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離騷”二字怎樣詮釋?

“路漫漫其修遠兮,吾將上下而求索。”這膾炙人口的詩句,出自偉大詩人屈原的詩篇《離騷》。《離騷》是屈原的代表作品,我國古代詩歌中最長的抒情詩。在這首詩中,詩人的崇高理想和熾熱的愛國情感,迸發出異常燦爛的光彩,使這首浪漫主義傑作成為傳頌千古的愛國主義篇章。

但是,對“離騷”二字的解釋,歷來卻說法很多,這種分歧自漢代以來就有瞭。首先對“離騷”二字作出解釋的是司馬遷,他認為“離騷”的意思就是離憂。他在《史記。屈原賈生列傳》中說:“離騷者,猶離憂也。”王逸則把“離騷”解釋成“別愁”。《離騷》漢代又稱之為《離騷經》,王逸在《楚辭章句》中對《離騷經》作出的解釋是“離,別也;騷,愁也。經,徑也。言己放逐離別,中心愁思,猶依道徑以諷諫君也。”王逸把“離騷”釋為“別愁”,與司馬遷釋為“離憂”,其實相去不遠,兩說是較為接近的。班固對“離騷”二字作瞭另外的解釋,他在《離騷贊序》中釋“離騷”說:“離,猶遭也;騷,憂也;明己遭憂作辭也”。班固認為《離騷》是屈原抒寫自己遭受憂患的詩篇。與班固看法相同的還有顏師古,他為《漢書。賈誼傳》作註說:“離,遭也;憂動曰騷,遭憂而作此詞。”

周聖楷把“離騷”釋為“明擾”,他的《楚寶》釋“離騷”說:“離,明也;騷,擾也。何取乎明而擾也?離為火,火在天則明,風則擾矣。”周聖楷對“離騷”的解釋別出心裁,實在不好懂。

近人陳思苓認為:“離騷”的意思,就是獨自遭受禍難。他在《釋“離騷”》一文中,對此解釋甚詳,而要旨則為:“‘離騷’的意義,就是獨自遭受禍難,這正是屈原遭遇的一個自白。”他對“離”字的解釋,主班固說,認為是“遭”的意思:“班固、應勁等雲:”離,猶遭也‘最為正確。“他舉《方言》:”騷,蹇也。吳楚偏蹇曰騷。“又舉《廣雅》:”騷,蹇也。“

認為“騷”字是楚言,其意是“蹇”或是“偏蹇”。他又以《方言》:“蹇,展,難也”為證,認為“吳楚蹇、展同訓,皆所謂人與人相難。”即認為楚方言“騷”就是“蹇”的意思,“蹇”就是難的意思,因此“騷”就是人與人互相為難之意。在此基礎上,他進一步釋“離騷”說:“偏有獨義,如偏蹇與離字合解,引而申之,猶言獨受人之為難,亦即獨受禍難之意。”

近人遊國恩則認為“離騷”就是“勞商”,是楚國當時的一種歌曲名。他是從古音“雙聲通轉”這一現象來解釋的。他的《楚辭概論》說:“‘離騷’到底是什麼?……乃是楚國當時一種曲名。按《大招》雲:”楚勞商隻‘。王逸曰:“曲名也。‘按’勞商‘與’離騷‘為雙音字……並以旁紐通轉,故’勞‘即’離‘,’商‘即’騷‘,然則’勞商‘與’離騷‘,原來是一物而異其名罷瞭。”

在論證“離騷”就是楚曲“勞商”的基礎上,遊國恩進一步認為“離騷”二字其義就是“牢騷”,他說:“《離騷》既然是楚曲,它究竟有什麼意義呢?《漢書。揚雄傳》自《惜誦》以下至《懷沙》一卷,名曰‘畔牢愁’。‘牢愁’,古疊韻字,韋昭訓為‘牢騷’。‘牢愁’‘牢騷’與‘離騷’,古並以雙聲疊韻通轉,然則‘離騷’者,殆有不平的義。屈原楚國忠臣,被讒放逐,大概借此以發他滿腹不平的氣。“

持“離騷”就是“牢騷”之義的現代學者很多,范文瀾、薑亮夫、林庚、馮沅君均主此說。如薑亮夫《屈原賦校註》說:“韋昭以浶騷釋牢愁,浶騷亦即離騷聲轉,今常語也,謂心中不平之意。……倒言之則曰騷離,《楚語》伍舉曰:”德義不行,則邇者騷離,遠者距違。‘伍舉亦楚人,則離騷、騷離皆楚之方言矣。“范文瀾《文心雕龍註》說:”離騷即伍舉所謂騷離,揚雄所謂牢愁,均即常語所謂牢騷耳。二字相接自成一詞,無待分訓也。“林庚、馮沅君《中國歷代詩歌選》說:”離騷“”等於說’牢騷‘,’離‘’牢‘是雙聲字。“他們或以古音雙聲通轉釋”離騷“,或以楚方言釋”離騷“,或兼用此二法釋”離騷“,均認為”離騷“就是”牢騷“。

(許山河)

《千古之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