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十六回 翻舊案借券作酬勞告賣缺縣丞難總督

當下我笑對述農道:“因為開銷廚子想出來的話,大約總不離吃飯的事情瞭?”述農道:“雖然是吃飯的事情,卻未免吃的齷齪一點。前任的本縣姓伍,這裡的百姓起他一個渾名,叫做‘五谷蟲’。”我笑道:“《本草》上的‘五谷蟲’不是糞蛆麼?”述農道:“因為糞蛆兩個字不雅,所以才用瞭這個別號呀。那位伍大令初到任時,便發誓每事必躬必親,絕不假手書吏傢丁;大門以內的事,無論公私,都要自己經手。百姓們聽見瞭,以為是一個好官,歡喜的瞭不得。誰知他到任之後,做事十分刻薄,又且一錢如命。別的刻剝都不說瞭,這大門裡面的一所毛廁,向來系傢丁們包與鄉下人淘去的,每月多少也有幾文好處。這位伍大令說:‘是我說過不假手傢丁的,還得我老爺自己經手。’於是他把每月這幾文臭錢也囊括瞭,卻叫廚子經手去收,拿來抵瞭飯錢。這不是個大笑話麼。”

我道:“那有這等瑣碎的人,真是無奇不有瞭1

說話之間,去打聽張鼎臣的人回來瞭,言是打聽得張老爺在古旗亭地方租有公館。我聽瞭便記著,預備明日去拜訪。一面正和述農談天,忽然傢人來報說:“繼之接瞭電報。”我連忙和述農同到簽押房來,問是甚事。原來前回那江寧藩臺升瞭安徽扶臺,未曾交卸之前數天,就把繼之請補瞭江都縣,此時部復回來議準瞭,所以藩署書吏,打個電報來通知。於是大傢都向繼之道喜。

過瞭這天,明日一早,我便出瞭衙門,去拜張鼎臣。鼎臣見瞭我,十分歡喜,便留著談天。問起我別後的事,我便大略告訴瞭一遍。又想起當日我父親不在時,十分得他的力。他又曾經攔阻我給電信與伯父,是我不聽他的話,後來鬧到如此。我雖然不把這些事放在心上,然而母親已是大不願意的瞭。當日若是聽瞭他的話,何至如此。鼎臣又問起我伯父來,我隻得也略說瞭點。說到自從他到蘇州以後,便杳無音信的話,鼎臣嘆瞭一口氣道:“我拿一樣東西你看。”說罷,引我到他書房去坐,他在文具箱裡,取出一個信封,在信封裡面,怞出一張條子來遞給我。我接過來一看,不覺吃瞭一驚。原來是我伯父親筆寫給他的一百兩銀子借票。我還沒有開口,鼎臣便說道:“那年在上海長發棧,令伯當著大眾說謝我一百兩銀子的,我為人爽直,便沒有推托。他到瞭晚上,和我說窮的瞭不得,你令先翁遺下的錢,他又不敢亂用,要和我借這一百銀子。你想當時我怎好回復他,隻好允瞭,他便給瞭我這麼一張東西。自別後,他並一封信也不曾有來過。我前年要辦驗看,寄給他一封信,要張羅點盤費,他隻字也不曾回。”我道:“便是小侄別後,也不曾有信給世伯請安,這兩年事情又忙點,還求世伯恕我荒唐。”鼎臣道;“這又當別論。我們是交割清楚的瞭,彼此沒瞭手尾,便是事忙路遠,不寫信也極平常。糾葛未清的,如何也好這樣呢。”此時我要代伯父分辯幾句,卻是辯無可辯,隻好不做聲;而且自己傢裡人做下這等對不住人的事,也覺得難為情。想到這裡,未免局促不安。鼎臣便把別話岔開,談談他的官況,又講講兩淮的鹽務。

我便說起述農昨天所說綱鹽的話。鼎臣道:“這是幾十年前的話瞭。自從改瞭票鹽之後。鹽場的舉動都大變瞭。大約當改鹽票之時,很有幾傢鹽商吃虧的;慢慢的這個風波定瞭之後,倒的是倒定瞭,站住的也站住瞭。隻不過商傢之外,又提拔瞭多少人發財,那就是鹽票之功瞭。當日曾文正做兩江時,要栽培兩個戚友,無非是送兩張鹽票,等他們憑票販鹽,這裡頭發財的不少。此刻有鹽票的人,自己不願做生意,還可以拿這票子租給人傢呢。”我道:“改瞭票鹽之後,隻怕就沒有弊病瞭。”鼎臣道:“天下事有一利即有一弊,哪裡有沒有弊病的道理。不過我到這裡日子淺,統共隻住瞭一年半,不曾探得實在罷瞭。”當下又談瞭一會,便辭瞭回來。

回到衙門口,隻見許多轎馬。到裡面打聽,才知道繼之補實的信,外面都知道瞭,此時同城各官與及紳士,都來道喜。過得幾天,南京藩臺的飭知到瞭,繼之便打點到南京去稟謝。我此時離傢已久,打算一同前去。繼之道:“我去,頂多前後五天,便要回到此地的,你何不等我回來瞭再走呢。”

我便答應瞭。

過一天,繼之便到府裡稟知動身。我無事便訪鼎臣;或者不出門,便和述農談天。忽然想起繼之叫我訪察羅榮統的事,據說是個鹽商,鼎臣現在是個鹽官,我何不問問鼎臣,或者他知道些,也說不定。想罷,便到古旗亭去,訪著鼎臣,寒暄已畢,我問起羅榮統的事。鼎臣道:“這件事十分奇怪,外面的人言不一,有許多都說是他不孝,又有許多說他母親不好的。大抵傢庭不睦是有的,那羅榮統怎樣不孝,隻怕不見得。若要知道底細,隻有一個人知道。”我忙問是誰。鼎臣道:“大觀樓酒館裡的一個廚子,是他傢用的多年老仆,今年不知為著甚麼,辭瞭出來,便投到大觀樓去。他是一定知道的。”我道:“那廚子姓甚麼?叫甚麼呢?”鼎臣道:“這可不知道瞭。不過前回有人請我吃館子,說是羅傢出來瞭一個廚子,投到大觀樓去,做得好魚翅。這廚子是在羅傢二十多年,專做魚翅的,合揚州城裡的鹽商請客,隻有他傢的魚翅最出色。後來無論誰傢請客,多有借他這廚子的。我不過聽瞭這句話罷瞭,哪裡去問他姓名呢。”我道:“這就難瞭。不比館子裡當跑堂的,還可以去上館子,假以辭色,問他底細。這廚子是雖上他館子,也看不見的,怎樣打聽呢。”鼎臣道:“你苦苦的打聽他做甚麼呢?”我道:“也不是一定要苦苦打聽他,不過為的人傢多說揚州城裡有個不孝子,順便問一聲罷瞭。”

當下又扯些別話,談瞭幾句,便辭瞭鼎臣回去,和述農商量,有甚法子可以訪察得出的。述農道:“有瞭這廚子,便容易瞭。多-繼翁請客,叫他傳瞭那廚子來當一次差,我們在旁邊假以辭色,逐細盤問他,怕問不出來1我道:“這卻不好。我們這裡是衙門,他那裡敢亂說,不怕招是非麼。”述農道:“除此之外,可沒有法子瞭。”我道:“因為那廚子,我又想起一件事來:他羅傢用的仆人,一定不少,總有辭瞭出來的,隻要打聽著一個,便好商量。”述農道:“這又從何打聽起來呢?”我道:“這個隻好慢慢來的瞭。”當時便把這件事暫行擱下。

不多幾天,繼之回來瞭,又到本府去稟知,即日備瞭文書,申報上去,即日作為到任日子。一班書吏衙役,都來叩賀;同城文武官和鄉紳等,重新又來道喜。繼之一一回拜謝步,忙瞭幾天,方才停當。我便打算回南京去走一遭。繼之便和我商量道:“日子過的實在是快,不久又要過年瞭。你今番回去,等過瞭年,便到上江一帶去查看。我陸續都調瞭些自己本族人在各號裡,你去查察情形,可以叫他們管事的,就派瞭他們管事,左右比外人靠得住些;回頭便到下江一帶去,也是如此。都辦好瞭,大約二月底三月初,可以到這裡,我到瞭那時,預備和你接風。”我笑道:“一路說來,都是正事,忽然說這麼一句收梢,倒象唱戲的好好一出正戲,卻借著科諢下場,格外見津神呢。”說的繼之也笑瞭。

我因為日內要走,恐怕彼此有甚話說,便在簽押房和繼之盤桓,談談說說。我問起新任方伯如何,繼之搖頭道:“方伯倒沒有甚麼,所用的人,未免太難瞭,到任不到兩個月,便鬧瞭一場大笑話。”我道:“是甚麼事呢?”繼之道:“總不過為補缺的事。大約做藩臺的,照例總有一個手折,開列著各州縣姓名;那捐班人員,另有一個輪補的規矩。這件事連我也鬧不清楚。大抵每出瞭一個缺,看應該是哪一個輪到,這個輪到的人,才具如何,品行如何,藩臺都有個成見的。或者雖然輪到,做藩臺的也可以把他捺住;那捺住之故,不是因這個人才具不對,品行不好,便是調劑私人,應酬大帽子瞭。他擬補的人,便開在手折上面;所開又不止一個人,總開到兩三個,第一個總是應該補的,第二三個是預備督撫揀換的。然而歷來督撫揀換的甚少。藩臺寫瞭這本手折,預備給督撫看的,本來辦得十分機密。這一回那藩臺開瞭手折,不知怎樣,被他帳房裡一位師爺偷看見瞭,便出來撞木鐘。聽說是鹽城的缺,藩臺擬定一個人,被他看見瞭,便對那個人說:‘此刻鹽城出瞭缺,你隻消給我三千銀子,我包你補瞭。’那個人信瞭他,兌給他三千銀子。誰知那藩臺不知怎樣,忽然把那個人的名字換瞭,及至掛出牌來,竟不是他。那個人便來和他說話。他暗想這個木鐘撞啞瞭,然而句容的缺也要出快瞭,這個人總是要輪到的,不如且把些說話搪塞過去再說。便說道:‘這回本來是你的,因為制臺交代,不得不換一個人;幾天句容出缺,一定是你的瞭。’句容與鹽城都是好缺,所以那個人也答應瞭。到過瞭幾天,掛出句容的牌來,又不是的。那個人又不答應瞭。他又把些話搪塞過去。再過瞭幾天,忽然掛出一張牌來,把那個人補瞭安東。這可不得瞭瞭,那個人跑到官廳上去,大鬧起來,說安東這個缺,每年要貼三千的,我為甚反拿三千銀子去買!他鬧得個不得瞭,藩臺知道瞭,隻得叫那帳房師爺還瞭他三千銀子,並辭瞭他的館地,方才瞭事。”我道:“凡贓私的銀,是與受同科的,他怎敢鬧出來?”繼之道:“所以這才是笑話埃”

我道:“這個人也可謂膽大極瞭。倘使藩臺是有脾氣的,一面攆瞭帳房,一面詳參瞭他,豈不把功名送掉瞭。大不瞭藩臺自己也自行檢舉起來,失察在先,正辦在後,頂多不過一個罰俸的處分罷瞭。”繼之笑道:“照你這樣火性,還能出來做官麼。這個人鬧瞭一場,還瞭他銀子便算瞭,還算好的呢。前幾年福建出瞭個笑話,比這個還利害,竟是總督敵不過一個縣丞,你說奇不奇呢。”我道:“這一定又是一個怪物瞭。”繼之道:“這件事我直到此刻,還有點疑心,那福建侯官縣縣丞的缺怎麼個好法,竟有人拿四千銀子買他!我仿佛記得這縣丞姓彭,他老子是個提督。那回侯官縣丞是應該他輪補的,被人傢拿四千銀子買瞭去。他便去上制臺衙門,說有要緊公事稟見;制臺不知是甚麼,便見瞭他。他見瞭面不說別的,隻訴說他這個縣丞捐瞭多少錢,辦驗看、指省又是多少錢,從某年到省,直到如今,候補費又用瞭多少錢,要制臺照數還瞭他,註銷瞭這個縣丞,不做官瞭。制臺大怒,說他是個瘋子。又說:‘都照你這樣候補得不耐煩,便要還銀註銷,哪裡還成個體統/他說:‘還銀註銷不成體統,難道買缺倒是個體統麼?這回侯官縣丞,應該是卑職輪補的,某人化瞭四千銀子買瞭去,這又是個甚麼體統?’制軍一想,這回補侯官縣丞的,卻是自己授意藩司,然而並未得錢,這句話是哪裡來的。不覺又大怒起來,說道:‘你說的話可有憑據麼?’他道:‘沒有真憑實據,卑職怎敢放恣/制臺就叫他拿憑據出來。他道:‘憑據是可以拿得,但是必要請大帥發給兩名親兵,方能拿到。’制臺便傳瞭兩名親兵來,叫他帶去。他當著制臺,對兩名親兵說:‘這回我是奉瞭大帥委的,我叫你拿甚麼人,便拿甚麼人。’制臺也分付,隻管聽彭縣丞的指揮去拿人。他帶瞭兩個親兵,隻走到麒麟門外,便把一個裁縫拿瞭,翻身進去回話,說這個便是憑據。制臺又大怒起來,說:‘這是我從傢鄉帶來的人,最安分,哪有這等事!並且一個裁縫,怎麼便做得動我的主?’他卻笑道:‘大帥何必動怒。隻要交委員問他的口供,便知真假。他是大帥心愛的人,承審委員未必敢難為他。等到問不出憑據時,大帥便把卑職參瞭,豈不幹凈/制臺一肚子沒好氣,隻得發交閩縣問話。他便意氣揚揚的跑到閩縣衙門,立等著對質。閩縣知縣哪裡肯就問。他道:‘堂翁既是不肯問,就請同我一起去辭差。這件事非同小可,我在這裡和制軍拚命拚出來的,稍遲一會,便有瞭傳遞,要鬧不清楚瞭。這件事鬧不清楚,我一定丟瞭功名。我的功名不要緊,隻怕京控起來,那時就是堂翁也有些不便。’知縣被他逼的沒法,隻得升座提審,他卻站在底下對質。那裁縫一味抵賴。他卻嬉皮笑臉的,對著裁縫蹲瞭下來,說道:‘你不要賴瞭。某日有人來約你在某處茶樓吃茶;某日又約你某處酒樓吃酒;某日你到某人公館裡去;某日某人引你傢裡來,送給你四千兩銀子的票子,是某傢錢莊所出的票,號碼是第幾號,你拿到莊上去照票,又把票打散瞭,一千的一張,幾百的幾張,然後拿到衙門裡面去。你好好的說瞭,免得又要牽累見證。你再不招,我可以叫一個人來,連你們在酒樓上面,坐那一個座,吃那幾樣菜,說的甚麼話,都可以一一說出來的呢。’那裁縫沒得好賴,隻得供瞭,說所有四千銀子,是某人要補侯官縣丞缺的使費,小姐得瞭若幹,某姨太太得瞭若幹,某姨太太得瞭若幹,太太房裡大丫頭得瞭若幹,孫少爺的奶媽得瞭若幹,一一招瞭,畫瞭供。閩縣知縣便要去稟復。他說問明瞭便不必勞駕,我來代回話罷。說罷,攫取瞭那張親供便走。”

正是:取來一紙真憑據,準備千言辨是非。要知那縣丞到底鬧到甚麼樣子,且待下回再記——

《二十年目睹之怪現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