暗渡陳倉的故事

暗渡陳倉

韓信當瞭大將,馬上調配將士,編排隊伍,操練兵馬,宣佈紀律,沒費多少日子,就訓練成一支很整齊的軍隊。過去勉勉強強聽他指揮的將士們這會兒都高高興興聽他的指揮瞭。韓信就跟漢王、蕭何先商議好,然後把東征的計劃告訴瞭夏侯嬰、曹參、周勃、樊噲等這幾個人,囑咐他們保密,分頭幹去。公元前206 年八月,漢王和韓信率領大軍靜悄悄地離開南鄭,叫丞相蕭何留在那兒收稅征糧,供應軍餉。韓信下令,吩咐樊噲、周勃他們帶領一萬人馬去修棧道,限他們三個月完工。

樊噲、周勃他們督促一萬士兵修棧道。棧道不修好,大軍就過不去。可是燒毀的棧道接連有三百多裡,高低不平,地勢險惡。有的地方必須架橋,有的地方還得開山。一萬人馬修瞭十幾天,隻不過修瞭短短的一段。限期又緊,口糧又少,士兵們個個抱怨。樊哈管不住小兵,自己也火兒瞭。他說:“這麼大的工程,就是用十萬壯丁,修它一年,也沒法完工。”士兵們聽到監工的也這麼說,大夥兒千埋怨,萬埋怨,幹活兒就更沒有勁兒瞭。過瞭幾天,上頭又派來瞭三五個工頭,還押來瞭一千名民夫。他們傳達漢王的命令,說樊噲、周勃口出怨言,給他們撤職處分,就把他們調回去瞭。新的工頭果然比樊噲他們強,天天督促士兵、民工運木料,送糧草,吵吵嚷嚷,鬧得雞飛狗上屋。棧道沒修瞭多少,漢王要興兵東征的警報早已到瞭關中。

章邯聽到這個消息,一面派探子去打聽修棧道的情況,一面調兵遣將作攔截漢軍的準備。他聽瞭探子們的報告,才知道漢軍的大將原來是鉆褲襠的淮陰人韓信,漢王的將士們都不服氣;修棧道的士兵和民夫天天有逃走的,別說三個月,就是一年兩年也修不到這邊來。棧道不修通,就算漢軍長瞭翅膀也不容易飛到關中來,漢王可早就嚷著“東征”、“東征”,真是雷聲大、雨點小,把行軍大事當作鬧著玩兒。話雖如此,章邯是個有經驗的將軍,沒事也當有事看。他派兵馬到西邊去守住棧道的東口,以防萬一,還天天派人打聽漢軍的動靜。

有一天,突然來瞭個急報,說:“漢王大軍已經過瞭棧道,奪去瞭陳倉,向這邊打過來瞭!”章邯還有點半信半疑,棧道並沒修好,漢軍怎麼能過來吶!他哪兒知道當初韓信投奔漢王壓根兒就沒走棧道,他是聽瞭砍柴的老大爺的指點,渡過陳倉走小道到南鄭的。這會兒韓信用瞭一個計,叫做“明修棧道,暗渡陳倉”。章邯隻知道派兵守住棧道那一帶,人傢可不走那條道,暗地裡渡過陳倉,大軍已經到瞭跟前瞭。

章邯親自帶領軍隊趕到陳倉那邊去抵抗漢軍。可是他哪兒擋得住歸心如箭的漢軍?章邯打瞭敗仗,死傷瞭不少人馬,急忙忙逃回,向司馬欣和董翳

討救兵。這兩個人隻怕漢軍進來,自顧不暇,沒敢發兵去救。韓信可早就偵察瞭地形,定下瞭攻城的計劃。他先派樊噲、周勃、灌嬰他們去進攻咸陽。趕到這邊韓信引水灌城,章邯兵敗自殺,那邊樊噲他們也已經進瞭咸陽瞭。三秦的首領章邯一死,咸陽給漢軍占領,司馬欣和董翳更加孤立瞭。秦人對“約法三章”的漢王本來就有好感,一見漢軍到來,大多不願意抵抗。董翳、司馬欣打瞭幾陣敗仗,都先後投降瞭。

不到三個月工夫,三秦變成瞭漢王的地盤。這可把霸王氣得鼻孔噴火,頭頂冒煙。齊王田榮、代王陳餘的叛變已經夠叫他生氣瞭,還在彭越仗著田榮的勢力,不斷地擾亂梁地[河南開封一帶],威脅他的後方。項羽認為陳餘、彭越跟他作對,全是由於田榮給他們撐腰,隻要把田榮消滅,東邊和北邊就都可以安定下來。可是漢王劉邦奪去瞭三秦,也不能不去征伐。這麼著,他又要向西去攻打劉邦,又得向東去攻打田榮,不能同時進攻兩頭。正在左右為難的時候,張良給他一封信,勸他去征伐田榮。

張良不是幫著韓王成嗎?怎麼會替漢王說話吶?原來霸王因為韓王成從來沒出過力,把他降瞭一級,改封為侯。韓王成大發牢騷。霸王說他不識好歹,把他殺瞭。張良哭得死去活來,一定要替韓王成報仇。他就逃到漢王那邊,替他出瞭個主意,寫信給霸王,大意說:“漢王隻要收復三秦,在關中做王,依照懷王的前約就心滿意足瞭。倒是齊、梁、趙、代等地不及時平定,田榮必定來打西楚。到瞭那時候,天下將不堪收拾瞭。”

霸王和范增明知道這是張良替劉邦出的緩兵之計。可是平定瞭齊、梁、趙、代,單單關中一個地區,回頭再去收拾也不太難;要是現在先去對付劉邦,那麼往後齊、梁、趙、代就更沒法收拾瞭。倒不如將計就計,賣個人情,就決定先去進攻齊王田榮。

霸王通知魏王豹、殷王司馬卬[áng]等小心防備漢兵, 又叫九江王英佈發兵一同去征伐齊王田榮。英佈存心自己獨霸一方,推說有病不能到遠處去,派瞭個將軍帶著幾千兵馬去敷衍霸王。霸王就另外給英佈一道秘密的命令,囑咐他暗殺義帝。霸王曾經請義帝搬到長沙去。義帝不樂意,經過幾次催促,他還慢吞吞地在路上磨著。英佈打發一班心腹士兵扮作強盜,追上義帝的船,在江面上把他殺瞭。英佈派人回報霸王,霸王去瞭一件心事,就專心去打齊、梁。

1.jpg

《林漢達歷史故事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