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四回 良夫人毒打親傢母 承舅爺巧賺朱博如

“你道那親傢老爺是誰?原來是內務府掌印郎中良果,號叫伯因,是內務府裡頭一個紅人。當著這邊多老爺散帖子那天,元二爺不是推說上衙門,大早就出去瞭麼?原來他並不曾上衙門,是到丈人傢去,把這件事情告訴瞭丈人丈母。所以這天良伯因雖然接瞭帖子,卻並不送禮,也不道喜,隻當沒有這件事,打算將來說起來,隻說沒有接著帖子就是瞭。他那心中,無非是厭惡多老爺把丫頭抬舉的太過分瞭,卻萬萬料不到有今天的事。今天忽然見女婿又來瞭,訴說老人傢如此如此,良伯因夫妻兩個正在嘆息,說多老爺年紀大瞭,做事顛倒瞭。忽然又見多宅傢人來說:‘二奶奶上瞭吊瞭/這一嚇非同小可,連忙套瞭車,帶瞭男女仆人,喝瞭馬夫,重重的加上兩鞭,和元二爺一同趕瞭來。一心以為女兒已經死瞭,所以到門便奔向二奶奶那邊院子裡去。看見眾人正在那裡救治,說可望救得回來的,鼻子裡已經有點氣瞭,夫妻兩個權且坐下。等二奶奶一聲哼瞭出來,知道沒事的瞭。良夫人又把今天新太太如何動氣,二奶奶如何下跪賠罪的話,問瞭出來。良伯因站起來,便往多老爺那邊院子裡去。多老爺正在那裡罵人呢,說甚麼:‘婦人女子,動不動就拿死來嚇唬人!你們不要救他,由他死瞭,看可要我公公抵命/說聲未瞭,良老爺飛跑過來,一把辮子拖瞭就走道:‘不必說抵命不抵命,咱們都是內務府的人,官司也不必打到別處去,咱們同去見堂官,評評這個理看/

多老爺陡然吃瞭一驚道:‘親……親……親傢!有話好……好的說/良老爺道:‘說甚麼!咱們回堂去,左右不叫你公公抵命的。’多老爺道:‘回甚麼堂?你撒瞭手好說話啊/良老爺道:‘世界已經反瞭,還說甚麼話!我也不怕你跑瞭,有話你說/說著,把手一撒,順勢向前一推,多老爺跌瞭兩步,幾乎立腳不祝良老爺揀瞭一把椅子坐下道:‘有話你說/此時傢人仆婦,紛紛的站瞭一院子看新聞。三三兩兩傳說,幸得二奶奶救過來瞭,不然,還不知怎樣呢!這句話被多老爺聽見瞭,便對良老爺說道:‘你的女兒死瞭沒有啊?就值得這麼的大驚小怪/良老爺道:‘你是要人死瞭才心安呢!我也不說甚麼,隻要你和我回堂去,問問這縱奴凌主,是那一國的國法?那一傢的傢法?’正說話時,隻見傢人來報,說親傢太太來瞭。多老爺吃瞭一驚,暗想一個男的已經鬧不瞭,又來一個女的,如何是好!想猶未瞭,隻見良夫人帶瞭自己所用的老媽子,咯嘣咯嘣的跑瞭過來,見瞭多老爺,也不打招呼,直奔到房裡去。

“房裡的新太太正在那裡打主意呢。他起頭聽見說二奶奶上吊,心裡還不知害怕,以為這是他自己要死的,又不是我逼死他,就死瞭有甚麼相幹。正這麼想著,傢人又說親傢老爺、親傢太太都來瞭。新太太聽瞭這話,倒吃瞭一驚,暗想這是個主子,他回來拿起主子的腔來,我就怎樣呢。回頭一想,他到瞭這裡須是個客,我迎出去,自己先做瞭主人,和他行賓主禮,叫他親傢母,他自然也得叫我親傢母,總不能拿我怎樣。心中正自打定瞭主意,卻遇瞭良老爺過來,要拉多老爺到內務府裡去,聲勢洶洶,不覺又替多老爺擔憂,呆呆的側耳細聽,倒把自己的心事擱過一邊。不提防良夫人突如其來,一直走到身邊,伸出手來,左右開弓的,劈劈拍拍,早打瞭七八個嘴巴。新太太不及提防,早被打得耳鳴眼花。良夫人喝叫帶來的老媽子道:‘王媽!抓瞭他過去,我問他/王媽便去攙新太太的膀子。良夫人把桌子一拍道:‘抓啊!你還和他客氣/原來這王媽是良宅的老仆婦,這位新太太當小丫頭時,也曾被王媽教訓過的,此刻聽得夫人一喝,便也不客氣,順手把新太太的簪子一拔,一把頭發抓在手裡。新太太連忙掙紮,拿手來擋,早被王媽劈臉一個巴掌,罵道:‘不知死活的蹄子!你當我抓你,這是太太抓你呢/王媽的手重,這一下,隻把新太太打得眼中火光迸裂,耳中轟的一聲,猶如在耳邊放瞭一門大炮一般。良夫人喝叫抓瞭過去。王媽提瞭頭發,橫拖豎曳的先走,良夫人跟在後頭便去。多老爺看見瞭道:‘這是甚麼樣子!這是甚麼樣子/嘴裡隻管說,卻又無可如何,由得良夫人押瞭過去。

“到得二奶奶院裡,良夫人喝叫把他衣服剝瞭,王媽便去動手。新太太還要掙紮,哪裡禁得二奶奶所用的老媽子,為瞭今天的事,一個個都把他恨入骨髓,一哄上前,這個捉手,那個捉腳,一霎時把他的一件金銀嵌的大襖剝下,一件細狐小襖也剝瞭下來。良夫人又喝叫把棉褲也剝瞭。才叫把他綁瞭,喝叫帶來的傢人包旺:‘替我用勁兒打!今天要打死瞭他才歇/這包旺又是良宅的老傢人,他本在老太爺手下當書僮出身,一直沒有換過主子,為人極其忠心。今天聽見姑爺來說,那鴉頭怎生巴結上多老爺,怎生做瞭太太,怎生欺負姑娘,他便嚷著磨腰刀:‘我要殺那浪蹄子去/後來良老爺帶他到這邊來,他一到,便想打到上房裡,尋丫頭廝打,無奈規矩所在,隻得隱忍不言。今聽得太太吩咐打,正中下懷,連忙答應一聲‘-’,便跑到門外,問馬夫要瞭馬鞭子來,對準丫頭身上,用盡平生之力,一下一下怞將下去;怞得那丫頭殺豬般亂喊,滿地打滾。包旺不住手的一口氣怞瞭六七十,把皮也怞破瞭,那血跡透到小衣外面來。新太太這才不敢撒潑瞭,膝行到良夫人跟前跪著道:‘太太饒瞭奴才的狗命罷!奴才再也不敢瞭!情願仍舊到這邊來,伏侍二奶奶/良夫人劈臉又是一個嘴巴道:‘誰是你二奶奶!你是誰傢的奴才!你到瞭這沒起倒的人傢來,就學瞭這沒起倒的稱呼!我一向倒是嗎嗎糊糊的過瞭,你們越鬧越不成話瞭!奴才跨到主子頭上去瞭!誰是你的二奶奶?你說/說著,又是兩個嘴巴。新太太忙道:‘是奴才糊塗!奴才情願仍舊伺候姑奶奶瞭/良夫人叫包旺道:‘把他拉到姑娘屋裡再怞,給姑娘下氣去。’新太太聽說,也不等人拉,連忙站起來跑到二奶奶屋裡。二奶奶正靠著炕枕上哭呢。新太太咕咚一下跪下來,可憐他雙手是反綁瞭的,不能爬下叩頭,隻得彎下腰,把頭向地下咯嘣咯嘣的亂碰,說道:‘姑奶奶啊!開恩罷!今天奴才的狗命,就在姑奶奶的身上瞭!再怞幾下,奴才就活不成瞭/說猶未瞭,包旺已經沒頭沒腦的怞瞭下來,嘴裡說道:‘不是天地祖宗保佑,我姑奶奶的性命,就送在你這賤人手裡!今兒就是太太、姑奶奶饒你,我也不饒你!活活的怞死你,我和你到閻王爺那裡打官司去/一面說,一面著力的亂怞,把新太太臉上也七縱八橫的,怞瞭好幾條血路。包旺正怞得著力時,忽然外面來瞭兩三個老媽子,把包旺的手拉住道:‘包二爺,且住手,這邊的舅太太來瞭。’包旺隻得住瞭手出來,對良夫人道:‘太太今天如果饒瞭這賤人,天下從此沒有王法瞭!就是太太、姑奶奶饒瞭他,奴才也要一頭撞死瞭,到閻王爺那裡告他,要他的命的/良夫人道:‘你下去歇歇罷,我總要懲治他的。’

“原來元二爺陪瞭丈人、丈母到傢,救得二奶奶活瞭,不免溫存瞭幾句。二奶奶此時雖然未能說話,也知道點點頭瞭。元二爺便到多老爺院子裡去,悄悄打聽,隻聽得良老爺口口聲聲要多老爺去見堂官,這邊良夫人又口口聲聲要打死那丫頭。想來這件事情,是自己父親理短,牽涉著自己老婆,又不好上去勸。哥哥呢,又是個傻子。今天這件事,沒有人解勸,一定不能下場的。躊躇瞭一會,便撇下瞭二奶奶,出門坐上車子,趕忙到舅老爺傢去,如此這般說瞭一遍,要求娘舅、舅母同去解圍。舅老爺先是惱著妹夫糊塗不肯去,禁不得元二爺再三央求,又叩頭請安的說道:‘務望娘舅不看僧面看佛面,隻算看我母親的面罷。’舅老爺才答應瞭,叫套車。元二爺恐怕耽擱時候,把自己的車讓娘舅、舅母坐瞭,自己騎瞭匹牲口,跟著來傢。虧得這一來,由舅老爺、舅太太兩面解勸,方才把良老爺夫妻勸好瞭,坐瞭車子回去。元二爺從此也就另外賃瞭宅子,把二奶奶搬開瞭。向來的生意,多半是元二爺拉攏來的。自從鬧過這件事之後,元二爺就不去拉攏瞭,生意就少瞭許多。”

我笑道:“原來北院裡住的是個老糊塗。但不知那丫頭後來怎樣發落?”洞仙道:“此刻不還是當他的太太。”我道:“他兒子、媳婦雖說是搬開瞭,然而總不能永不上門,以後怎樣見面呢?”洞仙道:“這個就沒有去考求瞭。”說著,北院裡有人來請他,洞仙自去瞭。

我在京又耽擱瞭幾天,接瞭上海的信,說繼之就要往長江一帶去瞭,叫我早回上海。我看看京裡沒事,就料理動身,到天津住瞭兩天,附輪船回上海。在輪船上卻遇見瞭符彌軒。我看他穿的還是通身綢縐,不過帽結是個藍的。暗想京裡人傢都說他丁瞭承重憂出京的,他這個裝扮,那裡是個丁憂的樣子。又不便問他,不過在船上沒有伴,和他七拉八扯的談天罷瞭。船到瞭上海,他殷殷問瞭我的住處,方才分手。我自回到號裡,知道繼之前天已經動身瞭,先到杭州,由杭州到蘇州,由蘇州到鎮江,這麼走的。

歇息瞭一天,到明天忽然外面送瞭一封信來,拆開一看,卻是符彌軒請我即晚吃花酒的。到瞭晚上,我姑且去一趟。座中幾個人都是浮頭滑腦的,沒有甚麼事可記。所最奇的,是內中有一個是茍才的兒子龍光。我屈指一算,茍才死瞭好象還不到百日,龍光身上穿的是棗紅摹本銀鼠袍,泥金寧綢銀鼠馬褂,心中暗暗稱奇。席散回去,和管德泉說起看見龍光並不穿孝,屈指計來,還不滿百日,怎麼荒唐到如此的話。德泉道:“你的日子也過糊塗瞭。茍才是正月廿五死的,二月三十的五七開吊,繼之還去吊的;初七繼之動身,今天才三月初十,離末七還有三四天呢,你怎便說到百日瞭?”我聽瞭倒也一呆。德泉又道:“繼之還留下一封長信,叫我給你,說是茍才致死的詳細來歷,都在上頭,叫我交給你,等你好做筆記材料。是我忘瞭,不曾給你。”我聽瞭,便連忙要瞭來,拿到自己房裡,挑燈細讀。

原來龍光的老婆,是南京駐防旗人,老子是個安徽候補府經歷。因為當日茍才把寡媳送與上司,以謀差缺,人人共知,聲名洋溢,相當的人傢,都不肯和他對親,才定瞭這頭親事。誰知這位姑娘有一個隱疾,是害狐臭的,所以龍光與他不甚相得,雖不曾反目,卻是恩義極淡的。倒是一個妻舅,名叫承輝的,龍光與他十分相得,把他留在公館裡,另外替他打掃一間書房。郎舅兩個終日在一處廝鬧,常常不回臥室歇息,就在書房抵足。龍光因為不喜歡這個老婆,便想納妾。卻也奇怪,他的老婆聽說他要納妾,非但並不阻擋,並且竭力慫恿。也不知他是生性不妒呢,還是自慚形穢,或是別有會心,那就不得而知瞭。龍光自是歡喜。然而自己手上沒錢,隻得和老子商量。茍才卻不答應,說道:‘年紀輕輕的,不知道學好,隻在這些上頭留心。你此刻有瞭甚麼本事?養活得起多少人?不能瞞你們的,我也是五十歲開外才納妾的。”一席話,教訓得龍光閉口無言。退回書房,喃喃吶吶的,不知說些甚麼東西。承輝看見,便問何事。龍光一一說知。承輝道:“這個叫做隻許州官放火,不許百姓點燈,向來如此的。你看太親翁那麼一把年紀,有瞭五個姨娘還不夠,前一回還討個六姨;姊夫要討一個,就是那許多說話。這個大約老頭子的通脾氣,也不是太親翁一個人如此。”龍光道:“他說他五十歲開外才討小的,我記得小時候,他在南京討瞭個釣魚巷的貨,住在外頭,後來給先母知道瞭,找得去打瞭個不亦樂乎,後來不知怎樣打發的,這些事他就不提一提呢。”承輝道:“總而言之,是自己當傢,萬事都可以做得瞭主;若是自己不能當傢,莫說五十歲開外,隻怕六十、七十開外,都沒用呢。”說得龍光默然。

兩個年輕小子,天天在一起,沒有一個老成人在旁邊,他兩個便無話不談,真所謂言不及義,那裡有好事情串出來。承輝這小子,雖是讀書不成,文不能文,武不能武,若要他設些不三不四的詭計,他卻又十分能幹,就和龍光兩個,幹瞭些沒天理的事情出來。龍光時時躲在六姨屋裡,承輝卻和五姨最知己,四個人商量天長地久之計。承輝便想出一個無毒不丈夫的法子來。恰好遇瞭茍才把全眷搬到上海來就醫,龍光依舊把承輝帶瞭來,卻不叫茍才知道。到瞭上海,租的洋房地方有限,不比在安慶公館裡面,七八個院子,隨處都可以藏得下一個人,龍光隻得將自己臥室隔作兩間,把後半間給舅爺居祝雖然暫時安身,卻還總嫌不便,何況地方促迫,到處都是謦-相聞的,因此逼得承輝毒謀愈急。起先端甫去看病時,承輝便天天裝瞭病,到端甫那裡門診,病情說得和茍才一模一樣,卻不問吃甚麼可以痊愈,隻問忌吃甚麼。在他與龍光商量的本意,是要和醫生串通,要下兩樣反對的藥,好叫病人速死。因看見端甫道貌岸然,不敢造次,所以隻打聽忌吃甚麼,預備打聽明白,好拿忌吃的東西給茍才吃,好送他的老命。誰知問瞭多天,都問不著。偏偏那天又在公館裡被端甫遇見,做賊心虛,從此就不敢再到端甫處搗鬼瞭。過瞭兩天,傢人去請端甫,端甫忽然辭瞭不來。承輝、龍光兩個心中暗喜,以為醫生都辭瞭,這病是不起的瞭。誰知茍才按著端甫的舊方調理起來,日見痊愈。承輝心急瞭,又悄悄的和五姨商量,凡飲食起居裡頭,都出點花樣,年老人禁得幾許食積,禁得幾次勞頓,所以不久那舊病又發瞭。

原來茍才煞是作怪,他自到上海以來,所寵幸的就是五姨一個,日夜都在五姨屋裡,所以承輝愈加難過。在五姨也是一心隻向承輝的,看見茍才的——胡子,十分討厭,所以聽得承輝交代,便依計而行,茍才果然又病瞭。承輝又打聽得有一個醫生叫朱博如,他的招牌是“專醫男婦老幼大小方脈”,又是專津傷寒,咽喉、痘疹諸科,包醫楊梅結毒,兼津辰州神符治並失物圓光,是江湖上一個人物,在馬路上租瞭一間門面,兼賣點草頭藥的。便慫勇龍光請朱博如來看。龍光告知茍才。茍才因為請端甫不動,也不知上海那個醫生好,隻得就請瞭他。那承輝卻又照樣到朱博如那裡門診,也是說的病情和茍才一模一樣,問他忌吃甚麼。朱博如是個江湖子弟,一連三天,早已看出神情,卻還不說出來。這天繼之去看茍才的病,故意對龍光說忌吃鮑魚,龍光便連忙告訴瞭承輝,承輝告訴五姨。五姨交代廚子:“有人說老爺這個病,要多吃鮑魚才好。”從此便煎的是鮑魚,-的是鮑魚,湯也是鮑魚,膾也是鮑魚,把茍才吃膩瞭。繼之的請客,也是要試探他有吃鮑魚沒有。可惜試瞭出來,當席未曾說破他,就誤瞭茍才一命。

原來繼之請客那天,正是承輝、龍光、朱博如定計的那天。承輝一連到博如處去瞭幾天,朱博如看出神情,便用言語試探,彼此漸說漸近,不多幾天,便說合瞭龍。這一天便約定在四馬路青蓮閣煙間裡,會齊商量辦法。龍光、承輝到時,朱博如早已到瞭,還有三四個不三不四的人,同在一起。博如見瞭他兩個,便撇瞭那幾個人,迎前招呼,另外開瞭一隻燈。博如先道:“你兩位的意思,是要怎樣辦法?”承輝道:“我們明人不必細說,隻要問你先生辦得到辦不到,要多少酬謝便瞭。”博如道:“這件事要辦,是人人辦得到的,不過就是看辦得幹凈不幹凈罷瞭。若要辦得不幹凈的,也無須來與我商量,就是潘金蓮對付武大郎一般就得瞭。我所包的就是一個幹凈,隨便他叫神仙來驗,也驗不出一個痕跡。不過不是一兩天的事情,總要個把月才妥當。”龍光道:“你要多少酬謝呢?”博如道:“這件事不小,弄起來是人命關天的,老實說,少瞭我不幹,起碼要送二萬銀子1龍光不覺把舌頭吐瞭出來。承輝默然無語,忽然站起來,拉龍光到闌桿邊上,唧唧噥噥的好一會,又用手指在欄桿上再三畫給龍光看。龍光大喜道:“如此,一聽尊命便瞭。”承輝便過來和朱博如再三磋商,說定瞭一萬兩銀子。承輝道:“這件事,要請你先說出法子來呢,你不信我;要我先付銀呢,我不信你。怎生商量一個善法呢?”博如聽瞭,也呆著臉,一籌莫展。承輝道:“這樣罷,我們立個筆據罷。不過這個筆據,若是真寫出這件事來,我們龍二爺是萬萬不肯的;若是不明寫出來,隻有寫借據之一法。若是就這麼糊裡糊塗寫瞭一萬銀子借據,知道你的法子靈不靈呢。借據落瞭你手,你就不管靈不靈,也可以拿瞭這憑據來要錢的。這張票子,倒底應該怎樣寫法呢?若是想不出個寫法來,這個交易隻好作為罷休。”

正是:舌底有花翻妙諦,胸中定策賺醫生。未知到底想出甚麼法子來,且待下回再記——

《二十年目睹之怪現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