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羅庚的故事:在櫃臺上起飛的孩子

在櫃臺上起飛的孩子

華羅庚,著名科學傢,1910年生,江蘇金壇縣人,長期從事數學研究和應用數學試驗及推廣工作,被稱為“世界上名列前茅的大數學傢之一”。

華羅庚的父親在縣城石拱橋邊上開瞭一個小小的店鋪,每年春蠶結繭的季節,代別人收購蠶絲,收入微薄。辛亥革命的風暴,沖擊到金壇縣,華羅庚的父親想改善一下自己的地位,也卷入這場風暴,可是風暴稍現即逝,小鎮沒有什麼變化,貧窮的依然貧窮,愚昧的還 是愚昧。華羅庚的父親心灰意冷,成瞭一個因循守舊的宿命論者。

童年的華羅庚很貪玩,特別喜歡體育活動。父親的小店裡有一排櫃臺,被華羅庚看中瞭,他把櫃臺當作鞍馬,常常跳來跳去,跳得全傢人都頭疼。他還 喜歡看戲,當時農村唱戲,在谷場上搭個臺子,看戲不用花錢。華羅庚常常擠在前面,從開鑼看到深夜 散場。一年一度的燈節,更是他愜意的時刻。有一次,他在鬧燈節的隊伍裡,看到一個人裝扮成又高又大的“菩薩”,手舞足蹈,引起瞭他的好奇心。散戲後,他跟著這個“菩薩”走瞭好幾裡路,到城外一座古廟裡,看見那個人脫去戲裝,摘掉道具,露出又瘦又小的原形,才心滿意足地走回傢去。他玩得如癡如呆,而功課常常不及格,有人給他起瞭個外號,叫他“羅呆子”。母親生氣地說:“我們前世作瞭什麼孽呀?生下這麼一個呆子!”

其實華羅庚一點也不呆。他十分聰明,而且還 很懂事,傢庭生活不寬裕,他就幫助母親纏紗換錢以維持傢中的生活。

華羅庚剛上初中時,並沒有顯示出超眾的才華。他對數學、語文課雖有興趣,數學習題也做得快,可是字寫得不太好,作業塗改又多,分數平常,並沒有引起老師的註意。1923年,華羅庚上初中二年級時,來瞭一個教數學課的青年教師,叫王維克,很有學問,是意大利詩人但丁名著《神曲》的翻譯者。這位多才博學的老師發現瞭華羅庚的數學天賦,就精心培養他,鼓勵他勇敢攀登數學科學高峰。這對於華羅庚後來成長起瞭很大的作用。

想一想:呵呵!大數學傢小時候竟也稱為“呆子”,沒聽說過吧。還 好,他遇到瞭“伯樂”王維克老師。小朋友,你的伯樂就在你的身邊,隻要你是一匹“千裡馬”啊。

《幼兒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