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古希臘敘拉古城,有一天,人們忽然看見大學者阿基米德竟然光著身子沖出浴室,邊跑邊嚷:“找到瞭!找到瞭!”他瘋瞭嗎?沒有。他是在洗澡時在水盆裡受到啟發,發現瞭流體靜力學的基本原理,從而找到瞭銀匠在金王冠裡摻銀的秘密。他是為此而興奮得忘乎所以瞭。
事情是這樣的。敘拉古國王艾希羅曾交給金匠一塊黃金,讓他做一頂王冠。王冠做成後,國王拿在手裡覺得有點輕。他懷疑金匠摻瞭假,可是金匠以腦袋擔保說沒有,並當面拿秤來稱,結果與原來的金塊一樣重。國王還是有些懷疑,可他又拿不出證據,於是把阿基米德叫來,要他來解決這個難題。回傢後,阿基米德閉門謝客,冥思苦想,但百思不得其解。
一天,他的夫人逼他洗澡。當他跳入池中時,水從池中溢瞭出來。阿基米德聽到那嘩嘩嘩的流水聲,靈感一下子冒瞭出來。於是他從池中跳出來,連衣服都沒穿,就沖到瞭街上。原來,阿基米德由澡盆溢水找到瞭解決王冠問題的辦法:相同質量的相同物質泡在水裡,溢出的水的體積應該相同。如果把王冠放到水裡,溢出的水的體積應該與相同質量的金塊的體積相同,否則王冠裡肯定摻有假。
阿基米德跑到王宮後立即找來一盆水,又找來同樣重量的一塊黃金,一塊白銀,分兩次泡進盆裡,白銀溢出的水比黃金溢出的幾乎要多一倍,然後他又把王冠和金塊分別泡進水盆裡,王冠溢出的水比金塊多,顯然王冠的質量不等於金塊的質量,王冠裡肯定摻瞭假。在鐵的事實面前,金匠不得不低頭承認,王冠裡確實摻瞭白銀。煩人的王冠之謎終於解開瞭。
這次試驗的意義遠遠大過查出王冠摻假的秘密。阿基米德從中發現瞭一條原理:即物體在液體中減輕的重量,等於他所排出液體的重量。這條原理後人以阿基米德的名字命名。一直到現代,人們還在利用這個原理測定船舶的載重量。
公元前287年,阿基米德誕生於西西裡島的敘拉古(今意大利錫拉庫薩)。他出生於貴族,與敘拉古的赫農王有親戚關系,傢庭十分富有。阿基米德的父親是天文學傢兼數學傢,學識淵博,為人謙遜。他11歲時,借助與王室的關系,被送到古希臘文化中心亞歷山大裡亞城去學習。
亞歷山大位於尼羅河口,是當時文化貿易的中心之一。這裡有雄偉的博物館、圖書館,而且人才薈萃,被世人譽為“智慧之都”。阿基米德在這裡學習和生活瞭許多年,曾跟很多學者密切交往。他在學習期間對數學、力學和天文學有濃厚的興趣。在他學習天文學時,發明瞭用水力推動的星球儀,並用它模擬太陽、行星和月亮的運行及表演日食和月食現象。為解決用尼羅河水灌溉土地的難題,它發明瞭圓筒狀的螺旋揚水器,後人稱它為“阿基米德螺旋”。
阿基米德在力學方面的成績最為突出,他系統並嚴格地證明瞭杠桿定律,為靜力學奠定瞭基礎。在總結前人經驗的基礎上,阿基米德系統地研究瞭物體的重心和杠桿原理,提出瞭精確的確定物體重心的方法,指出在物體的中心處支起來,就能使物體保持平衡。阿基米德曾說過:“假如給我一個支點,我就能推動地球。”
阿基米德確定瞭拋物線弓形、螺線、圓形的面積以及橢球體、拋物面體等各種復雜幾何體的表面積和體積的計算方法。在推演這些公式的過程中,他創立瞭“窮竭法”,即我們今天所說的逐步近似求極限的方法,因而被公認為微積分計算的鼻祖。他用圓內接多邊形與外切多邊形邊數增多、面積逐漸接近的方法,比較精確地求出瞭圓周率。面對古希臘繁冗的數字表示方式,阿基米德還首創瞭記大數的方法,突破瞭當時用希臘字母計數不能超過一萬的局限,並用它解決瞭許多數學難題。阿基米德被後來的數學傢尊稱為“數學之神”,在人類有史以來最重要的三位數學傢中,阿基米德占首位,另兩位是牛頓和高斯。
阿基米德在天文學方面也有出色的成就。除瞭前面提到的星球儀,他還認為地球是圓球狀的,並圍繞著太陽旋轉,這一觀點比哥白尼的“日心地動說”要早1800年。限於當時的條件,他並沒有就這個問題做深入系統的研究。但早在公元前三世紀就提出這樣的見解,是很瞭不起的。
在阿基米德晚年時,羅馬軍隊入侵敘拉古,阿基米德指導同胞們制造瞭很多攻擊和防禦的作戰武器。當侵略軍首領馬塞勒塞率眾攻城時,他設計的投石機把敵人打得哭爹喊娘。他制造的鐵爪式起重機,能將敵船提起並倒轉。
另一個難以置信的傳說是,他曾率領敘拉古人民手持凹面鏡,將陽光聚焦在羅馬軍隊的木制戰艦上,使它們焚燒起來。羅馬士兵在這頻頻的打擊中已經心驚膽戰,草木皆兵。一見到有繩索或木頭從城裡扔出,他們就驚呼“阿基米德來瞭”,隨之抱頭鼠竄。
羅馬軍隊被阻入城外達三年之久。最終,於公元前212年,羅馬人趁敘拉古城防務稍有松懈,大舉進攻闖入瞭城市。此時,75歲的阿基米德正在潛心研究一道深奧的數學題。一個羅馬士兵闖入,用腳踐踏瞭他所畫的圖形,阿基米德憤怒地與之爭論,殘暴無知的士兵舉刀一揮,一位璀璨的科學巨星就此隕落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