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8章 蒲草上的法學傢

夕陽西下,金色的餘暉灑滿瞭池塘。微風拂過,池塘裡的蒲草隨風搖曳,草叢間仿佛有一枚枚金幣在閃爍、跳蕩。一個放羊的孩子,獨自坐在岸邊發呆,身後不時傳來散學歸來的孩子們的歡笑聲,他越發地沉默瞭,“哎,要是真的有一枚金幣,那就好瞭!……”

他出生於貧苦的農民之傢,體弱多病的父母無力供養他上學讀書,他隻好當瞭牧童,給財主傢放羊。但是他是多麼地渴望讀書啊!白天放牧,沒有時間,晚上他就想盡一切辦法哀求小夥伴們教他讀書認字。他特別聰明,學得比任何人都要認真,就這樣,漸漸地他認識的字越來越多,讀書的勁頭也越來越大瞭。然而他卻無書可讀,傢裡太窮瞭,根本就沒有錢買書。他做夢都在想:要是能有一本書帶在身邊,在放羊的時候拿出來讀上幾遍,該有多好啊,就是讓我做牛做馬,我也心甘情願啊!

他無助地抬起頭,望著那些起伏不定的蒲草,就好像在凝視自己孤獨無依的影子,兩行眼淚已不覺間流下面龐。忽然,他的眼睛一亮,一個念頭閃過腦海:這些蒲草又長又寬,多像從前先生抄書用的竹簡呀!他興奮得跳瞭起來,噢,這下我有書讀嘍,這下我有書讀嘍!他馬上割瞭一大捆蒲草背回傢來。

鄰居們見瞭他,有些莫名其妙,就問:“割這些蒲草幹啥?”

他高興地答道:“編書。”

回傢後,他就迫不及待地“編”起書來:先將蒲草切得整整齊齊的,然後找來線繩,小心翼翼地將這些蒲草聯接起來,一口氣接連做瞭幾十本“書”。他又從別人那裡借來瞭書,一絲不茍地抄寫起來。從此,他就擁有瞭自己的書。他將這些書隨身攜帶,以後每次放羊的時候,就拿出來津津有味地讀起來,常常讀得忘記瞭回傢。

在以後的歲月裡,他遍讀瞭諸子百傢,默誦瞭法學經典,讀過的“蒲草書”堆積如山,這些“蒲草書”經他反復誦讀,飽浸瞭血汗,顯得越發的堅韌,竟然比竹簡書還 要結實。在“蒲草書”的滋潤下,他的學識突飛猛進,很快便在法學領域取得瞭很高的造詣,機遇也隨著而來,他得到瞭朝廷的重用。他精研法令,學有專長,曾上書漢宣帝,要求改革法律制度,提出瞭“崇仁義,省刑罰”,“開天下之口,廣箴諫之路”等著名論斷,為人民做出瞭不少有益的事情,對我國古代的法律事業的發展也作出瞭巨大的貢獻。

他就是西漢時有名的法學傢路溫舒。

這位“蒲草”上誕生的法學傢,用他的成功經歷告訴我們,學業的成功,不在於客觀條件的優劣,而在於主觀上的勤奮努力。條件不好,我們可以因陋就簡,想方設法地為自己創造條件,關鍵就看你願不願意勤奮學習。隻要我們心中裝著一本“蒲草書”,成功之門就一定會為我們打開。

.ppzuowen.下 & 書 & 網
《兒童勵志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