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十二回 露關節同考裝瘋 入文闈童生射獵

當下繼之對我說道:“我日來得瞭個闈差,怕是分房,要請一個朋友到裡面幫忙去,所以打電報請你回來。我又恐怕你荒疏瞭,所以把這課卷試你一試,誰知你的眼睛竟是很高的,此刻我決意帶你進去。”我道:“隻要記得那八股的范圍格局,那文章的魄力之厚薄,氣機之暢塞,詞藻之枯腴,筆仗之靈鈍,古文時文,總是一樣的。我時文雖荒瞭,然而當日也曾入過他那范圍的,怎會就忘瞭,況且我古文還不肯丟荒的。但是怎能夠同著進去?這個頑意兒,卻沒有幹過。”繼之道:“這個隻好要奉屈的瞭,那天隻能扮作傢人模樣混進去。”我道:“大約是房官,都帶人進去的瞭?”繼之道:“豈但房官,是內簾的都帶人進去的。常有到瞭裡面,派定瞭,又更動起來的。我曾記得有過一回,一個已經分定瞭房的,憑空又撤瞭,換瞭一個收掌。”我道:“這又為甚麼?”繼之道:“他一得瞭這差使,便在外頭通關節,收門生,誰知臨時鬧穿瞭,所以弄出這個笑話。”

我道:“這科場的防范,總算嚴密的瞭,然而內中的毛病,我看總不能免。”繼之道:“豈但不能免,並且千奇百怪的毛病,層出不窮。有偷題目出去的,有傳遞文章進號的,有換卷的。”我道:“傳遞先不要說他,換卷是怎樣換法呢?”繼之道:“通瞭外收掌,初十交卷出場,這卷先不要解,在外面請人再作一篇,譽好瞭,等進二場時交給他換瞭。廣東有瞭闈姓一項,便又有壓卷及私拆彌封的毛玻廣東曾經鬧過一回,一場失瞭十三本卷子的。你道這十三個人是哪裡的晦氣。然而這種毛病,都不與房官相幹,房官隻有一個關節是毛玻”我道:“這個頑意兒我沒幹過,不知關節怎麼通法?”繼之道:“不過預先約定瞭幾個字,用在破題上,我見瞭便薦罷瞭。”我道:“這麼說,中不中還不能必呢。”繼之道:“這個自然。他要中,去通主考的關節。”

我道:“還有一層難處,比如這一本不落在他房裡呢?”繼之道:“各房官都是聲氣相通的,不落在他那裡,可以到別房去找;別房落到他那裡的關節卷子,也聽人傢來找。最怕遇見一種拘迂古執的,他自己不通關節,別人通瞭關節,也不敢被他知道。那種人的房,叫做黑房。隻要卷子不落在黑房裡,或者這一科沒有黑房,就都不要緊瞭。”我笑道:“大哥還是做黑房,還是做紅房?”繼之道:“我在這裡,絕不交結紳士,就是同寅中我往來也少,固然沒有人來通我的關節,我也不要關節。然而到瞭裡面,我卻不做甚麼正顏厲色的君子,去討人厭,有人來尋甚麼卷子,隻管叫他拿去。”我笑道:“這倒是取巧的辦法,正人也做瞭,好人也做瞭。”繼之道:“你不知道,黑房是做不得的。現在新任的江寧府何太尊,他是翰林出身,在京裡時有一回會試分房,他同人傢通瞭關節,就是你那個話,偏偏這本卷子不曾到他房裡。他正在那裡設法搜尋,可巧來瞭一位別房的房官是個老翰林,著名的是個清朝孔夫子,沒有人不畏憚他的。這位何太尊不知怎樣一時糊塗,就對他說有個關節的話。誰知被他聽瞭,便大嚷起來,說某房有關節,要去回總裁。登時鬧的各房都知道瞭,圍過來看,見是這位先生吵鬧,都不敢勸。這位太尊急瞭,要想個阻止他的法子,哪裡想得出來,隻得對他作揖打拱的求饒。他哪裡肯依,說甚麼‘皇上傢掄才大典,怎容得你們為鬼為蜮!照這樣做起來,要屈煞瞭多少寒-,這個非回明白瞭,認真辦一辦,不足以警將來’。何太尊到瞭此時,人急智生,忽的一下,直跳起來,把雙眼瞪直瞭,口中大呼小叫,說神說鬼的,便裝起瘋來。那位老先生還冷笑道:‘你便裝瘋,也須瞞不過去。’何太尊更急瞭,便取起桌上的裁紙刀,飛舞起來,嚇的眾人倒退。他又是東奔西逐的,忽然又撩起衣服,在自己肚子上劃瞭一刀。眾人才勸住瞭那位老先生,說他果然真瘋瞭,不然哪裡肯自己戳傷身子。那位老先生才沒瞭說話。當時回明瞭,開門把他扶瞭出去,這才瞭事。你想,自己要做君子,立崖岸,卻不顧害人,這又何苦呢。”我道:“這一場風波,確是鬧的不校那位先生固然太過,然而士人進身之始,即以賄求,將來出身做官的品行,也就可想瞭。”繼之道:“這個固是正論,然而以‘八股’取士,那作‘八股’的就何嘗都是正人1

說話時,春蘭來說午飯已經開瞭,我就別瞭繼之,過來吃飯,告訴母親,說進場看卷的話。母親道:“你有本事看人傢的卷,何不自己去中一個?你此刻起瞭服,也該回去趕小考,好歹掙個秀才。”我道:“掙瞭秀才,還望舉人;掙瞭舉人,又望進士;掙瞭進士,又望翰林;不點翰林還好,萬一點瞭,兩吊銀子的傢私,不上幾年,都要光瞭;再沒有差使,還不是仍然要處館。這些身外的功名,要他做甚麼呢?”母親道:“我隻一句話,便惹瞭你一大套。這樣說,你是不望上進的瞭。然則你從前還讀書做甚麼?”我道:“讀書隻求明理達用,何必要為瞭功名才讀書呢。”姊姊道:“兄弟今番以童生進場看卷,將來中瞭幾個出來,再是他們去中瞭進士,點瞭翰林,卻都是兄弟的門生瞭。”我笑道:“果然照姊姊這般說,我以後不能再考試瞭。”姊姊道:“這卻為何?”我道:“我去考試,未必就中,倘遲瞭兩科,我所薦中的都已出瞭身,萬一我中在他們手裡,那時候明裡他是我的老師,暗裡實在我是他的老師,那才不值得呢。”

吃過瞭飯,我打算去回看侶笙,又告訴瞭他方才的話。姊姊道:“他既這樣說,就不必退還他罷。做人該爽直的地方,也要爽直些才好,若是太古板,也不入時宜。”母親道:“他才說他的太太要來,你要去回拜他,先要和他說明白,千萬不要同他那個樣子,穿瞭大衣服來,累我們也要穿瞭陪他。”我道:“我隻說若是穿瞭大衣服,我們擋駕不會他,他自然不穿瞭。”說罷,便出來,到藩臺衙門裡,會瞭侶笙。隻見他在那裡起草稿。我問他作甚麼。侶笙道:“這裡制軍的折稿。衙門裡幾位老夫子都弄不好,就委瞭方伯,方伯又轉委我。”我道:“是甚麼奏稿,這般煩難?”侶笙道:“這有甚麼煩難,不過為瞭前回法越之役,各處都招募瞭些新兵,事定瞭,又遣散瞭;募時與散時,都經奏聞。此時有個廷寄下來,查問江南軍政,就是這件事要作一個復折罷瞭。”我又把母親的話,述瞭一遍。侶笙道:“本來應該要穿大衣過去的,既然老伯母分付,就恭敬不如從命瞭。”我又問是幾時來。侶笙道:“本來早該去請安瞭,因為未曾得先容,所以不敢冒昧。此刻已經達到瞭,就是明天過來。”

我道:“尊寓在哪裡?”侶笙道:“這署內閑房盡多著,承方伯的美意,指撥瞭兩間,安置舍眷。”我道:“秋菊沒有跟瞭來麼?”侶笙道:“他已經嫁瞭人,如何能跟得來。前天接瞭信,已經生瞭兒子瞭。這小孩子倒好,頗知道點好歹。據內人說,他自從出嫁之後,不象那般蠢笨瞭,聰明瞭許多。他傢裡供著端甫和你的長生祿位,旦夕香花供奉,朔望焚香叩頭。”我大驚道:“這個如何使得!快寫信叫他不要如此。況且這件事是王端甫打聽出來的,我在旁邊不過代他傳瞭幾句話,怎麼這樣起來。他要供,隻供端甫就夠瞭,攀出我來做甚麼呢。”侶笙笑道:“小孩子要這樣,也是他一點窮心,由他去幹罷瞭,又不費他甚麼。”我道:“並且無謂得很!他隻管那樣仆仆亟拜,我這裡一點不知,彼有所施,我無所受,徒然對瞭那木頭牌子去拜,何苦呢1侶笙道:“這是他出於至誠的,諒來止也止他不住,去年端甫接瞭傢眷到上海,秋菊那小孩子時常去幫忙;傢眷入宅時,房子未免要另外裝修油漆,都是他男人做的,並且不敢收受工價,連物料都是送的。這雖是小事,也可見得他知恩報恩的誠心,我倒很喜歡。”我道:“施恩莫望報,何況我這個斷不能算恩,不過是個路見不平,聊助一臂之意罷瞭。”侶笙道:“你便自己要做君子,施恩不望報;卻不能責他人必為小人,受恩竟忘報呀。”說得我笑瞭,然而心中總是悶悶不樂。辭瞭回來,告訴姊姊這件事。母親、嬸嬸一齊說道:“你快點叫他寫信去止住瞭,不要折煞你這孩子1姊姊笑道:“那裡便折得煞,他要如此,不過是盡他一點心罷瞭。”

我道:“這樣說起來,我初到南京時,伯父出差去瞭,伯母又不肯見我,倘不遇瞭繼之,怕我不流落在南京;幸得遇瞭他,不但解衣推食,並且那一處不受他的教導,我也應該供起繼之的長生祿位瞭?”姊姊笑道:“枉瞭你是個讀書明理之人!這種不過是下愚所為罷瞭。豈不聞‘士為知己者死’?又豈不聞‘國士遇我,國士報之’?從古英雄豪傑,受人意外之恩時,何嘗肯道一個‘謝’字!等他後來行他那報恩之志時,卻是用出驚天動地的手段,這才是叫做報恩呢。據我看,繼之待你,那給你館地招呼你一層,不過是朋友交情上應有之義;倒是他那隨時隨事教誨你,無論文字的紕繆,處世的機宜,知無不言,這一層倒是可遇不可求的殊恩,不可不報的。”我道:“拿甚麼去報他呢?”姊姊道:“比如你今番跟他去看卷子,隻要能放出眼光,拔取幾個真才,本房裡中的比別房多些,內中中的還要是知名之士,讓他享一個知文之名,也可以算得報他瞭。其餘隨時隨事,都可以報得。隻要存瞭心,何時非報恩之時,何地非報恩之地,明人還要細說麼。”我道:“隻是我那回的上海走的不好,多瞭一點事,就鬧的這裡說感激,那裡也說感激,把這種貴重東西送瞭來,看看他也有點難受。我從此再不敢多事瞭。”姊姊道:“這又不然。路見不平,拔刀相助,本來是抑強扶弱,互相維持之意。比如遇瞭老虎吃人,我力能殺虎的,自然奮勇去救;就是力不能殺虎,也要招呼眾人去救,斷沒有坐視之理。你見瞭他送你的東西難受,不過是怕人說你望報的意思。其實這是出於他自己的誠心,與你何幹呢。”我道:“那一天尋到瞭侶笙傢裡,他的夫人口口聲聲叫我君子;見瞭侶笙,又是滿口的義士,叫得人怪害臊的。”母親道:“叫你君子、義士不好,倒是叫你小人、混帳行子的好0姊姊道:“不是的。這是他的天真,也是他的稚氣,以為做瞭這一點點的事,值不得這樣恭維。你自己看見並沒有出甚麼大力量,又沒有化錢,以為是一件極小的事。不知那秋菊從那一天以後的日子,都是你和王端甫給他過的瞭,如何不感激!莫說供長生祿位,就是天天來給你們磕頭,也是該的。”我搖頭道:“我到底不以為然。”姊姊笑道:“所以我說你又是天真,又是稚氣。你滿肚子要做施恩不受報的好漢,自己又說不出來。照著你這個性子,隻要莫磨滅瞭,再加點學問,將來怕不是個俠士1我笑道:“我說姊姊不過,隻得退避三舍瞭。”說罷,走瞭出來,暗想姊姊今天何以這樣恭維我,說我可以做俠士,我且把這話問繼之去。走到書房裡,繼之出去瞭,問知是送課卷到藩臺衙門去的。我便到上房裡去,隻見老媽子、丫頭在那裡忙著迭錫箔,安排香燭,整備素齋。我道:“幹娘今天上甚麼供?”吳老太太道:“今天七月三十,是地藏王菩薩生日。他老人傢,一年到頭都是閉著眼睛的,隻有今天是張開眼睛。祭瞭他,消災降福。你這小孩子,怎不省得?”我向來厭煩這些事,隻為是老太太做的,不好說甚麼,便把些別話岔開去。

繼之夫人道:“這一年來,兄弟總沒有好好的在傢裡祝這回來瞭,又叫你大哥拉到場裡去,白白的關一個多月,這是那裡說起。”我道:“出闈之後,我總要住到拜瞭幹娘壽才動身,還有好幾天呢。”老太太道:“你這回進去幫大哥看卷,要小心些,隻要取年輕的,不要取年老的,最好是都在十七歲以內的。”我道:“這是何意?”老太太道:“你才十八歲,倘使那五六十歲的中在你手裡,不叫他羞死麼1我笑道:“我但看文章,怎麼知道他的年紀?”老太太道:“考試不要填瞭三代、年、貌的麼?”我道:“彌封瞭的,看不見。”老太太道:“還有個法子,你隻看字跡蒼老的,便是個老頭子。”我道:“字跡也看不見,是用謄錄謄過的。”老太太笑道:“這就沒法瞭。”正說笑著,繼之回來瞭,問笑甚麼,我告訴瞭,大傢又笑瞭一笑。我談瞭幾句,便回到自己房裡略睡一會,黃昏時,方才起來吃飯。

一宿無話。次日,蔡侶笙夫人來瞭,又過去見瞭吳老太太、繼之夫人。我便在書房陪繼之。他們盤桓瞭一天才散。光陰迅速,不覺到瞭初五日入闈之期,我便青衣小帽,跟瞭繼之,帶瞭傢人王富,同到至公堂伺候。行禮已畢,便隨著繼之入瞭內簾。繼之派在第三房,正是東首的第二間。外面早把大門封瞭,加上封條。王富便開鋪蓋。開到我的,忽詫道:“這是甚麼?”我一看,原來是一枝風槍。繼之道:“你帶這個來做甚麼?”我道:“這是在上海買的,到蘇、杭去,沿路獵鳥,所以一向都是卷在鋪蓋裡的。這回傢來瞭,傢裡有現成鋪陳,便沒有打開他,進來時就順便帶瞭他,還是在輪船上卷的呢。”說罷,取過一邊。這一天沒有事。

第二天早起,主考差人出來,請瞭繼之去,好一會才出來。我問有甚麼事。繼之道:“這是照例的寫題目。”我問甚麼題。繼之道:“告訴瞭你,可要代我擬作一篇的。”我答應瞭。繼之告訴瞭我,我便代他擬作瞭一個次題、一首詩。

到瞭傍晚時候,我走出房外閑望,隻見一個鴿子,站在簷上。我忽然想起風槍在這裡,這回用得著瞭。忙忙到房裡,取瞭槍,裝好鉛子,跑出來,那鴿子已飛到墻頭上;我取瞭準頭,板動機簧,颼的一聲著瞭,那鴿子便掉瞭下來。我連忙跑過去拾起一看,不覺吃瞭一驚。

正是:任爾關防嚴且密,何如一彈破玄機。不知為瞭何事大驚,且待下回再記——

《二十年目睹之怪現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