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爾弗烈德大王

公元8 世紀的時候,英國還是諸侯割據的局面。當時處於霸主地位的默西亞王國,被新崛起的西塞克斯王國打敗瞭,西塞克斯王國成為新的霸主。

西塞克斯王國的王位從撤克遜人定居的時候開始,就一直是世襲的,從未問斷。公元871 年,24 歲的阿爾弗烈德登極為王。

年輕的阿爾弗烈德成為國王的時候,殘酷的戰爭正在進行著。幾百年來,英國一直受到北歐海盜的侵略。丹麥人占領瞭倫敦,他們的軍隊在雷廠構築瞭工事。當時的倫敦並不是英格蘭的首都,隻是一個小鎮。阿爾弗烈德遵守父王臨終的遺囑,率領軍民抗擊入侵者。

阿爾弗烈德把隊伍佈置在一座山頭上。他站在一塊石頭上,向遠處一看,隻見北歐海盜分兵兩路,形成鉗形陣勢,向英方陣地殺來。海盜們拿著塗得發亮的盾牌,舉著旗子,穿著閃光的銷甲,戴著金手鐲,這種氣派使撒克遜人不免相形見絀。

阿爾弗烈德也分兵兩半抵禦敵人,他親自率領左翼大軍,丹麥慢慢地逼近瞭,弓著腰一邊爬山一邊用武器敲打手裡的盾牌,一遍一遍地拉長聲音,發出蔑視敵人的吶喊:“啊——啊——殺盡撤克遜蠢豬——”

阿爾弗烈德身邊的將士肺都要氣炸瞭!可是國王卻像沒看見似的,閉著眼在祈禱。敵人離陣地隻有十幾碼瞭,阿爾弗烈德突然拔劍出鞘,大喝一聲:“沖呀——”他像頭猛獅一樣沖上前去。將士們也跟在國王後面,奮勇殺敵。

敵人被擊退瞭。

阿爾弗烈德率英軍趁勝追擊,一直追到威爾頓。阿爾弗烈德哪裡料到,狡猾的丹麥人是佯裝戰敗,誘敵深入。

就這樣,英軍落入丹麥軍隊的重重包圍之中。阿爾弗烈德率軍血戰一天一夜,才殺出重圍。這一仗,英軍損失慘重,但也使侵略者明白,年輕的阿爾弗烈德國王並不是好對付的。

阿爾弗烈德在敵強我弱的情況下,為瞭積蓄力量,等待時機,隻好派使者同敵人講和。阿爾弗烈德交給丹麥人一大筆贖金;丹麥人答應收到贖金後,撤出他的領地。

阿爾弗烈德用重金買來瞭暫時的停戰。但是,丹麥人軍隊中好戰的新首領格斯洛姆,制定瞭征服英格蘭的龐大計劃。他分兵從陸海兩路出發。陸上的軍隊由他們占領的地區出發,到達維爾哈姆,在那裡的普爾港同海上的部隊會師。他們在這個地區築起瞭堡壘,然後從四面突襲阿爾弗烈德的王國。

謹慎的國王阿爾弗烈德知道,目前的形勢是敵強我弱,唯一能生存的辦法就是主動向侵略者賠款,謀求和平。他認為“君子報仇,十年不晚”。他知道,光靠賠款是乞求不來和平的,所以在賠款的同時,他集中兵力包圍瞭陸上的敵軍。格斯洛姆接受瞭賠款,並賭咒發誓要撤兵,並遵守和約。

敵軍撤走瞭。阿爾弗烈德剛喘過一口氣來,忽有探馬飛報:“格斯洛姆在撤軍途中,轉而奪取瞭埃克塞特城堡!”阿爾弗烈德見敵人如此背信棄義,氣得胡子直翹。他立即備馬,率軍去救援。當英軍趕到埃克塞特城堡時,已經遲瞭。城堡上,丹麥的旗幟隨風飄揚,敵軍壁壘森嚴。阿爾弗烈德下令攻城,將士們拼死沖鋒,城堡上箭矢、擂木、滾石像雨點一般落下,英軍沖瞭半天,死傷慘重,無法接近城堡。阿爾弗烈德隻好下令停止攻城,將城堡團團包圍。

這時候,敵軍為解埃克塞特城之圍,從海上調來大批軍隊支援。這支有120 艘戰船、5000 餘名將十的軍隊,在斯沃尼奇附近遇上瞭一場可怕的風暴,全部葬身魚腹。在那個時代,人們認為風雨是由上帝直接指揮的。阿爾弗烈德和英國人都認為,敵人受到瞭上帝的懲罰,這是報應。

公元878 年1 月,阿爾弗烈德又遭到瞭北歐海盜們的攻擊。

為瞭抵抗敵人,阿爾弗烈德將司令部設在威爾特郡的奇普納姆。那是“主顯節”的夜晚,經歷長期戰爭和艱苦生活的阿爾弗烈德和他的臣民們,通宵達旦地圍在營地簧火旁,歡歌跳舞,慶祝這個宗教節日。阿爾弗烈德和一些將士們喝得酩酊大醉。他們放松瞭警惕,哪會料到敵人已悄悄地摸上來瞭!敵軍大肆放火殺戮,英軍營地大亂,火光沖天,濃煙滾滾,哭喊聲、馬嘶聲震天。阿爾弗烈德的酒醉頓時醒瞭幾分,他連忙拔劍抵抗。他身邊的將士們一邊抗敵,一邊護著國王逃跑。他們好不容易才殺開一條血路,躲進瞭沼澤和森林中。許多英軍士兵陣亡瞭,還有不少士兵脫下軍裝,溜走瞭。還有相當一部分人逃到海峽對岸的法國,去懇求法國國王出兵援救,可是法王卻幸災樂禍,坐山觀虎鬥。

阿爾弗烈德手下隻有幾十個人瞭,這是他最困難的時期。他們缺少吃穿,也缺少藥品,有幾名傷員因得不到救治而死去瞭。阿爾弗烈德這位堅強的國王,並沒有因此灰心喪氣,他決心帶領臣民開展遊擊戰爭,打擊侵略者。

阿爾弗烈德已失去瞭昔日國王威風凜凜的儀表。他身穿粗麻佈衣服,滿臉的胡須,看上去就像一名普通的士兵。隻有隨身攜帶的佩劍,劍柄上鐫刻有玉族的徽記,才顯示出他國王的身份。

這天,國王和一個放牛的人同住。放牛人出去望風去瞭。放牛人妻子開始烤面包。國王坐在爐邊整理他的弓箭。主婦突然發現面包烤焦瞭,趕緊跑過來把面包從爐於上取下來。她責備他說:“唉呀!夥汁,你看面包烤焦瞭,為什麼不翻一下呢?尤其是你還喜歡趁熱吃..”正嘟噥著,他丈夫回來瞭。

放牛人朝國上跪下說:“陛下,有位大臣在樹林裡等您召見。”放牛人妻子得知面前的人就是阿爾弗烈德國王時,驚訝得手裡的面包都掉在地下瞭。

阿爾弗烈德的遊擊隊漸漸壯大,並且修築瞭一些據點。一大,丹麥人乘23 艘戰船駛到德文港,從那裡出發去攻擊阿爾弗烈德的一個據點。敵人把據點團團包圍註,以為據點裡的人不久就會因饑渴而投降,因為據點裡沒有水源,糧草也很少。面對兇殘的敵人,阿爾弗烈德對將士們說:“大傢都明白,據點裡沒有水源,吃的也快沒有瞭,與其餓死,不如戰死!”大傢一齊高呼:“寧可戰死,不願困死!”

阿爾弗烈德鼓舞起士氣,在黎明前,率軍向敵人營地殺去。丹麥人大輕敵瞭。這時正在酣睡呢,連站崗放哨的士兵也在打瞌睡。敵人被這突如其來的突襲打懵瞭,混亂中竟自相踐踏。阿爾弗烈德瞅準一名估計是敵人頭領的傢夥,揮劍刺去。那人慌忙招架,凡名敵兵也奮起掩護他逃跑。阿爾弗烈德證實瞭自己的判斷,他連忙讓士兵把馬牽來。他縱馬追擊,在海灘上追上瞭他的目標。劍光閃處,阿爾弗烈德輕取瞭這個傢夥的首級。這時,他的將士們已沖殺過來,又是一陣廝殺,結果,隻有幾個逃得快的敵人回到瞭船上。

這一仗,有800 多名丹麥人被殺死,還俘虜瞭幾十人。阿爾弗烈德從俘虜的口中才知道,他手中提著的,是丹麥國王洛德佈魯克的首級。

英國人為這次大捷而盡情歡呼。在繳獲的戰利品中,還有一面丹麥人的“渡鴉旗”。據說,洛德佈魯克的3 個女兒一天就織完瞭這面旗。以前的歷次戰鬥中,丹麥人都舉著這面旗開路,如果他們勝利在望,旗中央的渡鴉就像活的一樣頻頻振翅。可是這次渡鴉沒有振翅,它無精打采地卷在絲綢的皺折中。

阿爾弗烈德聽到這個消息,非常振奮,他繼續對侵略者開展遊擊戰,同時派出使者,召集各地的民兵在5 月底以前和他會合。各地紛紛響應,國王仍受人民的尊敬和愛戴。百姓們聽說國王仍活著並且在積極戰鬥,無不歡欣鼓舞。所有的戰士又聚在一起瞭。但是,侵略軍仍然很強大,國傢仍有被征服的危險。阿爾弗烈德知道,必須趁著土氣高漲的時候尋找戰機。

丹麥人仍在奇普納姆一帶掠奪。阿爾弗烈德率軍推進到埃丁頓,在那裡的丘陵地帶和敵人展開瞭激烈的戰鬥。雙方把全部賭註都押上瞭,生死勝負,在此一舉。在戰場上,雙方的武上都跳下馬來,馬匹都牽到瞭陣後。兩軍士兵,排成陣勢,手持盾牌,一步步向前邁著,就這樣,激戰開始瞭!刀劍和戰斧飛舞著,喊殺聲震撼山谷,廝殺瞭半天,漫山遍野,橫七豎八地躺滿瞭兩軍將士的屍體,鮮血染紅瞭小溪。阿爾弗烈德身先士卒,沖殺在前,英軍士氣大振,越殺越勇。敵人漸漸支持不住瞭,紛紛逃離瞭殘酷的戰場。

阿爾弗烈德乘勝追擊。敵人逃進軍營裡,被團團圍困住。丹麥人感到絕望瞭,首領格斯洛姆在城頭懸掛瞭白旗,乞求和平。阿爾弗烈德本來可以把他們圍困到糧盡投降,然後統統處死。但是他沒有那樣做,反而希望同格斯洛姆及其部下平分土地,使兩個民族忘掉可怕的戰爭創傷,從而和平相處。

阿爾弗烈德在自己的營帳裡,接待瞭格斯洛姆和30 名海盜頭領,並且當瞭格斯洛姆的教父。他把格斯洛姆從基督聖水盤前扶起來,招待瞭他12 天,還向他和另30 名頭領贈送瞭珍貴的禮物。

在埃丁頓大戰勝利後的14 年裡,丹麥人沒有大舉進攻。盡避局勢並不安寧,動亂時起,但基本維持瞭和平。不少北歐海盜在英國定居下來,和當地人通婚,從事農牧業生產,還有一些人把遠在丹麥等地的傢屬也接瞭來。

公元886 年,阿爾弗烈德光復瞭倫敦。長期以來,倫敦逐漸成為信奉基督教的英格蘭的商業中心。這時,倫敦開始成為國傢的首都。阿爾弗烈德任命他的女婿、默西亞王埃塞爾為倫敦總督,管理這座城市。從南邊的英吉利海峽,到北邊的泰晤士河谷的廣大地區,阿爾弗烈德都建立瞭自治市。他下令各市挖壕築城,加強防禦力量。他還把軍隊分成兩部分,輪流服役和種田。

阿爾弗烈德親自制訂瞭法律,他盡力鼓勵宗教和學術活動,尤其重視發展教育事業,另外,他還研究歷史,主持編寫廠《撒克遜編年史》。阿爾弗烈德被後人譽為偉人中的奇才,後人在詩歌中稱他為“阿爾弗烈德大王”。

公元891 年,丹麥人的首領格斯洛姆去世瞭,他和阿爾弗烈德訂立的和平條約也隨之壽終正寢。就在第二年秋天,突然有一支由250 艘船組成的龐大艦隊,殺氣騰騰地出現在林普尼港附近。這支北歐侵略軍剛踐踏過法蘭西,現在又來侵略英格蘭。

侵略者在靠近森林的阿普爾多登陸,並且構築瞭堡壘。接著,又有80 艘船載著大批海盜,沿泰晤士河而上,在南岸的米爾頓安營紮寨。因此,阿爾弗烈德處於腹背受敵的境地。但是,此時的英格蘭在阿爾弗烈德的治理下,已經有瞭穩定的政府和各地的防禦設施,不像14 年前那樣軟弱可欺瞭。而且,阿爾弗烈德已逐漸樹立瞭威信,成瞭眾望所歸的人物。再說他的兒子愛德華,年方22 歲,文武雙全,已經能代替年老多病的父王掛帥出征瞭。

侵略者利用他們的制海權,從甫北兩邊夾擊肯特半島。敵人來勢兇猛,愛德華王子正欲率軍出擊,被匆匆趕來的父王制止住瞭。阿爾弗烈德說:“在敵強我弱的情況下,硬拼是不行的,必須使用緩兵之計。”國王一面派人攜帶大量金錢去和敵首領黑斯頓談判,一面派人去調集援兵。

黑斯頓收下瞭金錢,暫緩瞭進攻。但他不久就撕毀瞭誓言,再次發動進攻。這時,援兵已到瞭一部分,阿爾弗烈德率領軍民奮力抵抗侵略軍。他們在奧爾肖特一帶擊潰瞭入侵者,一直追擊瞭20 英裡,直到敵人逃過泰晤士河,在對岸躲瞭起來。年輕的王子要率兵渡河追擊敵人,父王說:“不可,我們的兵力不夠強大,給養也快光瞭。”王子聽從父王的話,下令部隊進行休整,補充給養,等待時機再和敵人決戰。

黑斯頓的軍隊恢復瞭元氣之後,又出來劫掠。這天,黑斯頓隻留瞭一支小部隊駐守據點,他率領大部分人馬出來劫掠。阿爾弗烈德探知這一情報後,便命令王子和駙馬率精兵強將,去黑斯頓的老窩。為瞭牽制敵人,贏得時間,阿爾弗烈德親率一支隊伍和民兵,和黑斯頓周旋。

當黑斯頓搶劫瞭一些財物和糧草回去時,才知道據點已被英軍連鍋端掉瞭。黑斯頓狗急跳墻,率軍猖狂反撲,因為他的妻子和兩個兒子也成瞭英國人的俘虜,他怎能不暴跳如雷呢。

黑斯頓騎著馬在據點城墻下來回竄著,就像熱鍋上的螞蟻一樣,他歇斯底裡地喊:“快把我妻子和兒子放出來,否則,我將把你們英國人斬盡殺絕!” 他抬頭望見妻子和兒子被士兵押著,出現在城頭上。英國王於望著黑斯頓說:“賊酋,你聽著!要還你的傢屬可以,我這就割下他們的頭扔還給你!”一貫殺人如麻的黑斯頓聽瞭,也不忍再抬頭看,閉上瞭眼睛。

頭卻沒有扔下來。原來,正當王於舉刀欲割首級的時候,被匆匆趕來的國王制止住瞭。阿爾弗烈德說:“朕知道這幾個人質多麼珍貴,黑斯頓的妻於年輕貌美,本來可以賞給你做妾的,可是,朕不能用侵略者對待我們的野蠻辦法來對待侵略者,我們要用上帝的仁慈來感化他們,因此,朕決定釋放人質,這樣做是為瞭博愛。”

據點的城門打開瞭,黑斯頓的妻子、兩個兒子和其他俘虜,安然無恙地放瞭出來。黑斯頓的軍隊井沒有大傷元氣,他本來可以發動進攻的,也許是受到瞭感動,他沒有攻打據點,而是帶領隊伍沿河而上,另建據點去瞭。

這時已是秋天的收獲季節瞭。阿爾弗烈德下令部隊,開往倫敦附近紮營搶收莊稼,以免莊稼被丹麥人搶走。谷物都收上來瞭,國王心裡也踏實多瞭。

這天,他沿泰晤士河騎馬而行。秋高氣爽,順風飄來陣陣蘋果的清香,河水靜靜地流向大海,時而有魚兒跳躍..可是,國王並無心欣賞秋天的美麗景色,他是想找一個合適的地點,把河道封鎖起來,以加強英軍的防務。

阿爾弗烈德選定瞭一處最窄的河床,派兵在兩岸打下深樁,再用鐵鏈封鎖河道。國王這一著還真靈,當黑斯頓的人馬帶著搶掠來的財物,乘船順流而下,果然在此地被卡住瞭。黑斯頓怕遇到伏擊,下令丟棄瞭那些船隻,取陸路落荒而逃。阿爾弗烈德立刻派兵收繳瞭這些船隻。

阿爾弗烈德於公元899 年去世瞭。他生前用智謀和武力保衛瞭英格蘭的基督教文化,他是英國人民偉大的民族領袖。後人稱他為“阿爾弗烈德大王”, 他是當之無愧的。

(賀文之)

《皇帝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