,可是武臣的姐姐喝得爛醉,根本什麼都不知道,李良在手下面前大丟面子。
趙王姐姐的車隊離開以後,李良的一位屬下進言說:“天下人背叛秦朝,有能力的人就率先稱王。趙王的地位一向在將軍您之下,現在,區區一個婦人竟然對您如此無禮,沒有親自下車來回禮。請將軍允許我帶人追殺,為您報仇。”李良收到那封信以後,本來就有瞭造反的意思,隻是還猶豫不決。這次的突發事件使得他發怒,便下定瞭造反的決心,派人追趕趙王的姐姐,在路上殺死瞭她。然後,李良率領軍隊襲擊邯鄲,因為邯鄲城內並不知道李良已經反叛瞭,所以,李良順利地攻入瞭城,殺死瞭趙王武臣以及大臣邵騷。
張耳、陳餘二人在趙國人之中有許多耳目,因此,他們一聽到風聲,第一時間就跑掉瞭。他們收編敗散的軍隊,得到瞭幾萬人。張耳的門客之中,有人勸他說:“您與陳餘都是異鄉的客人,想要趙人真心歸附是很難的;隻有擁立六國時候趙王的後代,憑借著正義去扶助他,才能成就自己的大業。”於是,他們找到瞭六國時候趙王的後人趙歇,擁立他為趙王,駐紮在信都。隨後,李良進兵攻打陳餘,陳餘將其擊敗。李良便投奔瞭秦朝的大將章邯。
分道揚鑣
後來,章邯一路勢如破竹,剿滅瞭陳勝,還打敗瞭楚軍,殺死瞭楚軍統帥項梁,就來進攻趙國。打下瞭邯鄲,把那裡的百姓遷到瞭河內地區,毀平瞭邯鄲的城郭。張耳帶著趙王歇逃進瞭巨鹿城,被秦將王離率軍圍困。這時,陳餘在巨鹿的北面收編瞭常山地區的殘兵,得到瞭幾萬人。
章邯駐軍在巨鹿南面的棘原地區,修築瞭與黃河相連接的甬道,給王離的軍隊供應糧草。王離手下兵多糧足,便猛攻巨鹿城(在今河北平鄉西南)。巨鹿城城中趙軍士兵不多,食物匱乏,巨鹿根本就支撐不瞭多久。於是,張耳幾次派人到陳餘那裡去求援。陳餘認為自己兵力單薄,恐怕不是秦軍的對手,便不敢前往。過瞭幾個月,城內的情況更加糟糕。張耳惱怒瞭,他埋怨陳餘,派張黶、陳澤去責備陳餘說:“當初,張丞相與您結下瞭生死與共般的情誼。現在,張丞相與大王危在旦夕,您擁兵數萬,卻不肯相救。當初同生死的情誼到哪裡去瞭?如果您能夠守信,為什麼不率軍進擊秦軍,與我們共生死呢?這樣,大傢或許還有十分之一二的希望保全性命。”陳餘回答說:“我認為出兵也終究不能救趙,隻會使得軍隊喪失殆盡。況且,我之所以不能與張丞相等人同死敵手,是想日後為他們報仇。如果你們一定要我去進攻秦軍,就好比把肉投給饑餓的老虎,這又有什麼作用呢?”張黶、陳澤說:“現在事情緊急,我等要用性命來取得信用,哪裡還能考慮到以後的事情!”陳餘終究不肯出兵。最後,他撥給張黶、陳澤五千人馬,讓他們試著去進攻秦軍,結果就像雞蛋碰石頭,全軍覆沒瞭。
此時,燕、齊、楚三國得知趙國告急,都派出瞭援軍。張敖也到代地收編士卒,得到萬餘人。但是,各路援軍都在巨鹿城外較遠處駐紮,進行觀望,不敢進攻秦軍。後來,項羽的軍隊幾次切斷瞭秦軍的甬道,致使王離的軍隊缺少糧食,但沒有影響秦軍進攻的勢頭。巨鹿眼看就守不住瞭,在這生死存亡的緊要關頭,項羽出現瞭。他率領兩萬楚軍破釜沉舟,一舉擊敗秦軍主力,這就是歷史上以少勝多的經典戰例——“巨鹿之戰”。章邯撤軍後,這時,各路援軍才敢進攻包圍巨鹿的秦軍,將其擊敗並且俘虜瞭王離。巨鹿城得以保全,完全是依靠楚軍的力量。此時,趙王歇、張耳才得以出城拜謝各路諸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