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竅不通的故事、意思及成語解釋

商朝的時候,有一個非常殘暴的國王叫做紂王,紂王非常喜愛他的妃子妲己,一天到晚跟妲己喝酒玩樂,根本不管國傢的事,也不管老百姓的生活過得好不好!他還聽信妲己的話,殺瞭很多忠臣和無辜的老百姓。

有一天,紂王的叔父比幹看不下去,就很生氣地勸紂王說:“你呀!不可以一直沉迷在酒色裡面,不可以亂殺忠臣和無辜的老百姓,你應該要振作起來,替國傢和老百姓做點有用的事情呀!”妲己知道以後,心裡很不高興:“這個比幹真多管閑事呀,居然敢管起我和大王的事來,我一定要好好教訓他!”

妲己就跑去對紂王說:“大王!如果比幹真的是一個忠臣的話,你為什麼不叫他把自己胸膛剖開,把他的心肝拿出來獻給您呢!”紂王聽瞭妲己的話後,說:“對喔!我可以叫比幹把心獻給我呀!妲己真是聰明呀!”紂王立刻下令賜比幹剖胸而死。

後來,這件事被記在《呂氏春秋》這本書中,原文是:“殺比幹而視其心,不適也。孔子聞之,曰:‘其竅通,則比幹不死矣。’”高誘註:“紂性不仁,心不通,安於為惡,殺比幹,故孔子言其一竅通則比幹不見殺也。”意思是說,如果紂王的心通瞭一竅,就不會做出糊塗事把比幹殺瞭!後來,人們就從這句話中引申出成語“一竅不通”。——《呂氏春秋·過理》

【解釋】:竅:洞,指心竅。沒有一竅是貫通的。比喻一點兒也不懂。

【出自】:《呂氏春秋·過理》:“殺比幹而視其心,不適也。孔子聞之曰:‘其竅通,則比幹不死矣。’”高誘註:“紂性不仁,心不通,安於為惡,殺比幹,故孔子言其一竅通則比幹不見殺也。”

【示例】:雖然他是~的渾蟲,可是雙橋鎮上並無“鎮長”之流的官兒,他也還明白。

◎茅盾《子夜》六

【語法】:主謂式;作謂語、定語;含貶義

用 法

用作貶義。一般作謂語、定語。

近反義詞

近義詞 一無所知

反義詞 遊刃有餘 無所不知

例 句

1. 他對這個專業可以說是~,卻在那裡誇誇其談。

《成語典故大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