愛因斯坦的故事:“笨嘴拙舌”的科學傢

“笨嘴拙舌”的科學傢

愛因斯坦,著名科學傢,他創立的相對論,具有“改變世界”的重大意義。他是出生在德國的猶太人,在第二次世界大戰期間,他和所有的猶太同胞一樣,被希特勒肆意醜化,遭歧視,受欺凌,像牲畜一樣被裝進悶罐車裡,運往集中營。戰爭結束時,有500多萬猶太人遭到納粹匪幫的殺戮。愛因斯 坦對於名利非常淡泊,他的老朋友以色列總統魏茨曼去世以後,以色列政府邀請他出任總統,愛因斯 坦在報上發表聲明,正式謝絕。

愛因斯 坦小時候很晚才學會說話,而且笨嘴拙舌地連一句整話都講不上來。他隻對音樂感興趣,喜歡站在鋼琴邊聽媽媽彈奏貝多芬、莫紮特樂曲。

一天,因為貪玩而忘瞭吃晚飯的小愛因斯 坦,受到父親的訓斥。父親威嚴地拿出他那隻厚重的金杯表,推到5歲的兒子眼前:“你自己來看已經是什麼時候瞭?”愛因斯 坦對於當時是什麼時候毫無興趣,隻希望父親不再訓斥他,好能早一點嘗嘗香噴噴的烤雞。但當他看表時,卻對懸掛在鐘表上的小羅盤產生瞭好奇。他問爸爸那是什麼東西,爸爸告訴他是小羅盤,是指方向用的。從小就喜歡動腦筋的愛因斯 坦連珠炮似的向爸爸提出瞭問題,為什麼那個針總指向北方,那上面的小字母是什麼意思,等等。他還 要求過生日時,爸爸給他一個羅盤作為生日禮物。愛因斯 坦相信小羅盤磁針背後一定隱藏著深奧的秘密,他決心探究這個秘密,對科學的興趣油然而生。

愛因斯 坦的叔叔是一位工程師,他早就發現瞭愛因斯 坦在數學方面的才能,並主動輔導愛因斯 坦學習數學。愛因斯 坦12歲那年,在學校領到一本幾何學課本,由於他良好的數學基礎,所以對這本幾何學課本很感興趣,以致他不等開始上課就一口氣把它自學完瞭。幾何學中的勾股弦定理,把愛因斯 坦深深地吸引住瞭。他在叔叔的幫助下,經過幾天專心致志的鉆研,終於找到一個證明的方法,叔叔和他都高興極瞭。愛因斯 坦自此就迷上瞭“神秘的幾何學”。一本小小的幾何學課本,又像7年前那隻小羅盤一樣,點燃瞭他的好奇心理。

小愛因斯 坦從6歲開始,就讓媽媽教他拉小提琴。傳統的小提琴教授法,如同艱苦的勞動和體罰,一連幾個小時進行反復的、機械的弓法練習和指法練習。毅力很強的小愛因斯 坦終於堅持下來,並取得瞭成效。

小提琴後來成瞭愛因斯 坦的終身伴侶和歡樂女神,為這位大科學傢驅散瞭許多憂鬱和喧囂,捕捉到瞭許多科學發明和發現的靈感。

想一想:這個很晚才學會說話的小男孩,後來竟成為“人類歷史上的科學巨人”。聽完這個愛因斯 坦的故事,你有什麼啟示呢?

《幼兒故事》