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逼民反
公元178 年,皇宮裡有一隻母雞,雞冠越長越高,有一天忽然打起鳴來瞭。母雞變成公雞,本來是生理上的一種變態,並不奇怪。古人可把它看成不祥之兆。漢靈帝著慌瞭,他問大臣們怎樣才可以消災。議郎蔡邕〔yōng〕就上瞭一個秘密的奏章,說國傢的禍害就在朝廷上,皇上應該重用君子,遠離小人。他還把朝廷上誰是君子,誰是小人,都寫在奏章上。
漢靈帝看瞭蔡邕的奏章,著實地嘆息瞭一番。沒防著曹節趁他更衣的時候,把秘密奏章偷看瞭一遍。這麼一來,蔡邕說些什麼全給宦官們知道瞭,原來那上面都是沖著他們來的。中常侍程璜立刻派人告發蔡邕,說他誹謗朝廷,謀害大臣。又在漢靈帝面前加枝添葉地說蔡邕大逆不道,應當處死。漢靈帝到瞭兒還是聽瞭宦官的,把蔡邕下瞭監獄,定瞭死罪。想不到宦官當中也有個替蔡邕抱不平的人,名字叫呂強。他盡力在漢靈帝面前替蔡邕說情作保。漢靈帝就叫呂強傳出命令,免瞭蔡邕的死罪,罰他和他全傢充軍到朔方〔在內蒙古杭錦旗西北〕去。
漢朝經過這麼幾代外戚和宦官的折騰,國庫裡的錢早就花得差不多瞭。漢靈帝隻知道吃、喝、玩、樂,可錢從哪兒來吶?宦官們就給漢靈帝出瞭個主意,開一個挺特別的鋪子,讓有錢的人來買官職和爵位:四百石的官職定價四百萬錢,兩千石的官職定價兩千萬錢,沒有錢的也可以買官做,等他上任之後再加倍付款。買官做的人圖個什麼吶?還不是到瞭任上去搜刮民脂民膏。本來就連年災荒,糧食歉收,這麼一來,老百姓更苦瞭。實在沒法活,各地農民就起義瞭。
最先起義的是會稽人許生,他在句章〔在浙江省慈溪縣〕舉兵,沒有幾天工夫,參加的貧苦農民就有一萬多人。他們攻破縣城,殺瞭官吏,打退瞭前來圍剿的官兵,許生就自稱為陽明皇帝。這支農民軍後來被鎮壓瞭下去,許生也被官兵殺瞭。
過瞭不久,巨鹿郡張傢三兄弟又領著老百姓起來造反。這弟兄三個:張角、張寶、張梁,都挺有本領。張角曾讀過書,懂得醫道,給人治病挺有效,給窮人看病還不要錢。他看到農民們都盼望能安心生產、過太平日子,就創立瞭一個教門,叫“太平道”,還收瞭一些弟子,跟他一塊兒傳教,治病。每逢發生瘟疫,張角把藥煎好,配成現成的藥水,盛在瓶子裡,隨時給人治病。他叫病人跪在壇前,自己念瞭符咒,再給病人喝藥水,救活瞭不少人。這樣一來,張角就出瞭名,遠遠近近來求醫的,每天總有一百多人。張角自稱為“太平道人”,人們可都尊他為“太平真人”。
相信太平道的人越來越多。張角就派他的兄弟和弟子周遊四方,一面治病,一面傳道。大約過瞭十年光景,太平道傳遍瞭青州、徐州、幽州、冀州、荊州、揚州、兗〔yǎn〕州、豫州,教徒發展到幾十萬。這八個州的老百姓不論信不信,沒有不知道太平真人的。各地的官吏也認為太平道是勸人為善、給人治病的教門,沒把張角他們放在心裡。
張角看著時機成熟瞭,就暗地裡發動道徒們起來反抗朝廷。他用四句話作為暗號,就是:“蒼天當死,黃天當立;歲在甲子,天下大吉”。“蒼天”就是指漢朝,“黃天”指太平道。他們約定在甲子年[公元184 年]一塊兒起義,到那時就“天下大吉”瞭。
張角讓他的弟子們秘密地到各地,用白土寫上“甲子”兩個字,大街小巷,住傢店鋪都寫上瞭,連京城的城門上都寫有這兩個字。可就在這緊要的時候,他弟子馬元義的助手唐周,怕死貪生,出賣瞭要起義的弟兄,上書向朝廷告密瞭。馬元義沒防著這一手,就被逮瞭起來。他受瞭各種殘酷的刑罰,到瞭兒沒投降,還拒絕瞭高官厚祿的誘降。最後,這位不屈服的好漢被殺害瞭。同時被殺的有一千多人。漢靈帝急忙下令捉拿張角兄弟。
張角到這時候,隻好通知各地提前起義。他自稱為“天公將軍”,張寶為“地公將軍”,張梁為“人公將軍”。沒多少天的工夫,全國就有幾十萬農民起義瞭。他們頭上都裹著黃巾當作標記,起義軍就叫“黃巾軍”。黃巾軍一齊攻打各地郡縣,火燒官府,沒收官傢的財物,開倉放糧。各地的郡守、刺史急得連忙向漢靈帝告急。漢靈帝急得坐也不是,站也不是。他連忙讓國舅何進做大將軍,保衛京師。又派大臣盧植和皇甫嵩、朱儁〔jùn〕各帶兵馬,分兩路去攻打黃巾軍。何進還請漢靈帝下令要各州郡加緊防備,對付黃巾。這麼一來,各地的郡守、刺史和地主、豪強都趁著打黃巾的機會,混水摸魚,招兵買馬,擴大自己的地盤和勢力。要是碰巧打敗瞭黃巾,還可以升官發財,封王封侯吶!到瞭這個時候,他們都拚力來打黃巾瞭。
黃巾軍一上來氣勢很猛,接連打下瞭好些郡縣,殺瞭許多貪官污吏。可後來各地的兵馬都打過來瞭,黃巾的糧草武器到底不如官兵,準備又不足,慢慢地退瞭下來。沒想到這時候,天公將軍張角因為勞累過度,病倒瞭。到八月十五日這一天,他知道自己不行瞭,就對站在眼前的弟弟張梁和別的幾個弟子說:“蒼天是死瞭,可狼還活著。”過瞭一會兒,他又提高瞭嗓門,叫著:“蒼天已死,黃巾不滅;萬眾一心,天下大吉!”說完,這位為民除治百病,希望天下大吉的賢師良醫,就死去瞭。
張角一死,黃巾軍失去瞭主心骨。接著張寶、張梁也都死在戰場上,這支農民起義軍最後還是給鎮壓下去瞭。可天下已經被那地主豪強們鬧得四分五裂,後來,形成瞭割據的局面。到瞭公元220 年,東漢亡於魏。魏、蜀、吳各有皇帝,各立朝廷,正式分成瞭三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