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朝時,吐蕃政權在西南高原地區崛起。吐蕃人過著遊牧生活,飼養駱駝、馬、豬、犛牛,有時也種植蕎麥和青稞。松贊幹佈繼位成為吐蕃的贊普(吐蕃國王)後,將青藏高原上的各個部落統一起來,建立起一個實力強大的王國。
公元638年,松贊幹佈率領吐蕃大軍向位於唐朝西南邊防的松州(今四川松潘)發動襲擊,攻破松州城。
唐太宗李世民知道這件事後非常憤怒,立即派大將侯君集率領大軍前往松州。侯君集來到松州後,在松州城下給予吐蕃軍隊以致命的打擊,松贊幹佈隻得派遣使者去長安求和。松贊幹佈看到唐朝的強大,便心生仰慕之情。他除瞭上書向唐太宗謝罪之外,還向唐朝求婚。
其實,松贊幹佈並不是第一個主動請求與唐朝和親的少數民族首領。在他之前,很多其他少數民族首領都向唐朝求過親,他們希望借此來加強與唐朝的親密聯系,緩解民族間的矛盾。為瞭防止少數民族侵擾唐朝邊疆,唐太宗也願意與他們和親。
此次面對松贊幹佈的求親,唐太宗考慮之後,答應瞭他的請求。唐太宗選擇瞭一位端莊高貴,而且文化素養很高的皇族姑娘,把她封為“文成公主”,讓她去吐蕃與松贊幹佈和親。
公元641年冬天,文成公主在禮部尚書、江夏郡王李道宗的護送下,前往吐蕃和親。之所以把出發的時間選在冬季,是因為從長安到西藏,需要經過幾條水流湍急的大河,冬天時水流平緩,利於通行。這支和親隊伍中既有陪嫁的侍女,還有一批樂師、農技人員、文士;不僅攜帶著綾羅綢緞、金銀珠寶等嫁妝,還攜帶瞭大量的樂器、絹帛、糧食種子,以及儒傢經典、音樂、天文、醫藥等方面的書籍。
頂風冒雪走瞭一個多月後,春天到來的時候,這支和親隊伍來到瞭黃河的發源地河源。那裡氣候宜人,覆蓋著大量綠色植物,牛羊成群結隊地活動。文成公主看到這番景象之後,心情大為舒暢。她原本一直擔心吐蕃氣候環境惡劣,自己難以適應,此時她才放下心來。
松贊幹佈按照唐朝的禮儀,親自從吐蕃都城邏些(今西藏自治區拉薩)趕到河源,迎接文成公主。見到唐朝使者李道宗之後,松贊幹佈向他跪拜行禮。松贊幹佈的態度表明,他已經把唐朝當成瞭天朝上國。
此後,松贊幹佈帶著文成公主,在和親隊伍的前後簇擁下,回到瞭邏些城。藏歷四月十五日那天,在李道宗的主持下,松贊幹佈與文成公主舉行瞭一場隆重的婚禮。值得一提的是,這場婚禮是按大唐的禮節進行的,這也表明瞭松贊幹佈對文成公主的尊重,對唐朝的敬意。邏些城裡的百姓像過節那樣載歌載舞,向兩位新人送上最美好的祝願。松贊幹佈非常激動地說:“我的族人,我的父親,從來沒有與天朝上國通婚的先例,今天我與大唐的公主結為夫妻,實在是一大幸事。我要為公主修建一座美輪美奐的宮殿,以便讓後代銘記這件事。”
不久之後,松贊幹佈就派人按照唐朝宮殿的樣式,在邏些城裡為文成公主修建瞭一座華麗的宮殿——佈達拉宮。
為瞭能與文成公主更好地交流,松贊幹佈努力向文成公主學習漢語,還將他穿慣瞭的皮裘脫下,將文成公主親手為他縫制的唐裝穿在身上。他與文成公主雖然來自不同民族,但是他們能夠和睦相處,互敬互愛,因此生活過得非常愉快。公元650年,松贊幹佈去世,文成公主繼續留在吐蕃,為漢藏兩族百姓的文化交流而努力。她請求唐朝派出優秀的工匠幫吐蕃百姓建設,讓隨從人員把耕種的方法教授給當地百姓,還熱情接待瞭很多從吐蕃前往印度學佛的僧人。
文成公主與松贊幹佈和親,促進瞭漢藏兩族的交流漢族的建築、造紙、冶金、紡織、制陶等先進生產技術,以及醫藥方法等都傳到瞭藏族地區。同時,藏族的很多文化也被漢族文化吸收。直到今天,文成公主和松贊幹佈的塑像還被供奉在拉薩的佈達拉宮和大昭寺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