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三回 親嘗湯藥媚倒老爺 婢學夫人難為媳婦

我這回進京,才是第二次。京裡沒甚朋友:符彌軒已經丁瞭承重憂,出京去瞭;北院同居的車文琴,已經外放瞭,北院裡換瞭一傢旗人住著,我也不曾去拜望;隻有錢鋪子裡的惲洞仙,是有往來的,時常到號裡來談談。但是我看他的形跡,並不是要到我號裡來的,總是先到北院裡去,坐個半天,才到我這邊略談一談。不然,就是北院裡的人不在傢,他便到我這邊來坐個半天,等那邊的人回來,他就到那邊去瞭。我見得多次,偶然問起他,洞仙把一個大拇指頭豎起來道:“他麼?是當今第一個的紅人兒1我聽瞭這個話,不懂起來,近日京師奔競之風,是明目張膽,冠冕堂皇做的,他既是當今第一紅人,何以大有“門庭冷落車馬媳的景象呢?因問道:“他是做甚麼的?是那一行的紅人兒?門外頭宅子條兒也不貼一個?”洞仙道:“他是個內務府郎中,是裡頭大叔的紅人。差不多的人,到瞭裡頭去,是沒有坐位的;他老人傢進去瞭,是有個一定的坐位,這就可想瞭。”我道:“永遠不見他上衙門拜客,也沒有人拜他,那裡象個紅人?”洞仙道:“你-不大到京裡來,怨不得你-不知道。這紅人兒裡頭,有明的,有暗的;象他那是暗的。”我道:“他叫個甚名字?說他紅,他究竟紅些甚麼?你告訴告訴我,等我也好巴結巴結他。”洞仙道:“巴結上他倒也不錯,象我兄弟一傢大小十多口人吃飯,仰仗他的地方也不少呢。”我笑道:“那麼我更要急於請教瞭。”洞仙也笑道:“他官名叫多福,號叫貢三,是裡頭經手的事,他都辦得到,而且比別人便宜。每年他的買賣,也不在少處。這兩年元二爺住開瞭,買賣也少瞭許多。”我道:“怎麼又鬧出個元二爺來瞭?”洞仙道:“這位多老爺有兩個兒子,大的叫吉祥,我們都叫他做祥大爺,是個傻子;第二個叫吉元,我們都叫他做元二爺,捐瞭個主事,在戶部裡當差。他父子兩個,向來是連手,多老爺在暗裡招呼,元二爺在明裡招徠生意。”我道:“那麼為甚麼又要住開瞭呢?”洞仙道:“這個一言難盡瞭。多老爺年紀大瞭,斷瞭弦之後,一向沒有續娶。先是給傻子祥大爺娶瞭一房媳婦,不到兩年,就難產死瞭。多老爺也沒給他續娶,隻由他買瞭一個姨娘就算瞭。卻和元二爺娶瞭親。親傢那邊是很體面的,一副妝奩,十分豐厚,還有兩個陪嫁丫頭,大的十五歲,小的才十二歲。過瞭兩三年,那大丫頭有瞭十七八歲瞭,就嫁瞭出去;隻有這個小的,生得臉蛋兒很俊,人又機靈,元二爺很歡喜他,一直把他養到十九歲還沒嫁。元二爺常常和他說笑鬼混,那位元二奶奶看在眼裡,惱在心裡。到底是大傢姑娘出身,懂得規矩禮法,雖是一大壇子的山西老醋,擱在心上,卻不肯潑撒出來,隻有心中暗暗打算,覷個便,要早早的嫁瞭他。後來越看越不對瞭,那丫頭眉目之間,有點不對瞭,行動舉止,也和從前兩樣瞭,心中越加焦急。那丫頭也明知二奶奶吃他的醋,不免懷恨在心。

“恰好多老爺得瞭個脾泄的病,做兒媳婦的,別的都好伺候,惟有這攙扶便溺,替換小衣,是辦不到的,就是雇來的老媽子,也不肯幹這個。元二奶奶一想,不如撥瞭這丫頭去伺候公公,等伺候得病人好瞭,他兩個也就相處慣瞭,希冀公公把他收瞭房做個姨娘,就免瞭二爺的事瞭。打定瞭主意,便把丫頭叫瞭來,叫他去伺候老爺。這丫頭是一個絕頂機警的人,一聽瞭這話,心中早已明白,便有瞭主意,唯唯答應瞭,即刻過去伺候老爺。多老爺正苦沒人伺候,起臥都覺得不便,忽然蒙媳婦派瞭這個丫頭來伺候,心中自是歡喜。況且這丫頭又善解人意,嘴唇動一動,便知道要茶;眼睛抬一抬,便知道要煙。無論是茶是藥,一定自己嘗過,才給老爺吃。起頭的兩天,還有點縮手縮腳的;過得兩天慣瞭,更是伺候得周到。老爺要上馬子,他抱著腰;老爺躺下來,他捶著背。並且他自從過來之後,便把自己鋪蓋搬到老爺房裡去,到瞭晚上,就把鋪蓋開在老爺炕前地下假寐。那炕前又是夜壺,又是馬子,又是痰盂,他並不厭煩。半夜裡老爺要小解瞭,他怕老爺著瞭涼,拿瞭夜壺,遞到被窩裡,伏侍小解。那夜壺是瓷的,老爺大退碰著瞭,哼瞭一聲,說冰涼的。丫頭等小解完後,便把夜壺舀幹凈,拿來焐在自己被窩裡,等到老爺再要用時,已是焐得暖暖兒的瞭。及至次日,請瞭大夫來,凡老爺夜來起來幾次,小解大解幾次,是甚麼顏色,稀的稠的,幾點鐘醒,幾點鐘睡,有吃東西沒有,隻有他說得清清楚楚。所以那大夫用藥,就格外有瞭分寸。有時晚上老爺要喝參湯,坐起來呢,怕冷,轉動又不便當;他便問準瞭老爺,用茶漱過口,刷過牙,刮過舌頭,把參湯呷到嘴裡,伏下身子,一口一口的慢慢哺給老爺吃。有時老爺來不及上馬子,弄臟瞭褲子,他卻早就預備好瞭的。你說他怎麼預備來?他預先拿一條幹凈褲子,貼肉橫束在自己身上,等到要換時,他伸手到被窩裡,拭擦幹凈瞭,才解下來,替老爺換上,又是一條暖暖兒的褲子瞭。這一條才換上,他又束上一條預備瞭。

“如此伺候瞭兩個多月,把老爺伺候好瞭。雖然起瞭炕,卻是片時片刻,也少他不得瞭。便和他說道:‘我兒,辛苦你瞭!怎樣補報你才好/他這兩個多月裡頭,已經把老爺巴結得甜蜜兒一般,由得老爺撫摩玩弄,無所不至的瞭。聽瞭老爺這話,便道:‘奴才伺候主子是應該的,說甚麼補報/老爺道:‘我此刻倒是一刻也離不瞭你瞭。’丫頭道:‘那麼奴才就伏侍老爺一輩子/老爺道:‘這不是誤瞭你的終身?你今年幾歲瞭?’丫頭道:‘做奴才的,還說甚麼終身!奴才今年十九歲,不多幾天就過年,過瞭年,就二十歲瞭,半輩子都過完瞭;還有那半輩子,不還是奴才就結瞭嗎/老爺道:‘不是這樣說。我想把你收瞭房,做瞭我的人,你說好麼?’丫頭聽瞭這句話,卻低頭不語。老爺道:‘你可是嫌我老瞭?’丫頭道:‘奴才怎敢嫌老爺/老爺道:‘那麼你為甚麼不答應?’丫頭仍是低頭不語。問瞭四五遍,都是如此。老爺急瞭,握著他兩隻手,一定要他說出個道理來。丫頭道:‘奴才不敢說。’老爺道:‘我這條老命是你救回來的,你有話,管說就是瞭,那怕說錯瞭,我不怪你。’丫頭道:‘老爺、少爺的恩典,如果打發奴才出去,那怕嫁的還是奴才,甚至於嫁個化子,奴才是要一夫一妻做大的,不願意當姨娘。如果要奴才當姨娘,不如還是當奴才的好。’老爺道:‘這還不容易!我收瞭你之後,慢慢的把你扶正瞭就是。’丫頭道:‘那還是要當幾天姨娘。’老爺道:‘那我就簡直把你當太太,拜堂成禮如何?’丫頭道:‘老爺這句話,可是從心上說出來的?’老爺道:‘有甚不是/丫頭咕咚一聲,跪下來叩頭道:‘謝過老爺天高地厚的恩典/老爺道:‘我和你已經做瞭夫妻,為甚還行這個禮?’丫頭道:‘一天沒有拜堂,一天還是奴才;等拜過瞭堂,才算夫妻呢。還有一層:老爺便這般抬舉,還怕大爺、二爺,他們不服呢?’老爺道:‘有我擔瞭頭,怕誰不服/丫頭此時也不和老爺客氣瞭,挨肩坐下,手握手的細細商量。丫頭說道:‘雖說是老爺擔瞭頭,沒誰敢不服,但是事前必要機密,不可先說出來。如果先說出來,總不免有許多阻擋的說話。不如先不說出來,到瞭當天才發作,一會兒生米便成瞭熟飯,叫他們不服也來不及。至於老爺續娶,禮當要驚動親友,擺酒請客的,我看這個不如也等當天一早出帖子,不過多用幾個傢人分頭送送罷瞭。’此時老爺低著頭聽分付,丫頭說一句,老爺就答應一個‘是’字,猶如下屬對上司一般。等分付完瞭,自然一切照辦。

好丫頭!真有本事,有能耐!一切都和老爺商量好瞭,他卻是不動聲色,照常一般。有時伺候好瞭老爺,還要到元二奶奶那邊去敷衍一會。這件事竟是除瞭他兩個之外,沒有第三個人知道的。傢人們雖然承命去刻帖子,卻也不知道娶的是哪一門親。就是那帖子簽子都寫好瞭,隻有日子是空著,等臨時填寫的,更不知道是那一天。老爺又吩咐過不準叫大爺、二爺知道的,更是無從打聽,隻有照辦就是瞭。直到瞭辦事的頭一天下午,老爺方才分付出來,叫把帖子填瞭明天日子,明日清早派人分頭散去。又分付明天清早傳儐相,傳喜娘,傳樂工,預備燈彩。這一下子,合宅上下人等都忙瞭。卻一向不見行聘,不知女傢是什麼人。祥大爺是傻的,不必說他;元二爺便覺著這件事情古怪,想道:‘這兩三個月都是丫頭在老爺那邊伺候,叫他來問,一定知道。’想罷,便叫老媽子去把丫頭叫來,問道:‘老爺明天續弦,娶的是那一傢的姑娘?怎麼我們一點不曉得?你天天在那邊伺候,總該知道。’丫頭道:‘奴才也不知道,也是方才叫預備一切,才知道有這回事。’二爺道:‘那邊要鋪設新房瞭,老爺的病也好瞭許久瞭,你的鋪蓋也好搬回這邊來瞭。’丫頭道:‘是,奴才就去回瞭老爺搬過來。’說著,去瞭。過瞭一會,又空身跑瞭過來道:‘老爺說要奴才伺候新太太,等伺候過瞭三朝,才叫奴才搬過來呢。’說罷,又去瞭。元二爺滿腹疑心,又暗笑老頭子辦事糊塗,卻還猜不出個就裡。

“到瞭明天早起,元二爺夫妻兩個方才起來,隻見傻大爺的姨娘跑瞭來,嘴裡不住的稱奇道怪道:‘二爺、二奶奶,可知道老爺今天娶的是哪一個姑娘?’二爺見他瘋瘋傻傻的,不大理會他。二奶奶問道:‘這麼大驚小怪的做甚麼?不過也是個姑娘罷瞭,不見得娶個三頭六臂的來/姨娘道:‘隻怕比三頭六臂的還奇怪呢!娶的就是二奶奶的鴉頭/二爺、二奶奶聽瞭這話,一齊吃瞭一驚,問道:‘這是那裡來的話?’姨娘道:‘哪裡來的話!喜娘都來瞭,在那裡代他穿衣服打扮呢。我也要去穿衣服瞭,回來怕有女客來呢。’說著,自去瞭。這邊夫妻兩個,如同呆瞭一般,想不出個甚麼道理來。歇瞭一會,二爺冷笑道:‘吃醋咧,怕我怎樣咧,叫他去伺候老人傢咧!當主子使喚奴才不好,倒要做媳婦去伺候婆婆!你看罷咧,日後的戲有得唱呢/一面說,梳洗過瞭,換上衣服,上衙門去瞭。可憐二奶奶是個沒爪子的螃蟹,走不動,隻好穿上大衣,先到公公那邊叩喜。此時也有得帖子早的來道喜瞭。“一會兒,吉時已到,喜娘扶出新太太,儐相贊禮拜堂。因為辦事匆促,一切禮節都從簡略,所有拜天地、拜花燭、廟見、交拜,都並在一時做瞭。過後便是和眾人見禮。傻大爺首先一個走上前去,行瞭一跪三叩首的禮。老爺自是兀然不動,便連新太太,也直受之而不辭。傻大爺行過禮之後,傢人們便一迭連聲叫二爺。有人回說:‘二爺今天一早奉瞭堂諭,傳上衙門去瞭。’老爺已是不喜歡。二奶奶沒奈何,隻得上前行禮,可惱這丫頭居然兀立不動。一時大眾行過禮之後,便有許多賀客,紛紛來賀,爇鬧瞭一天。二爺是從這天上衙門之後,一連三天不曾回傢。隻苦瞭二奶奶,要還他做媳婦的規矩,天天要去請早安,請午安,請晚安。到瞭請安時,碰瞭新太太高興的時候,鼻子裡哼一聲;不高興的時候,正眼也不看一看。二奶奶這個冤枉,真是無處可伸。倒是傻大爺的姨娘上去請安,有說有笑。二爺直到瞭第四天才回傢,上去見過老爺請過安,便要走。老爺喝叫站著,二爺隻得站著。老爺歇瞭好一會,才說道:‘你這一向當的好紅差使!大清早起就是堂官傳瞭,一傳傳瞭三四天,連老子娘都不在眼睛裡瞭/二爺道:‘兒子的娘早死瞭,兒子丁過內艱來。’老爺把桌子一拍道:‘嚇!好利嘴!誰傢的繼母不是娘/二爺道:‘老爺在外頭娶一百個,兒子認一百個娘;娶一千個,兒子認一千個娘。這是兒媳婦房裡的丫頭,兒子不能認他做娘/老爺正待發作,忽聽得新太太在房裡道:‘甚麼丫頭不丫頭!我用心替你把老子伺候好瞭,就娘也不過如此/老爺道:‘可不是!我病在炕上,誰看我一看來?得他伺候的我好瞭,大傢打夥兒倒翻瞭臉瞭。你出來!看他認娘不認/新太太巴不得一聲走瞭出來,二爺早一翻身向外跑瞭。老爺氣得叫‘抓住瞭他!抓住瞭他’!二爺早一溜煙跑到門外,跳上車子去瞭。這裡面一個是老爺氣的暴跳如雷,大叫‘反瞭反瞭’!一個是新太太撒嬌撒癡,哭著說:‘二爺有意丟我的臉,你也不和我做主;你既然做不瞭主,就不要娶我/哭鬧個不瞭。

“二奶奶知道是二爺闖瞭禍,連忙過來賠罪,向公公跪下請息怒。老爺氣得把胡子一根根都豎瞭起來。新太太還在那裡哭著。良久,老爺才說道:‘你別跪我!你和你婆婆說去/二奶奶站瞭起來,千委屈,萬委屈,對著自己賠嫁的丫頭跪下。新太太撅著嘴,把身子一扭,端坐著不動。二奶奶千不是,萬不是,賠瞭多少不是。足足跪瞭有半個鐘頭,新太太才冷笑道:‘起去罷,少奶奶!不要折瞭我這當奴才的/二奶奶方才站瞭起來,依然伺候瞭一會,方才退歸自己房裡。越想越氣,越氣越苦,便悄悄的關上房門,取一根帶子,自己吊瞭起來。老媽子們有事要到房裡去,推推房門不開,聽瞭聽寂無聲息,把紙窗兒戳破一個洞,往裡一瞧,嚇得魂不附體,大聲喊救起來。驚動瞭闔傢人等,前來把房門撞開瞭。兩個粗使老媽子,便端瞭凳子墊瞭腳,解將下來,已經是筆直挺硬的瞭,舌頭吐出瞭半段,眼睛睜得滾圓。傻大爺的姨娘一看道:‘這是不中用的瞭/頭一個先哭起來。便有傢人們,一面去找二爺,一面往二奶奶娘傢報信去瞭。這裡幸得一個解事的老媽子道:‘你們快別哭別亂!快來抱著二奶奶,此刻是不能放他躺下的/便有人來抱祝那老媽子便端一張凳子來,自己坐下,才把二奶奶抱過來道:‘你們扳他的退,扳的彎過來,好叫他坐下。’於是就有人去扳彎瞭。這老媽子把自己的波羅蓋兒堵住瞭二奶奶的谷道’一隻手便把頭發提起,叫人輕輕的代他柔頸脖子,捻喉管;又叫人拈他肩膀;又叫拿管子來吹他兩個耳朵。眾人手忙腳亂的,搓柔瞭半天,覺得那舌頭慢慢的縮瞭進去。那老媽子又叫拿個雄雞來,要雞冠血灌點到嘴裡,這才慢慢的覺著鼻孔裡有點氣瞭。正在忙著,二爺回來瞭;可巧親傢老爺、親傢太太,也一齊進門。二爺嚷著怎樣瞭。親傢太太一跨進來就哭瞭。那老媽子忙叫:‘別哭,別哭!二爺快別嚷!快來和他度一口氣罷/二爺趕忙過來度氣,用盡平生之力,度瞭兩口,隻聽得二奶奶哼的一聲哼瞭出來。那老媽子道:‘阿彌陀佛!這算有瞭命瞭。快點扶他躺下罷。隻能灌點開水,薑湯是用不得的。’那親傢太太看見女兒有瞭命,便叫過一個老媽子來,問那上吊的緣由,不覺心頭火起。此時親傢老爺也聽明白瞭,站起來便去找老爺,見瞭面,就是一把辮子。”

正是:好事誰知成惡事,親傢從此變冤傢。不知親傢老爺這一把辮子,要拖老爺到那裡去,且待下回再記——

《二十年目睹之怪現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