賢明堯舜讓帝位
傳說黃帝去世之後,他的孫子高陽繼位,即帝顓頊。帝顓頊之後是帝嚳。帝嚳有兩個兒子,一個叫摯,一個叫放勛。帝嚳去世後,大兒子摯繼承瞭帝位。摯繼位後,政績不多。摯死後,弟弟放勛繼位,他就是古代最著名的帝王之一帝堯。
堯為人仁慈,才華出眾,深受人們的愛戴。為瞭幫助大傢掌握生產季節,他派官員去各地觀測星象,掌握它們的變化,制定瞭歷法,以便提醒人們春種秋收。一年365天,共分四季的劃定,就是那個時候完成的。
在當時,部落聯盟有什麼大事,都要找各部落首領一起商議。堯的年紀一天天老瞭,他想找一個能繼承帝位的人。當他說出自己的打算時,馬上有一個叫放齊的人說:“您的兒子丹朱通情達理,繼承您的位子很合適。”
堯搖搖頭說:“不行,丹朱生性頑劣,專愛與人爭鬥,不能繼位。”
另一個叫兜的人說:“共工很善於聚集人力,他能行嗎?”
堯嘆瞭一口氣,說:“共工能說會道,表面很謙虛、恭敬,心裡想的卻是另外一套。”
又有人推薦鯀,說:“鯀能夠治水,應該是合適的人選。”
堯說:“他生性兇狠,經常違背我的命令,還 愛詆毀自己的同族人,讓他接替,我不放心。”
這一番討論沒有什麼結果。
時間一年一年地飛逝,堯的年歲也越來越老,尋找繼承人的事不能再拖下去瞭。
這一天,他又把大傢召集到一起,急切地說出自己的心願:“我在位已經七十年瞭,實在不行的話,你們當中的一位就來接替我吧。”
大傢一聽,誠惶誠恐,都認為自己沒有這樣的品行,不敢玷污這神聖的帝位。
堯說:“那麼,就請大傢從貴族中間或者埋沒於民間的賢才中推薦一位吧。”
大傢一致推薦瞭一個叫舜的還 未婚配的男子。
堯說:“我也聽說過他,可他究竟是個怎樣的人呢?”
大傢便說起瞭舜的情況
舜的父親是一個盲人,人稱瞽叟,行事糊塗透頂。舜的生母死得早,後母很壞。後母生的弟弟叫象,為人傲慢無理,但瞽叟很寵愛他。舜就生活在這樣的一個傢庭裡,但他卻善待親人,用美德感化他們,使他們變得相親相愛。所以,大傢都認為舜是一個有德行的人。
堯聽瞭非常高興,決定先考察舜一番。他把自己的女兒娥皇和女英嫁給瞭舜,還 替舜築倉儲糧,分給他眾多的牛羊。
舜的異母弟弟象看到這一切,真是又羨慕又妒忌。他和父親商量瞭好幾次,準備害死舜,然後再霸占他的財產。
有一次,瞽叟讓舜去修補糧倉,當舜爬到糧倉頂部的時候,瞽叟從下邊抽走梯子,並放火想燒死他。幸虧舜隨身帶瞭兩頂遮陽用的笠帽,他急中生智,一手抓著一頂笠帽,風箏一般地飄落下來。
見舜並沒有死,瞽叟和象又生一計。他們讓舜去淘井,待舜下到井底時,他們便從上邊往下丟石頭,直至把井填滿。他們以為這一回舜一定死瞭,就高高興興地回傢去分他的傢產,誰料想,舜在井下挖瞭一個地道,安安全全地回來瞭。
就算父親、弟弟所做的事情超乎常情,舜依然讓自己的妻子好好侍奉公婆,關心兄弟,從來沒有怨言。
堯認為舜做得很對,就讓他擔任司徒一職,掌管禮教之事。在舜的努力下,愛護孩子、親近兄弟、孝順父母的美德蔚然成風,社會十分安定、和諧。
堯讓舜去管理百官,他也能做到舉止得當、辦事公允,很受大傢的尊敬。遠方來瞭客人,舜總是和藹可親、彬彬有禮,讓大傢感到溫暖。
經過種種考察,堯認為舜確實是一個能幹的人,就把首領的位子讓給瞭他。舜繼位後,也用同樣的方式選拔首領。經過治水考驗,禹在舜死後成為首領。這種讓位的方式,歷史上稱作“禪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