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時候,馬卡羅夫總喜歡坐在光影浮動的海邊,看一艘艘輪船在湛藍的海面上來回穿梭,激蕩起一道道絢爛美麗的浪花。那些威武壯觀的巨輪深深地吸引瞭他,他多麼希望自己將來也能夠成為一名工程師,建造出更多更大的輪船。
他出生在烏克蘭一個叫敖德薩的海港。得天獨厚的環境,為他實現夢想打下瞭良好的基礎。人們常常看見,每逢巨輪出港時,頑皮的小馬卡羅夫總是揮舞著稚嫩的雙臂,在美麗的海邊,奮力不停地向前奔跑,奔跑。然而卻很少有人知道,他是在追趕那藍色大海裡的輪船,那是他夢想的方向。有瞭夢想,他就有瞭動力,進入學校以後,他就如饑似渴地學習文化知識,以優異的成績從大學畢業。1958年,他如願進入瞭前蘇聯的黑海造船廠。他特別珍惜這個來之不易的機會,每天拼命地工作,將全身心都投入到瞭造船事業上,他總是能超前完成任務。由於工作能力突出,很快他就當上瞭組裝車間的主任。
他工作的年代正值前蘇聯與美國爭霸最激烈的時期,蘇聯意欲稱霸五大洋,於是就大力發展海軍事業。因此,很多重大的造船工作就落到瞭黑海造船廠的頭上,其中最引人註目的是“庫茲涅佐夫”號和“瓦良格”號航空母艦都將在此建造。
當大傢都在為這一喜訊而歡呼時,馬卡羅夫的心裡卻陡然沉重瞭許多,因為老廠長甘科維奇剛找他談過話,並將這一高難度的任務交給瞭他。他明白自己肩上的擔子有多重。要承建大型的航母,船廠就必須對船塢生產設施進行全面改造,同時又不能影響船廠現有的工作秩序。這就要求他必須運用自己的智慧和時間賽跑,且必須要贏得勝利。
1976年10月,馬卡羅夫被任命為黑海造船廠總工程師,全面主持船廠工作。過去廠區內面積最大的0號船塢采用的是“分段式裝配造船法”,隻能在一條船造好離開後,才能建造下一條船,嚴重制約瞭生產的效率。幾經考察後,馬卡羅夫從芬蘭科尼公司買回瞭兩座起重能力超強的天車,將船塢內所有的平臺打造成瞭一條流水線。有瞭這兩部超級天車,超大型造船組件就可以通過天車進行傳送,從而使大型航母艦艇實現瞭流水線生產,大大節省瞭建造時間,一下將船塢的使用效率提高瞭好幾倍。
三年後,工作能力極為出色的馬卡羅夫被任命為黑海造船廠廠長,自此,航母建造工作也進入瞭快車道,黑海造船廠成為瞭全蘇聯乃至全歐洲最忙碌的造船基地。他對造船的所有環節都瞭如指掌,對待工作的要求更是嚴格至極,絕不允許有絲毫的差錯,為此他辭退瞭許多工作不力的部門領導和工人,也得罪瞭一大批人。尤其令人嘆服的是,航母的總段與總段間的對接縫線有500多米長,施工難度極大,但馬卡羅夫和造船的巨匠們考慮極為周全,他們竟然將對接縫凈尺寸精確到瞭0.1毫米,這在當時可以說是一個奇跡!
在建造“庫茲涅佐夫”號航母時,航母上有將近3600間艙室,且各個艙室均佈滿瞭極為復雜的電纜和設備,如果把每間艙室都檢查一遍,需要花費60多個小時的時間。每天早上,馬卡羅夫6點開始辦公,用半小時處理文件,然後召集車間主任和建造師們,監督檢查重點艙室。8點左右召開現場會,就現場發現的問題或疏漏進行問責追查,並提出整改措施。因此,廠裡的所有人都把他的視察路線命名為“馬卡羅夫大道”,並尊稱他為“時間冠軍”。那一刻,每個人的心中都充滿敬畏,這條“大道”上流淌著的是一絲不茍的嚴謹,一種時間高效安排的智慧以及對國傢的高度忠誠。
蘇聯解體後,幾經改名的“庫茲涅佐夫”號航母被海軍開走瞭,尚未完工的“瓦良格”號也被遺棄在廠區。心力交瘁的馬卡羅夫退休後,搬到瞭離船廠不遠的地方住下來,每天都滿懷深情地看著那艘曾傾註瞭自己畢生心血的“瓦良格”號……
2000年6月14日,是馬卡羅夫最為難忘的一天,已經拆卸一空的“瓦良格”號即將遠赴遙遠的中國。他拖著病重的身體,站在傢門前,遙望著“瓦良格”號,一時間禁不住淚流滿面。兩年以後,馬卡羅夫懷著深深的遺憾,寂然地離開瞭人世。
莎士比亞說,“不管饕餮的時間怎樣吞噬著一切,我們都要在這一息尚存的時候,努力博取我們的聲譽,使時間的鐮刀不能傷害我們。”無疑地,馬卡羅夫做到瞭,盡管帶有一絲遺憾,但他不愧是一名真正的“時間冠軍”!
.ppzuowen. .7WENXU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