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下響應
陳勝、吳廣起義以後,在吳中的項梁和侄兒項羽也起來響應。他們殺瞭會稽郡守,占領瞭會稽郡。那時候,項羽是個二十四歲的青年,年齡跟他差不多的青年都樂意跟他,不到幾天工夫,就組成瞭一支八千人的隊伍。因為這些青年都是當地的子弟,就稱為“八千子弟兵”。
項梁、項羽帶著這八千子弟兵渡江,很快地打下瞭廣陵〔就是現在的揚州〕,接著渡過淮河,繼續進軍。沿路有不少英雄好漢帶著人馬跟項梁聯合起來。趕到他們到瞭下邳,項梁就有六七萬人瞭。將士當中有幾位是很出名的,象:季佈、鍾離昧、虞子期、英佈等,還有一個蒲將軍。他們一路風順地打勝仗,占領瞭不少地方。大軍到瞭薛城[在山東省],駐紮下來。大夥兒準備商議一下以後行軍的計劃。
就在這個時候,從豐鄉〔在江蘇省沛縣西〕來瞭一位將軍,叫劉邦,帶著一百多名隨從來投奔項梁。
劉邦是沛縣豐鄉人,做過泗水亭長[秦朝十裡一亭,亭長是管理十裡以內的小官;泗水亭,在沛縣]。亭長主要的職務本來是管管當地老百姓打官司,抓抓小偷,遇到重大的事情才上縣裡去報告。可是在秦朝暴虐的統治底下,亭長主要的工作是抓壯丁和押壯丁到咸陽或者驪山去做苦工。有一次,他押送一批民夫到驪山去。他們一天天地趕路,每天晚上總有幾個人逃走。這麼下去,到瞭驪山怎麼交差吶?劉邦撓著頭皮,想不出辦法來。
那天下午,他一步懶似一步地走著,到瞭一個地方,雖然還早著,他叫壯丁們休息休息,準備過夜。看見有賣酒的,他就買瞭十來斤,坐在地下,一聲不響地喝著。喝瞭一陣,天快黑瞭。他突然站起來對眾人說:“你們到瞭驪山就得做苦工。不是累死就是給打死。就算不死,也不知道哪年哪月才能回鄉。這不是去送死嗎?我現在把你們都放瞭,你們自己去找活路吧。”說著,他把每一個人拴著的繩子都解開。他低著頭,閉著眼睛,揮瞭揮手,說:“去吧!”眾人感激得直流眼淚。他們說:“那您怎麼辦吶?”劉邦說:“反正我也不能回去。逃到哪兒是哪兒,走著瞧吧。”其中有十幾個壯士情願跟著他一塊兒去找活路。其餘的人謝過瞭劉邦,感激涕零地走瞭。
那天晚上,劉邦他們不能再住客店。劉邦又喝瞭不少酒,這才醉醺醺地帶著這十幾個人往窪地那邊走去。劉邦東倒西晃地走得慢,有三五個人跟著他落在後頭。走瞭一陣子,月亮出來瞭。他們不敢走大路,就揀小道走。不知道怎麼著,前面的人忽然撒腿往回跑,嚇得後面的人還以為碰到瞭官兵。這一下子倒把劉邦的酒嚇醒瞭。他跑上一步,著急地問:“出瞭什麼事兒啦?”他們說:“前面有條大蛇橫在道兒上,大極瞭。咱們還是走別的道兒吧。”劉邦聽說是條蛇, 倒 放 心瞭。他說:“壯士走道兒,還怕蛇嗎?”他就跑在頭裡,拔出寶劍,提在手裡,過去一瞧,果然是一條挺大的白蛇。他舉起寶劍來,一下子把那條蛇剁成兩截。大夥兒這才繼續往前走去。
跟隨劉邦的那些人就編瞭一段故事,說劉邦斬瞭白蛇以後,有人在那邊經過,瞧見一個老婆子在那兒哭著說:“我的兒子是白帝的兒子,變成一條蛇,攔住道兒,給赤帝的兒子殺瞭。”那個人再要問她,老婆子忽然不見瞭。這個故事一傳開,有人附和著說:白帝是指秦朝,赤帝的兒子殺瞭白帝的兒子,這就是說,世上出瞭真命天子,秦朝的天下長不瞭啦。跟隨劉邦的人把這個故事傳瞭出去,好叫大夥兒相信劉邦是真命天子。劉邦斬瞭白蛇以後,同那十幾個壯士逃到芒碭山[在江蘇省;芒碭mang-dang]躲瞭起來。別的無路可走的人也跑來入夥,日子不多,芒碭山上就聚集瞭一百多人。他們跟沛縣縣裡的文書蕭何和監獄官曹參都有來往。趕到陳勝、吳廣打下瞭陳縣,號召天下推翻秦朝的統治的時候,蕭何就打發樊噲[fan-kuai]去叫劉邦回來。樊噲是個宰狗的,他的妻子和劉邦的妻子是姊妹。劉邦和樊噲帶著芒碭山一百多條好漢到瞭沛縣城外,城裡的百姓已經殺瞭縣令,開瞭城門,把劉邦他們接到城裡去。這麼著,劉邦做瞭沛公。這時候,他已經四十八歲瞭。
沛公劉邦舉行瞭一個起兵的儀式,還真把自己當作赤帝的兒子,旗子的顏色都是紅色的。蕭何、樊噲他們分頭去招收沛縣的子弟。沒有幾天工夫,就來瞭兩三千人。沛公帶領這兩三千人占領瞭自己的傢鄉豐鄉。他派一部分人馬守在那兒,自己又去進攻別的縣城。不料把守豐鄉的將軍叛變瞭。沛公得到瞭這個消息,氣呼呼地要去攻打豐鄉。可是自己的兵力不足,就到別處去借兵。到瞭留城〔在江蘇省沛縣東南〕,正碰到張良帶著一百多人想去投奔起義軍。他們兩個一談,挺合得來。沛公覺得相見恨晚,把他當作老師看待。張良看劉邦很能幹,就跟他在一起瞭。
劉邦和張良一商量,決定到薛城去投靠項梁,向他借兵。項梁見沛公也是一個人才,就撥給他五千人馬,十個軍官。沛公得到瞭項梁的幫助,打下瞭豐鄉,把豐鄉改為豐縣,築瞭城墻防守起來。他剛把傢鄉的事情安排好,忽然接到項梁的通知要他到薛城去開會。沛公就帶著張良到薛城再去拜見項梁。
這時候,陳勝、吳廣、周文等幾個主要的起義軍領袖巳經死瞭,趙、齊、燕、魏的那些原來六國的貴族各搶各的地盤,巳經跟農民起義軍分道揚鑣[biao]瞭。其他各地小股的起義軍彼此孤立,力量分散。另一方面,秦將章邯、李由等兵精糧足,把起義軍一個一個地擊破。就在這個緊要關頭,項梁在薛城召開會議,把起義軍重新組織整頓一下,準備再作鬥爭。
在會議當中,項梁對大夥兒說:“我打聽到陳王確實死瞭,楚國不能沒有王。因此,請各位共同來商議,要不要公推一位楚王。”有的說:“請將軍決定吧。”有的說:“就請將軍為楚王吧!”項梁正在猶豫不決的時候,忽然軍營外面來瞭一個七十來歲的老頭兒,名叫范增,說是來獻計策的。項梁早就聽說范增是個有名的謀士,趕緊把他請瞭進來。范增好象知道項梁他們正在商議立王的事,他對項梁說:“秦滅六國,其中受委屈最大的是楚國。懷王受騙,死在秦國,楚人一直替他抱不平。您是楚國名將的後代,如果依從楚人的願望,立楚懷王的後人為王,楚人就一定會向著您。”項梁和將士們聽范增說的很有道理,都同意瞭。他們派人到各處去找楚懷王的後代。果然,他們在看羊的孩子裡面找到瞭楚懷王的一個孫子,才十三歲,單名一個“心”字,也叫“孫心”。大夥兒就立他為楚王。因為楚人還想念著以前的楚懷王,他們就稱孫心為楚懷王。
張良趁著這個機會央告項梁說:“現在楚、齊、趙、燕、魏都有瞭王瞭,單單韓國還沒有王。在韓公子當中,要數橫陽君韓成最賢明。要是將軍立他為韓王,他必定感激將軍,親楚抗秦。”項梁就打發張良帶著一千人馬去立韓成為韓王,拜張良為韓國的司徒。韓司徒張良就跟沛公劉邦分手瞭。起義軍在薛城開瞭大會,立孫心為楚懷王以後,將土們勇氣百倍,聲勢大大地增加瞭。項梁打發張良主進攻韓地,自己率領大軍,直奔亢父[在山東省濟寧縣南],在東阿[在山東省陽谷縣東北]大破秦軍,緊緊地追趕秦大將章邯。同時,項梁派項羽和劉邦會打城陽[在山東省莒縣]。他們打下瞭城陽,殺瞭不少敵人,接著往西勢如破竹地又大破秦軍。秦軍逃到濮陽[在河南省滑縣東北],死守在那兒。項羽和劉邦就一直往西打過去,碰到瞭秦將李由。李由是丞相李斯的兒子,在滎陽打敗吳廣的就是他。他可沒碰到過項羽,這會兒碰上瞭他,一交戰就喪瞭命。
李由因為抵抗楚軍,被項羽殺瞭。趙高反倒說他私通敵人,把李斯一傢滅瞭門,自己接著李斯做瞭丞相。他又給瞭章邯不少兵馬。這時候,項梁從東阿趕到定陶[在山東省菏澤縣南],再一次大破秦軍,右領瞭定陶。項梁接連打瞭勝仗,就得意起來,認為秦軍不過如此,章邯也不是他的對手,這麼著,就對敵人放松瞭。剛巧下瞭幾天雨,他趁著機會休息休息,在帳篷裡喝喝酒,準備天一睛再進攻。哪兒知道章邯是個用兵的老手,他看準機會,在一個晚上,趁著項梁不作準備,突然率領全部兵馬象山洪爆發似地沖過來。楚兵正睡得香,連抵抗都來不及,一下子死的死,傷的傷,逃的逃,哪兒還象個軍隊!項梁這一支軍隊全被打垮,連項梁自己也給殺瞭。
項羽和八千子弟兵聽到這個消息,一時放聲大哭,劉邦和別的將士也都流淚。劉邦跟項羽和范增他們商量說:“武信君[就是項梁]剛去世,軍營中人心不定,不如暫時退兵去守彭城。”他們都同意瞭。
項羽他們到瞭彭城,把軍隊駐紮下來。楚懷王也到瞭彭城,小心防守,準備章邯到來,再作抵抗。不料章邯另有計劃,他知道項梁一死,楚軍打瞭敗仗,已經大傷元氣,就暫時撇開黃河以南這一頭,率領大軍到黃河以北,進攻趙國去瞭。楚懷王聽到章邯往北上趙國去,就準備調兵遣將往西去打咸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